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激勵策略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班級管理是維護學校秩序、保證教學質量、實現教書育人目標的基本保障。實踐證明,在班級管理中實施激勵策略,不失為科學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班級管理者在制定激勵策略時,必須遵循以下四個原則:第一,樹立激勵源——班級的管理部門與管理者的權威,激勵與被激勵是一種對應的關系,只有后者對前者的權威性給以充分的認同,才會產生激勵的效果。這就需要建立健全班級管理體制、培養合格的班級管理人才、展現班主任及班干部的才干和人格魅力;第二,明確激勵所要達到的目標。制定激勵政策首先要解決“為什么”的問題,目的明確了,將會使激勵者與被激勵者產生“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共識,從而起到激發動機、強化行為的目的;第三,激勵的形式要系統和可行。激勵作為一種管理策略實施的時候,就不再是單一的激勵手段的運用,而是把班級導向一個共同的大目標而進行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激勵措施的
有機組合。這種組合的“有機”性在于:從理論上看,能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且相得益彰;從實施層面考察,又能達到操作行為與心理激勵的完美統一。這就要求激勵的形式要有新意,使之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在操作細節的設計上要精益求精,使激勵措施的貫徹具有科學的操作依據;第四,注重激勵策略的穩定性,即一方面被事實證明是成功的激勵措施要繼續實施,使之逐漸形成為一種激勵機制,另一方面不斷創立新的激勵方法,為班級激勵機制注入活力,使之不斷完善。
一、完善班級管理體制——責任激勵
管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團體成員以不同的形式參與集體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對于提高成員的士氣、改善心理氛圍、密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習與工作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激勵作用。根據管理心理學的這一原理,在班級管理中實施“小組長負責制”,有助于班級管理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小組長負責制”在班級管理的不同時期,其模式和作用有所不同,但激勵的主題是永恒的。
1.班主任領導下的小組輪流執政制
班主任根據學生檔案,均衡學生的優劣之勢后,把班級分成若干行政小組,并指定任過學生干部的同學擔任小組長。在班主任直接領導下,由各行政小組輪流管理。每個小組管理一周,往復循環三次結束。小組管理期間,負責班級的全部管理工作,諸如主持班會、考勤、打掃衛生、學習與生活管理、組織班級參加校各種活動等。管理小組可以獨立承擔全部管理工作,也有權調動其他小組的同學協同管理。每一個循環結束,以民主評議的方式,選出本輪最佳管理小組。三個循環結束后,實行“雙選制”,即全班以投票方式選出八名最佳管理學生,作為班委會、團支部的預備人選。在此基礎上,對這八位學生的管理崗位實行民意測驗,最后由班主任老師定奪八位學生的管理崗位。
班主任領導下小組輪流管理的優點
①“小組輪流負責制”把全班同學置于同一起跑線上參與班級管理,競爭具有公平性,避免了由班主任指定干部造成的主觀、片面以及由此使學生產生的不公平感和逆反心理。
②“小組輪流負責制”以組與組之間的群體競爭取代個人與個人間的演講競選,更能調動學生參與競爭的積極性,由此而涌現出來的人才則更令同學們信服。
③不論是小組獨立管理,還是與其他小組協同管理,在三個循環中,等于每一個同學在班級管理中都有三次扮演管理角色的機會。這種“角色扮演”有四大優點:其一,給每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避免了埋沒人才之嫌;其二,人人都有了管理工作的體驗,被管理者會對管理者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其三,在短時間內,使班主任老師對全班每一位同學有了基本的了解,便于日后更好地開展工作;其四,平等、民主競爭的氛圍,為下一步班級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班委領導下的小組長負責制
班委會、團支部在老師的宏觀指導下,通過各管理小組長完成自己的工作。操作環節如下
①在班長(團支部書記)主持下,各行政小組(團小組)投票選出自己小組的組長(團小組長)。
②在班務會議(團員會)上,由班長代表班委會(團支部書記代表團支部)正式向管理小組長授權:管理小組長具體行使管理本小組的權力,諸如:小組成員的學習、文體、出勤、衛生等管理工作,并按照班級要求,將統計情況匯報給相關的班委委員。團小組長負責小組的政治學習、思想教育工作,定期向團支部匯報。
