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班級學生管理的幾點思考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2011年8月和縣一中招收24個班級的高一新生,我擔任高一(3)班主任。經過第一學期的新生入學教育—軍訓,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文明禮貌教育﹑安全教育,絕大多數學生意識到要爭做高素質的一中人,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勤學好問,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但由于班內有十多名議價生,導致我上學期的班級管理工作不盡如人意。本學期進行了文理分科之后,情況有所好轉。通過對期中考試的成績分析,幾乎每位學生的成績都有較大進步,基本上能夠達到年級部下達的高考二本指標分解數。
最近我常感嘆于班內一些學生的不好管理。所以了解和探究當代高中生的行為心理,就成為我們有識教育之士的當務之急!茲舉數例如下。
一、逆反心理
青春期是一個心理叛逆期。空洞的說教,要求學生必須這樣那樣,往往會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甚至反感。例如我班唐漢生、劉振振兩位同學蓄養長發,我隔三差五地找他們談要注意和縣一中學生的樣子,要“剃發”而不是“剪發”效果欠佳。再如陳張浩、耿陽陽同學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方法還停留在初中生的層面上,學習毫無計劃可言。我耐心地加以引導,老師苦口婆心,學生卻巋然不動。
二、敵對心理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每個家庭中是“小太陽”,家庭成員都圍繞他(她)轉,造成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心理敏感,人際關系差。遇到一點小事,常推卸責任,存在敵對心理。例如我班實行“一日班長制”,由班干部在班級日志上詳細地記錄班級一天內衛生紀律等情況。在一次班會上,一部分學生提出班干部官官相護,只記錄非班干不遵守紀律的情況。某位同學直接了當地責問“誰記錄了他?”副班長說:“我記錄的。”另外一名同學便慫恿說他威脅你 !試圖制造矛盾,造成敵對心理,使同學之間人際關系緊張。
三、挫折心理
我校是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一新生大部分是全縣的優秀初中畢業生,他們在初中階段學習方面沒有受過多大挫折。面對高一上學期陡增的學習任務,很多學生感到高中各科學習無論從知識的深廣度,還是學習方法上都有很大不同,沒有心理上承受挫折的思想準備。因而他們當中很多人害怕困難,遇到困難退縮不前,成績相對初中急劇下降,學生苦惱,家長不滿意。
四、依賴心理
如今的有些學生不僅在生活上依賴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習上更是依賴老師,處于極其被動的地位:老師沒講的題目空著不做,講過的題目也不及時補做,學習缺乏主動性。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跟不上大部隊。不要說兩年后考二本,三本也與他們無緣。
以上是我來到新學校擔任將近一年班主任的幾點體會,深深體會到班主任責任重大,工作任務之艱巨,個中苦澀難以言表。面臨新時期高中生的教育,我們應該冷靜地思考出路、對策,加強自身理論研修,深入了解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高質量地完成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