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教育中角色的轉變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社會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質的須求,班主任在教育改革的舞臺上將演出一個新的劇本,可以預言,新世紀中國課改中的教師,將是21世紀中國社會上最具變化的職業,班主任的角色特征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呈現出一個累積性的發展、外延縮小而內涵擴大的演變規律,在課改的實施過程中,班主任再也不能固守原來的教師中心的做法,必須站在學生中間,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本人就此談幾點拙見:
??一、班主任應由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和參與者過去在班級管理教育中,班主任既是組織者又是管理者。班主任說的話就是 “圣旨”,學生只能惟命是從。然而,班級管理和教育仍不盡人意,師生之間經常出現“老鼠戲貓”的場面,造成師生關系不融洽,班級工作不能正常開展。為探索班級教育管理的新途徑,我從班主任工作手冊和中小學班級管理文獻中得到了啟示:那就是班主任必須放下管理者的架子,把班級管理的主體交給學生,自己由原來的管理者轉換為參與者和引導者。
??首先就是班主任須在班上培養、選拔、建立一批有組織能力、能吃苦耐勞、有奉獻意識的班級干部隊伍,讓學生干部成為班級管理的主體,使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其次是班主任以參與者的身份,參加班級組織的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和集體主義思想為目標的教育活動,與學生一同學習討論,增進互信;第三,班主任通過參與班級教育活動,對學生的優、缺點就能及時地進行肯定和糾正。對一些特殊的個案,還可通過學校、家庭、社會聯系的形式,進行多重教育和引導。實踐證明,通過班主任的角色轉換,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了,班級的“班風”正了,“學風”也濃了。一個爭當“新三好”、爭創“文明班級”的勢頭正在形成。
??二、班主任應由“嚴師”轉變為“良師”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中,老師與學生之間是“師道尊嚴”。無論老師教學的水平如何、教學的方法怎樣?只要學生在“嚴厲”目光和“兇狠”面孔的老師面前顯現出害怕的心里,老師就誤認為學生的確怕自己,說明自己有“威嚴”,自己教學有水平,其實并不然。實踐告訴我們,一個教學水平不高、教學方法簡單、對人態度粗暴的“嚴”師,不但教不好學生而且也得不到學生的歡迎。因此,班主任老師應由過去的“嚴厲、兇狠”的老師轉變為學生信賴的“良師”。因為一個優良的老師,既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清醒的政治頭腦,又有堅定的職業信念、良好的職業道德,同時還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教育教學方法。這樣的老師既能向學生傳授豐富的知識,又能教導學生做人的道理。這樣的老師才是學生心目中最尊敬、最信服、最崇拜的“良師”。
??三、班主任應由老師轉變為“父母”俗話說:“師徒如父子。”長久以來,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當老師的總是把自己看成是比學生高一等。平時看到學生做錯事、學生身上染有不良行為習慣時,不是嚴厲批評一番,就是兇狠的訓斥一頓。雖說學生當時低頭不語,但事后不但沒有悔改相反還會造成師生對立,老師生悶氣,學生生怨氣。要解決師生間對立矛盾,當班主任老師的,只有變老師為學生的“父母”,用“慈母”的愛心和耐心來關心、體貼學生,才能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
??前一時期,我也有過上述的經歷。后來經過自己不斷的學習和探索,明白了“師徒如父子”的真正含義。從此,我對那些學習不用功、多次違犯紀律的學生,不再采取嚴厲批評和兇狠訓斥的簡單方法了,而是把她們視為自己的孩子,曉之以情、動之以禮的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明辨是非,自覺地去掉不良行為,進而安心學習。如:洪博文、曾劍鋒同學,以前他倆染上特別貪玩、上課不聽講而且還不做家庭作業的壞習慣。后來在我的“愛心”感召下,不但改掉了那些壞毛病,而且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
??四、班主任應由老師轉變為“朋友”過去老師與學生之間有“上尊下卑”、“師道尊言”的說法。也正是由于有了“上尊下卑”、“師道尊言”之說,才極大地阻礙了師生間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過去我也曾深受其害?,F在作為一個新型的人民教師我來說,理應轉變“上尊下卑”、“師道尊言”的觀點,變換老師的角色,以其真摯的感情和深情的愛心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實現師生間心靈的溝通,真正與學生形成一種朋友關系,這樣才容易融入學生群體,更有利于班級教育和管理。
??一年來,我經常利于課余時間參與到班級活動之中。運動場上我積極為班上運動健兒助威、吶喊;班隊會上,我還與同學們一起講故事、說相聲、做游戲,和他們分享成功的喜悅。去年“十一”期間,我還專門約了班上八個同學到荊門煉廠公園看菊展,同她們探討實景習作、同她們聊家常、同她們照相合影。另外,我還為她們買來比較精致的小手提袋,作為此次相聚的紀念。通過以“朋友”的角色與同學們開展活動,不僅營造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也加深了師生間的美好情感。班主任熱愛學生,學生熱愛班主任,從而更加激發同學們熱愛自己的學習,由愛而激發學習興趣,由興趣而產生學習的動力。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新教育之夢》中寫到:一個優秀的教育家,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人,應該是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個有心人,做一個有心人,認真總結教育的得與失。做一個學生愛戴的,象魏書生、李鎮西那樣的教育家,應該是永遠的追求。一個知識面不廣的班主任,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一個不愛讀書的班主任,很難有教育的真正活力與睿智??梢韵胂?,有了正確的心理定位,有了目標與追求,有了豐富的理論素養;以愛育愛,以情激情,以理想點燃理想,以心靈感受心靈,班主任工作就必然是成效卓著的、豐滿的、快樂的、富有詩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