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的“宜”與“不宜”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在班主任工作中,班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須抓好班級管理。雖然當了很多年的班主任,但在班級管理方面還是摸著石頭過河,始終處在探索階段。可以說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工程,它關系到我們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所培養的人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品質,今后在社會上作多大的貢獻。常言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話的道理是很深刻的。所以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注意一些“宜”與“不宜”,會對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有所幫助,對學生的教育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我們應該注重那些“宜”與“不宜”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一、宜疏不宜堵。就是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和欠缺心理多做疏導,讓其明其理,正其行。我們知道,學生不良行為的養成不是一日一時養成的,要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和心理,就要找出產生的根源,對其耐心的勸說疏導,讓他們明白錯在哪里,為什么錯,然后再自己改正。如果一味的堵,那他們就會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為什么錯,即使當時口中承認,過一段時間久會拋之腦后,一犯再犯。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改堵為疏。
二、宜暖不宜冷。就是要多給學生溫暖和關愛,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生生活、學習的困難。在實際的工作中,對學生的關愛是非常重要的。作為班主任要有一顆慈善的心,要把學生的冷暖常記心里,對他們的平時的一言一行都要多觀察,多留意,要及時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困難,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有一個寬松的環境和氛圍。而不是用冷漠的態度對待學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是不行。
三、宜近不宜遠。這里的近是是親近,具體就是說親近學生,走進學生,和學生交朋友,與學生零距離接觸,而不是和學生保持距離,對學生不聞不問,不理不睬。所以我們在平時就要多和學生接觸,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生活和學習態度,讓他們覺得這個老師并不是高不可攀,是可以親近的。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多花時間在學生的身上,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讓他們有一種親切感,而不是一看到你就跑就躲。
四、宜行不宜言。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生,在學生面前多行少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和教育。如果當班主任的什么都只是在口頭上,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那讓學生信服你就是一句空話,所以班主任就要用行動去影響學生,你要求學生做到的,你自己就必須做到,干什么都要想到做學生的楷模,做學生的榜樣。我們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具體來說,如果你要求學生不要遲到,而你卻時不時的遲到,那你要教育學生不要遲到,就沒有說服力了。
五、宜平不宜高。平是平等,平等地對待學生。在學生面前端架子,以師為尊,高高在上,是不行的。曾經聽到一個故事,說的是國內一個教育專家到國外一所幼兒園考察,發現一個特別的情景,一位老師在和幼兒交流時都蹲下身子,這位專家很不解,于是就詢問為什么會這樣做,老師說和孩子交流必須要讓他們感覺到他和老師是平等的,所以必須蹲下身子,才會體現這種平等。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迪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一定要把學生看著是平等的,這樣才能和學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交流溝通。
六、宜勵不宜諷。多鼓勵學生,少諷刺打擊學生是班主任必須注意的。我們知道,學生本來就是需要我們教育的,正是通過我們的教育和培養,才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公民。如果我們對學生不尊重,對他們的不良行為來不來就是諷刺挖苦,這就會在他們的心里產生不良影響,甚至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對老師的教育采取拒絕態度,那我們的教育就失敗了。正確的做法是對他們做思想教育時多給鼓勵,讓他們樹立信心,投入學習和生活之中,以之取得好的成績和塑造好的品德。
七、宜賞不宜罰。賞就是賞識學生,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從實際出發,給予表揚,讓他知道老師是賞識他的,讓他覺得自己是不錯的,即使是對違規違紀的學生,也要找出他的優點和長處,給予賞識,從而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有所認識,有所改正。但也不要一味地只賞不罰。總之,作為班主任,要對學生有期待,要在心里面想著他能夠改好,能夠成為一個好學生,有了這種期待,再對其進行必要的教育和疏導,那學生就會感受到你的期待,就會努力去改正自己的不足和短處,最終變為一個好學生。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皮革馬利翁效應。當然這里的好有不同層次,也就是不好變好,好的更好,錦上添花那才是最好的境界。
八、宜懶不宜勤。這里的懶是針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提高上,而不是說管理中的懶,具體地說就是不要什么事情都由班主任包辦代替,特別是班級事務。要放手多讓學生特別是班干部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在做事情時不斷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為走入社會奠定一定的基礎。如果凡事包辦代替,那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話。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在做事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九、宜全不宜偏。這里的全指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在管理中要注重優等生,更要注重中后生,不能夠只是關愛優生而對中后生置之不理,甚至漠視。偏心于優生,讓中后生失望而無所事事。這樣我們的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相離甚遠。讓所有的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才是我們班主任的最終目的。
十、宜通不宜塞。多與科任教師、家長、學生溝通,特別是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便于學生思想的疏導。我們要讓學生全面提高遵規守紀和自覺學習的能力,就要和科任老師、家長和學生自己多溝通聯系,從科任老師、家長那里了解學生的狀況,從學生那里了解學生的思想,對學生的細微變化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夠在教育過程中有的放矢,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不是處于閉塞環境,對學生知之甚少甚至全不了解,使班級工作處于被動狀態就不好了。
十一、宜寬不宜放。寬恕學生,原諒學生的違規行為,即嚴格要求,又耐心說服。但不能夠放棄對學生的教育。對于學生來說你,來學校就是學習的,除了學習知識外,還有各種能力。所以違規行為的出現是非常正常的。我們要學會寬恕學生,寬恕學生的那些不良的行為舉止,但不是讓他們為所欲為,而是要在寬恕的同時,對他們進行適當和必要的教育,千萬不能夠放棄他們,一定要使他們學為好人。
十二、宜緊不宜松。這一點是從對學生的跟蹤督促方面來說的。對學生跟蹤到位,全方位地加強管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在平時要舍得多花時間,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跟蹤,及時發現,及時讓其改正,不能夠日積月累,讓小毛病變為大錯誤,造成不應有的后患。
總之,班級管理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也是一項值得我們去做的工作。我們應該不遺余力去做,最終實現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目的,讓學生在快樂、健康、幸福、智慧中成長,成為合格的、對社會有貢獻的公民。這是我們的目的,更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