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學生的自主管理指的是采用自我教育的方法,增強學生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約束的能力,將班集體的教育要求內化成學生的自覺行為和習慣。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實現自我教育,才是一種真正的教育。”當今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自主管理、自主發展及自立精神的培養,學生實現自我管理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長期以來,在班主任教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給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苦口婆心、終日瑣事纏身、疲憊不堪,究其原因是我們過分地強調了師道尊嚴,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發展和自主管理,忽視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主體意識,把原本屬于他們自己的事代勞了,剝奪了學生經歷磨練的機會。現階段,我們的教育進行著改革,在生本教育的模式下,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善于利用生本小組模式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就沒有創新。生本教育下的學習小組,對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可以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學習小組之間的學習、紀律、清潔等各方面的評比,小組長對組員的管理,組員之間的相互監督,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為了讓學生的小組競爭有一個更好的平臺,還可以在學習園地開辟一欄,作為“每周先進小組”及“先進個人”的展示欄,通過每周一次的評選,可以為表現最優秀的小組及個人照一張相,并打印出來,貼在展示欄。通過競爭使每個學生把自我管理看作是自己的責任,一種義不容辭的為組爭光的責任,無形中增強了小組凝聚力和競爭力。
二、樹立正確的班級輿論班級輿論其實就是班風。一個班級班風正,班級輿論就正確。在培養良好習慣及良好品質的過程中,班主任應采取大力表揚好人好事;對出現的或大或小的不良傾向,可以及時通過師生專題討論、主題班會等形式,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使學生初步具有判斷是非、辨別美丑的能力和素養,對不良傾向給予及早制止與批評、教育,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種“好事爭取做,紀律不可違”的意識,從而形成習慣。
三、選好班干部,實行好“值周班長”制度大多數情況下,學生的不良傾向是在沒有老師的時候才表現出來的,所以班干部便是管理者,他們便是其他同學的榜樣,所以,組建責任心強的常務班委尤為重要。為了提高班干部的素質,開始通常是采取學生民主選舉班委會,然后在以后的工作中經常對班干部的工作進行民主考評。把能真正經得起考驗的同學選拔出來,給予他們管理權、反映權,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在各個方面做表率,使他們帶頭制止壞人壞事言論。
一個班級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班干部組織,可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應為每個學生提供當干部的鍛煉機會。“值周班委會”就是由其中一個小組擔任,經組員推選產生臨時班長,負責班級一周的日常事務。其中推選出的臨時班長總負責,任值周班長,其余組員分工負責,分別管理學習、紀律、清潔等其它方面。這種形式為每一個人提供了參與班級自我管理的機會和條件,鍛煉了每位同學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主人翁意識。
四、實行班級量化評分制度量化評分制度是根據學生在遵守紀律、集體觀念、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勞動態度和好人好事方面進行量化評分,做得好的加分,做得不好的減分。如做好事、學習進步加分,違反紀律、勞動不積極等減分。為了讓紀律不好的學生有一個反思自新的機會,常常制造機會給他們加分,鼓勵他們努力改進自己的行為,讓學生在制度的約束下養成好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到期末時,班里面還可以實行民主評選各類積極分子,讓那些學習不太好但在勞動或體育等其它方面表現十分優秀的學生,有一個被人認可的機會,雖然獎品是微不足道的作業本或一支筆,但對學生內心的鼓勵卻是巨大的。
五、師表作用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言行,思想意識,道德品質等無疑都是學生效仿的典范。“教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師時時事事率先垂范,無疑會激發學生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自覺性,提升其自主管理的精神。“潤物細無聲”,才能真正使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比如:彎腰撿起廢紙,拿起拖把拖地,整理講桌、上班上課、不遲到、不拖堂、言談舉止要大方,穿戴要得體等等,都是在細節中來培養學生自覺地來做這些,只有人人都有了自覺性,那么,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也就實現了,逐漸的形成了自立的能力。
六、開展各項有益活動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集體若沒有豐富的集體活動,就必然死氣沉沉,缺乏活力,這將有礙于班集體的健康發展”。要想讓班集體充滿生機活力,最重要的是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有益的活動,況且中學生有強烈的表現欲,他們希望通過自身的表現來展示能力和才華,獲得認可與成功。通過開展各項有益活動可以有效地訓練、陶冶、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比如:我們學校上學期開展的“心連心活動”,對那些參加活動的學生而言,對他們的心靈觸動是非常大的,這比直接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還有:本學期開展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學生在親手布置好漂亮的課室后,也在受到一種教育,就好像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樣“每一面墻壁都說話”,這說明良好的校園環境具有育人作用。學生的精神發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們生活環境的影響,環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教育需要一個富有文化氣息的生活環境。還有:書香班級評比活動,同學們為了自己的班級被評上書香班級,積極地借書看書寫讀書筆記,有的班級還創建了圖書角,營造書香文化氛圍,營造出一個讀書的場所。所有的這些活動,都能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參與班級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當然,班主任還應該每時每刻注意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使它發揚光大,成為主流。特別是對于那些成績不好、紀律較差、自制能力不強的學生,當他們在活動中取得了成績,哪怕是微小的成績也要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同時指出其不足。只有全體學生都把自己當作班級的主人時,才會有班級之間的力爭上游,才會有同學之間的你追我趕,“競爭意識”才會在學生的思想深處扎根。才會真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我堅信,只要我們有心去做,有心去培養他們,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一定會更強,當真正到達“不用揚鞭自奮蹄”這一境界時,作為班主任的我們也將體會到幸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