③班委(團支部)定期在班會(團支部擴大會議)場合聽取小組長情況匯報。
④學期終,由班委會(團支部)評議出先進小組和最佳小組長。
班委領導下小組長負責制的激勵特點
①相互制約。班主任——班長(團支書)——班委(團支部)——小組長(團小組長)的縱向領導關系層層負責,彼此制約;班委會公開班務的橫向檢查方法,使責任行使結果透明化,于是各行政小組之間既相互監督,又彼此激勵。
②提高能力。班委領導下的小組長負責制本質上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這種管理模式恰恰滿足了中學生獨立自主心理的需要。自主管理也讓學生倍感信任的份量,認識到自己正在走向成熟和在班級中的地位。實現自我價值的迫切感和為班級、小組爭榮譽的責任感與義務感,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們的工作主動性與創造性。在這種自我管理中,每一位同學的參與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都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班級管理與素質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③協調關系。在班委領導下的小組長,既是本小組的管理者,又是本小組的代言人,代表本小組參與班級的各項管理工作。在這種體制下,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和自由,這就增加了學生與班干部、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由心理上的接近感,進而產生上下左右較為融洽的心理氛圍和群策群力、團結合作的人際關系,增加學生對班級決策者的認同感。認同是一種心理契約,它是班組統一行動的心理基礎,有了這種心理契約,學生會自愿接受老師、班干部的工作部署。
責任激勵在建立班級管理體系、激發學生管理愿望方面作用是巨大的,然而,保持并發揚這一管理體系的優越性,必須首先為之點燃理性之光。
二、點燃精神之光——理性激勵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都希望自己能置身于優秀組織里,并且成為這個組織中的優秀分子。實踐證明,編創富有激勵色彩的班級理念,是實施理性激勵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班級理念是班級形象的內核和精神中樞。內容包括班級的目標、精神、管理、行為規范等。理念編創要遵循以下原則: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走群策群力的群眾路線;理念編創不拘一格;口號表述簡明、形象、易懂易記。有了正確的理念就會把班級導向正確的目標。下面是從群體意識與群體行為兩個角度設計的班級理念,以供參考。
1.班級主理念
主理念詞是“一條船、一把刀、一面旗”。簡稱“三個一”思想。
“一條船”的涵義有二:其一,“船”是學習之舟,“船”提示學生們不忘學習之本:這是一艘絢麗之舟,是艱苦奮斗之舟,也是滿載希望之舟,踏上這只船的學生們,只有奮力進取,才會在無涯的學海中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其二,“一條船”是團隊精神、集體意識的體現:同學們共處一個班集體里,就是一家人。大家只有互相幫助,齊心協力,榮辱共濟,才會把班級這艘進取之舟駛上勝利的彼岸。
“一把刀”的涵義有二:其一,“刀”是對學校規章制度的一種形象比喻,是“嚴格”、“有力”的象征。其二,“一把刀”強調學校的規章制度是衡量學生行為是非曲直的唯一標準。對管理者而言,手執這把“刀”,必須公正,既不手軟,也不“濫殺無辜”;對被管理者而言,在這把“刀”面前,人人平等。
“一面旗”的涵義:作為個體,在班里要做最好的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敢為人先爭第一;作為班級集體,要成為全校最好的班級,爭做學校一面旗,力創一流爭榮譽。只要同學們同心同德,遵紀守規,努力進取,先進的旗幟就會高高飄揚在這艘求索之舟的船頭。
推出理念的方法:①班主任用富有激勵、鼓動色彩的語言,講述理念的內涵。②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對理念內涵認識的討論,提出實現“三個一”目標的具體措施。③在班級醒目的地方,張貼象征著“三個一”的標識,圖形自由設計,由班主任把關。
“一條船”樹立了班級的團隊精神;“一把刀”強化了學生的守紀意識;“一面旗”激發了學生的期望心理。
2.班級行為理念
行為理念詞:“修內涵,塑形象,努力學習。學禮儀,講文明,從我做起。”
“內涵”是形象的基礎,良好的道德品性和豐富的知識底蘊,構成了內涵的兩大要素,而道德與知識只有“修養”方能得之。“形象”是內涵與外延綜合后所能給予人的視覺感受,這種綜合的過程就是“塑”。如何“修”?怎樣“塑”呢?途徑只有一個,這就是“努力學習”。努力學習的標志是刻苦和思考。刻苦獲博學,思考得真知。“學禮儀”旨在塑外形;“講文明”意在展內涵。摒棄一切不文明的行為,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人人爭做文明的標兵。
