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中常說的幾句話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這句話涉及到的是班干的自我管理。
一要正確定位:班干不只是一種榮譽,更是一個苦差使,班干是勇于承擔責任、樂于服務班級的人,這樣才能選好班干。
二要分工明確,班干設置不能太濫,不能讓一些人忙于班務,一些人又無所事事,這樣很容易讓班干間心理失衡,當然在班干間也要確立一個核心,不能群龍無首。
三要信任支持,班干畢竟還是孩子,做事不能非常圓滿,從教師的角度,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班干的頭上,應放手讓班干去做,即使沒做好,也不要流露出不滿,不要批評指責,而要說“不錯,挺好啦。”“行,沒關系,我們還有下次。”
對待班干,教師也要有一顆寬容心,不要急功近利,要慢慢培養。
四是放權管理,班級每周四都是班干自主管理日,班級工作無需請示班主任,便可自行開展,舉個例子,比如班級座位,是班長和學委幾個人考慮紀律、學習等情況來排定的,當然我也作了調整。
5、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甘言如始,游戲征逐,是一般的朋友;利則相傾,患則相攘,是賊友,更不是真正的朋友。道義相砥,過失相規,互相鼓勵,互相監督,這才是真正的朋友。
這句話實際上說的是班級文化的構建,也就是一個班級要有一個正確的輿論氛圍。
在班里,反映哪些人在宿舍玩掌機、發短信,哪些人課上說話、睡覺,哪些人晚修時看雜書、聽MP3等,并不會被認為是向老師打小報告,因為班級輿論已經明確,這樣做是為班級好,為他人好。
當然,這需要一種藝術,一是對反映情況的同學要有一種尊重與保護,要聽聽他的處理意見;二是聽到反映后不要火冒三丈,立即將那個違紀的學生找來斥責;三是即使后來找被舉報的同學談話也不要過于嚴厲,要了解情況,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同學間才不會產生矛盾。
掌握班級細微動態,將矛盾在萌芽狀態中消除,這是管理好班級的關鍵一環。
和大家研討的二個問題:
一是班級規章制度固然要有,但不可過細,過細如若不能落實,會有損班主任威信,同時,過于詳細,也不利做差別處理,體現不出人文關懷,讓學生感受不到家的溫暖。
二是不要輕易向家長告狀,小小不嚴的事,如果班主任能解決就絕不麻煩家長,不要給家長增加煩惱、憂慮,多向家長報喜,這也是拉近老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距離的一種方式。
最后一句話,對于一個學生,在你的班級里可能只是百分之幾,但在一個家庭,卻是全部,是百分之百,是父母頭頂上的一片天。從這個角度,我們做班主任的,不能不盡心尺力,因為我們承擔的是學生家長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