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班級優化管理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教師是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社會對教師職業的期待和肯定。它既強調教師在工作中對學生精神的塑造和智力的開發,同時也肯定了教師在教書育人活動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怎樣來對班級進行優化管理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來談點體會:
一、正確引導,正面教育,揚長避短。對學生的管理,思想疏通是很重要的,思想是一切行動的先導,如果學生能充分認識到各種小錯誤的危害,那么他們就會把錯誤拒絕在門外,讓學生自覺加強自身修養,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真正做到“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思想觀念。表揚和鼓勵永遠是教育學生最好的方法。當學生范小錯時,老師可以用老花鏡模糊學生的錯誤,用放大鏡去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給與表揚和鼓勵。
例如:學生放學不打掃衛生就回家了,我在班上會這樣說:我們班少數同學因為太愛家了,以至于放學都忘了打掃教室衛生,愛家好呀,該表揚!但是因為愛家而忘了打掃教室衛生的行為不好,得注意喔。教室是我們一起學習的地方,它也是我們共同的家嘛。
當學生聽到表揚中婉轉的批評時,臉上會流露出自責的笑容,并會感激老師在課堂上給他留臉面,在以后的時間里,不會再忘了打掃衛生。
二、期待與尊重。教師所教育的對象是具有心靈和思想的學生,他們也是具有個性特點的,在日常工作中,讓每個學生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對學生賦予期待,讓每個學生體驗滿足和成功的喜悅。在學生享受著成功的喜悅時,教師可以采用暗示的期待來讓學生知道,在老師的心目中,他(她)是最優秀的,只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她)以后會是總裁、是廠長、 是局長、是科學家……當學生心理感知了老師對自己的期待后,會特別自信和努力,并且能自覺主動的去完成好老師交給的各項教學安排。
三、因材施教,學習引導。學生厭學,就會在課堂上做出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就會不斷下降,甚至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動力,得過且過,破罐破摔。最嚴重的后果是不但他學不好,還影響其他學生也學不好,這是在班級管理中存在的最為苦惱的事情。對這樣的學生怎么辦呢?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點,教師就得尋找出他們厭學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和了解,采用符合他們個性特點的方法進行引導和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讓他們明確學習和奮斗的目標,用目標來激勵和鞭策他們。還可向他們講一些成功的例子來吸引學生,讓學生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學習和特長的發展上,班級的管理就規范了很多。
四,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工作中,教師應熟練掌握不同年齡的孩子特有的心理反應,善于運用應變的語言,藝術地對其進行教育,小心翼翼地維護學生稚嫩的自尊心。
小學生都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易沖動,易出錯,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應該多表揚、少揭短,多提醒、少“算賬”。學生犯錯時多數會找借口,常常是:“我忘了”、“我不小心”、“他們叫我去的”等等。為了避免學生犯錯誤時找種種借口來搪塞老師,我們在課堂上就得善于發現學生犯錯的苗頭,并及時加以提醒和告誡,以此來降低學生犯錯的概率。對個別時常犯錯的學生更是要時常提醒,從而有效避免犯錯。針對學生的犯錯行為,大多數教師會失望,采取責問、訓斥的方法強制學生“必須這樣,那樣就錯”,尤其碰到調皮的學生違反紀律時,更是大動肝火,怒斥一通,這樣的結果也許會使學生改正缺點,收斂不良行為,但是小學生并不成熟的自尊心往往會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進而在內心產生抵觸情緒,“條件反射”式的排斥心理使他們干脆對任何事任何人保持冷漠,這種情緒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其實,我認為小學生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就像雨果所說“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可見,在教學中,孩子們犯錯時,教師要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在維護學生自尊的同時,曉之于理、動之以情、細心開導、耐心教育,犯錯的學生也會慢慢成為班上表現優秀的學生。
莎士比亞說過“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將來會變得更好”,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在面對犯錯的學生時,要學會運用應變的語言,藝術地對其進行教育,換一種口氣,換一種角度,換一種場合,既讓學生認清自己的錯誤,慢慢規范自己的行為,又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何樂而不為呢!
五、教師的教育藝術要注意積累,不斷提高運用水平。教師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要勤于思考,勤于分析,及時捕捉教育新理念,新信息,對問題做出正確的抉擇。教師的教育藝術,尤其是教師的語言表達藝術更為重要,時刻應具有精心操作的技術意識,技術手段和技術標準,講出充滿教育機智和教育藝術的語言,小心謹慎地對待小學生童稚的心靈,并對其進行耐心教導,做到誨人不倦,方可卓有成效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從而為學生走上健康的心理素質之路捧出“尊重的火花”,點亮學生人格之殿堂。
六、日常教學過程是建立完善人格的主要陣地。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三維目標的完成,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實現三維目標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學知、學做、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發展的趨勢,三維目標的指導思想非常明確,其意義也是深遠的——旨在建立完善的人格。
作為教師,我們在轉變自己教學觀念的過程中,要使學生主動去探究學習,促進學生認識、情感、個性、行為全方位的發展與提高,形成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價值觀,開發學生內在的潛能和創造性,形成學生的獨立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一個健康的班集體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主要陣地,對班級的優化管理是刻不容緩的重大事情。要構建一個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教師得從思想上轉變,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學生平等交流,充分信任學生,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性特點。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對學生做到多溝通交流,少批評訓斥;多鼓勵表揚,少侮辱打擊;多暗示提醒,少忽視揭短。學生只有在充分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和理解時,才會對老師給與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才會配合班級的健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