班級行為理念對學生的內涵與外延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使學生學有所循,行有所依,具有強大的心理凝聚和行為激勵作用:有助于學生對理念內涵的理解;有助于強化團隊精神;有助于形成自我約束和相互監督的氛圍。
在理念的激勵下,學生們會有所作為,如何對其作為進行衡量與評估?公平激勵提上了日程。
三、用數字說話——公平激勵
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認為,公平感是一種影響人積極性的普遍現象。從心理發展過程看,中學生正處于心理自律時期,他們一方面用審視的目光觀察別人,同時,也很注重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看法。如果遇到不公平的評價,就會產生巨大的受挫感,影響積極性的發揮。因此,作為管理者,一方面在自己的行為、態度上要做到一視同仁,避免主觀、片面性評價,另一方面,設計出科學的衡量學生行為的指標,實行量化管理,用數字說話,把公平落到實處。
①班級日常管理一覽表(略
②學生學習成績一覽表(略
③學生操行量化表(略
量化管理用數字說明問題。學生在科學的數字面前,沒有不公平之感,只有口服心服。同時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量化表格一律公諸于眾,量化結果一目了然,對管理者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對被管理者則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量化管理還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可比性。以得分排名次,會增強學生的“差距感”,由此而萌生的趕超之念,會敦促學生施趕超之行。
公平激勵將使班級涌現出一批優秀分子。讓優秀分子得到鼓勵,必須實施榮譽激勵。
四、讓先進閃光——榮譽激勵
在量化的基礎上,及時對學生的優點予以獎勵是激發學生積極性的重要途徑,榮譽激勵就是諸多獎勵方法中的一個。
所謂班級榮譽激勵,就是班委會(團支部)對在學習與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為班級作出較大貢獻的同學給予認定,給予相應的榮譽,并以一定的形式或名義標定下來,以此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促進班級目標的實現。
1.集體榮譽激勵
參評對象為管理小組、團小組,評比時間為一學期結束之時,評比依據是量化表,榮譽名稱有先進管理小組、先進團小組,獎勵憑證為獎狀。獎勵儀式設在班務會上,由班長主持,班主任頒發,并把獎狀貼在教室墻上,以示宣傳。
2.個人榮譽激勵
①評比操行優秀學生
參評對象是全班學生;評比時間為每月評一次;評比依據是量化統計表;榮譽名稱為優秀學生;獎勵憑證為優秀學生卡。卡內分設以下優秀項目:功臣獎、勤奮獎、全勤獎、好人好事獎、衛生模范獎、優秀組織獎、快速進步獎等。卡由書簽精制而成,每卡下方有班委會的落款和班主任的印章。獎勵儀式設在月末班會上,班長主持,班主任頒發優秀學生卡。
②評比三好學生、優秀干部
榮譽名稱有班級三好學生、優秀干部。榮譽憑證為精裝筆記本,內注明:獎勵XX同學在X年X學期被評為班級三好學生(優秀干部)。
3.班級實施榮譽激勵的優點
①獎勵具有針對性。班級獎勵的原則是有成績就獎勵,不求全責備。這就為學生提供了發現、鞏固、發展自我之長,對比、尋找、克服自我之短的成長機會。實踐證明,許多學生在優秀學員卡的激勵下,加速了完善自我的過程。
②獎勵及時。班級獎勵周期短,最長半年,最短一個月。這樣能對學生的成績給以及時的肯定。青少年學生缺乏韌勁兒,有了進步若不及時鼓勵,會很難堅持下去。班級獎勵恰好起到了及時鼓勵、不斷鼓勵的作用,使學生把一時的進步變為永恒的品質。
使優秀學生鞏固已經取得的成績,進而爭取更大的進步;讓落后的學生不甘落后,迎頭趕上,僅僅靠榮譽激勵是不夠的,還必須施之以深層次的心理鼓勵——情感激勵。
五、情有所依——情感激勵
情感和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體驗。需要是情感產生的基礎。那些能滿足青少年學生需要的事物,就會引起其肯定的情緒和情感,反之亦然。實踐表明,如果班主任善于運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對學生的尊重、信任、支持、幫助和關懷,就能起到情感激勵作用。
1.開展層層談心活動
層層談心指班主任和小組長以上的班干部,班干部特別是團支書與一般學生和團員之間展開的談心活動,前者是活動的主體,也是活動的主導。能否“導”出學生的心里話,“導”出學生的積極性,關鍵要把握住兩個環節:一是根據學生的個性進行提問。二是要多用激發、勉勵的詞語,這樣不僅滿足其被注意、被尊重的心理需要,還能增強其奮發向上的斗志。
