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思考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3月10日—3月12日,山東省幼兒園班級管理實務與教師專業提升研討會在濟南百花劇院舉行,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的董旭花教授就幼兒園班級管理問題與思考向來自全省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做了深入的剖析,淄博市直機關第三幼兒園的幾位同行也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做法,現將主要內容及體會整理如下:
一、班級管理的核心目標
有效的班級管理應該能幫助幼兒發展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為最好的社會人。
二、反思班級管理的誤區不是教師太惟我獨尊下的孩子如機器人般大多數孩子個性被壓抑,就是教師管理不到位引起的班級混亂不堪。
三、有效的班級管理從哪兒來
1、了解幼兒,對幼兒需要保持敏感
作為老師,要了解幼兒心理特點,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教育管理。要知道,小孩子是好游戲、好模仿、好奇心大、喜歡成功、喜歡野外生活、喜歡合群和得到稱贊的,還要知道家庭生活經驗、饑餓困倦、疲累、需要關注、感官刺激缺乏或過量、缺乏交往技巧、渴望加入團體而被拒絕等等因素是會影響幼兒情緒和行為的。老師應該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一旦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
2、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良好的關系勝過任何教育。教師要有足夠的愛和寬容悅納幼兒,要能積極應對幼兒的惱人行為,教育幼兒從錯誤中學習,對幼兒要有耐心,同時要讓自己保持情緒的穩定和生活的平衡,不要帶著負面情緒進活動室。比如和家人鬧了不愉快,和路人慪氣,和家長生氣,和領導同事鬧別扭,還有女人每月中那些特殊的日子……想發怒的時候離開孩子一會兒(當然要有另一個老師看護孩子),甚至去趟廁所或倒杯水轉移一下即將爆發的“情緒”,讓激動之火暫時熄滅,讓沸騰熱血冷卻一下。對待孩子如此,對待家長,對待領導同事,對待自己的家人,也可采用此法。學會控制自己,不讓自己喪失理智,努力建立良好的關系,盡量不要對立,這是非常重要的。
3、建立班級規則,幫助幼兒堅守規則
老師應該讓幼兒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與規則是對立而統一的,只有人人遵守規則,才能讓人人獲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比如遵守交通信號燈規則。如果一個人打破規則放任自己所謂的自由,就會破環、限制、影響很多人的通行自由,甚至給他人和自己造成不可預知的傷害。所以教師要告訴幼兒必須遵守六條基本規則:①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②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③從哪里拿的東西放回哪里。④幼兒園里的玩具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后來者必須等待。⑤不可以隨便打擾別人。⑥做錯事要道歉,并且有權利要求別人道歉。這六條規則其實是建立了最基本的社會化的秩序。老師們要智慧地幫助幼兒遵守這些規則:①示范說明。②在游戲、學習、生活等各種活動中反復練習,提高幼兒的規則意識和能力。③有效設計和利用簡單的規則標識。④巧妙利用幼兒影響幼兒。⑤盡可能采用分組活動,減少擁擠和等待時間。同時,教師要注意表揚、獎勵的靈活運用:表揚具體,指向幼兒良好的行為;幼兒已經形成習慣,就無需表揚和獎勵;避免表揚成為教師權利控制的工具;避免對其他幼兒形成壓力和傷害;不濫用,盡可能激發幼兒的內在動機;形式靈活,多樣,選擇幼兒喜愛的;(班級管理 )態度真誠,避免形式化和敷衍。老師們更要注意批評、懲罰的靈活運用:不濫用,堅決不體罰;教師情緒應平和而嚴肅;即時進行,不要算“總賬”;事先和幼兒商量懲罰的實施;最好使用自然結果懲罰;懲罰之后要讓幼兒學會適宜的行為;講道理是必須的,但不必“苦口婆心”;對事不對人,不隨意給幼兒貼標簽。
4、有效應對個別幼兒的行為問題個別幼兒的行為問題主要表現在欺負與暴力、爭搶玩具、不遵守秩序和規則三方面,采取的措施應注意教孩子學會:理解公平、公正;用語言表達需要或者情緒;輪流、協商和等待;維護自己的權益;控制自己激烈的負面情緒;尋求關注和幫助;傾聽和理解別人的感受;參與同伴游戲或發起游戲。
5、積極預防,避免幼兒消極情緒和不良行為的發生
對問題,要有預見性,事前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以前備課講究備教材、備學生、背教法,是很有道理的。不吃透教材,不了解孩子,就難以確定最佳的方法,方法不對或不妥當,就完不成任務,甚至出問題。
因此,作為老師必須注意四點:①布置合理的活動室環境,不宜太空曠,也不宜太擁擠;玩具和材料要充足,因為孩子之間的沖突有90%以上是由所有物而引發的;創設一個安靜、不受干擾的獨立空間。②要制定穩定、有序、合理的一日生活,流程科學,什么時間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做好,師生都要一清二楚,并努力形成習慣。③要有幼兒參與的、執行良好的班級常規。④教師良好的榜樣和對幼兒積極地接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于幼兒,父母和老師就是最直接的榜樣。
6、創建良好的班級文化,用環境教育孩子,以文“化”人。
老師應積極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把班級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做,并能和孩子、其他老師和諧相處,努力讓班級成為師生向往的地方。
老師們可以試著從十件小事做起:①孩子入園,老師主動向孩子問好并給孩子一個擁抱。②對沒入園又沒請假的孩子主動打電話詢問一下情況,表示出對孩子的關愛。③觀察幼兒衣著是否合適,提醒增減衣服。④每天至少與兩名幼兒單獨交流。⑤活動前準備好教學具。⑥建立班級或個人博客,增加積累,增強交流。⑦下班不急于回家,想想還有什么要做的。⑧每天給孩子讀或者講好聽的故事。⑨離園時把個別孩子情況及時反映給家長。⑩休息或下班回家,堅持讀書學習。
7、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愛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把孩子當成和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努力給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的童年。
8、讓教室的環境干凈,舒適,有序,安全,創設家的感覺。
9、把家長當作幫手,千萬不要成為對手真誠對待每一位家長,不和家長對立;了解孩子每一位家長的情況,建立檔案,讓班里的每一位老師都熟知每一個孩子每一位家長的基本情況,尤其是性格情況,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學習溝通藝術,理解家長,寬容家長,感動家長,向優秀的銷售員學習,即使解決不了“上帝”提出的問題,但也能讓“上帝”高興地離開,切忌把一般問題激化、擴大化,或者不動腦筋直接推向領導——那是讓家長告你的狀。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和形象,把家長化為自己的幫手,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為班級服務。良好的關系能讓家長擴大對你的宣揚,也可以原諒你工作中偶爾的失誤,這是你積累的無形的財富,甚至惠及家人。
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但只要你抓住關鍵,只要你有足夠的愛和寬容,并不斷積累經驗,反思并改正不足,你就會慢慢成熟起來。工作,就會慢慢得心應手;而你,也將被幸福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