2.多行雪中送炭之舉
班級管理者要全面了解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道德修養、愛好與特長、愿望與追求,以及家庭狀況等,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和感情基礎,抓住引起學生波動的最敏感的神經,及時撥動情感的琴弦。
對于整體素質較高、富有遠大理想與信念的學生,要及時施以理性號召,啟發其內在的因素,提高其思想覺悟;對于陷入個人情感漩渦而不能自拔的學生,要及時給以引導。引導的方法重在“勸說”,使說服工作具有“人情味”,以減少其痛苦與壓抑感,最終引導學生走向健康、向上的生活軌道;對于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同學,班級管理者要施以最大的愛心,及時給以幫助。
上述激勵措施的共同特點:第一,瞄準對象,針對問題,及時幫助;第二,跟蹤激勵,點面兼顧,持之以恒;第三,對學生充滿了尊重,充滿了信任,充滿了關懷。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因而其巨大的情感激勵作用是勿庸置疑的。
六、學有目標——榜樣激勵
榜樣是根據人們善于模仿的心理特點而樹立起來的一面旗幟。它比說服教育更具說服力和號召力,更容易引起學生在感情上的共鳴,給學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學生模仿和追趕的愿望。正可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班主任在進行情感激勵的同時,必須施以榜樣的激勵,才會真正揚起班級奮進之帆。
1.班干部及優秀學員的模范作用
爭強好勝、不甘落后是青年的顯著特點。因此,“比、學、趕、幫、超”這樣激動人心的口號往往在青年群體范圍內喊得最響亮,激勵的效果也最明顯。在榜樣的確立上,班主任要做兩方面的工作。
①發現人才,培養榜樣
班級中的學生總會有優、中、差之別。發揮榜樣的力量,班主任就要重點對優秀生加以栽培,使之成為班級管理的骨干力量。如小組輪流管理產生出來的班干部,量化管理產生出來的優秀學生等,就是培養榜樣的好方法。除此之外,加強對班干部、優秀學生進行榜樣意識的教育,使之在各項活動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則有助于完善他們的榜樣形象。
②大張旗鼓,樹立榜樣
樹立榜樣的過程,也是弘揚班級正氣的過程。因此,要揚聲勢,造氣氛,諸如召開專門會議,介紹優秀者的先進事跡,分析其成長的原因,號召同學們向先進者看齊;以較隆重的儀式,表彰先進。如此既鼓勵了先進者,又激勵了后進者,實不失為一種樹立榜樣、弘揚正氣的好辦法。
2.班主任的榜樣力量
從組織學角度看,班主任是班級的最高領導。心理學研究表明,領導者的心理氣質和本人形象,直接影響其所在群體的心理氛圍和組織形象。就個體而言,班主任又是班級的一分子,他們與學生朝夕相處,班主任的魅力是一種能使學生難以忘懷的、自覺服從的領導力量。而這種魅力的形成,來自于班主任自身所具有的廣博的學問、卓越的見識、非凡的組織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性。因此,班主任可以從以下三個形象中展示自己的魅力。
①善于工作的形象
善于工作的老師樹立的是“能力崇高的形象”。人們都崇敬有能力的人,班主任如果在班級管理的宏觀設計和微觀操作上都講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益,就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
②以身作則的形象
身教重于言教,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可親、可敬、值得信賴的形象,才算具備了教育人的資格。班主任的模范帶頭行為本身,就是無言而有力的思想工作。筆者認為,一個合格的班主任必須在以下幾方面做到以身作則:堅持正確的政治觀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舉止文明,守時守約;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吃苦在前,講究奉獻。
③講究儀表的形象
儀表舉止是人的道德品質、文化修養等內在因素的外在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班主任的精神境界和審美情趣。班主任在公眾場合的得體舉止、文雅言談、堂堂儀表、翩翩風度,不僅賦予老師以人格的尊嚴與信心,也給學生帶去被尊重的愉悅和感動。
當班主任真正具備了這些的時候,他的決策會讓學生言聽計從,傾心擁戴而與之共謀班級的發展;他的表揚嘉獎,會使學生倍受鼓舞,心情舒暢;他的批評處罰,能使學生心服口服,思過圖新;他本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和學習的楷模。這就是班主任令人心悅誠服的威信對學生所產生的深刻的激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