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班主任班級管理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主任工作只有細致入微,才能使班級管理見成效,而在細致管理基礎上還應充分小事不可小看,班主任是教育教學管理中最細小工作的具體實施人。我當了七余年的班主任,深感做好細小工作的重要性。
善于踐行“小”
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時間最多,要以“小”榜樣影響學生。例如勤到崗,比學生早到教室,促使學生養成不遲到習慣。勤動手,我發現有衛生死角,比如教室衛生工具擺放不整齊,就先動手整理好,再要求學生仿照做;地面有紙屑果皮,就彎腰撿起來,引導學生自我檢查……學生見我這樣注重“小”,只要我走進教室,他們會自覺地看一看自己的桌下是否有紙屑果皮,自覺檢查桌椅是否擺放整齊。在我的帶動下,同學們的衛生意識和自我監督意識明顯增強,班內衛生一直相當好。
善于預見“小”
班主任要善于預見“小”,即預先防止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小錯誤,先打預防針,使之盡量不產生。每接任一個新班,報名時我就結合學生的家庭以及跟學生簡短交流的初步印象判斷學生的基本性格,對他們入校后可能產生的問題預先防范,以減少他們小錯的產生。像入學時軍訓,有的學生怕苦怕累,戀家情結重,或上網成癮,會借種種理由請假,我在軍訓初就嚴定紀律,基本杜絕了學生請假現象。如果你在班上大喊:“家庭困難的學生到班長處報名,學校要發貧困補助了!”積極響應的一定是鬧著玩兒的學生,真正家庭貧困的學生只會有一種態度——沉默。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夠善良,而是我們不懂善良。我們把這類現象稱為“好心辦壞事”。所以好的班主任在做事之前能大體想到其結果。
善于發現“小”
中學生時常產生小錯誤,如果班主任不善于發現任其下去,常犯小錯誤的學生就會忘乎所以,往錯誤路上越走越遠。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影響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形成,因而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小”。
善于發現“小”,還要求班主任常和學生家長聯系,常與任課教師交流,便于了解學生性格愛好和學習、紀律情況,便于引導。常深入學生中談生活,談學習、談理想、談家常,學生就會感受到老師在關心他們。一般情況下,上課精力明顯不集中,成績明顯下降的學生一定有問題,比如,和同學發生矛盾,想家,喜歡某個異性同學而又控制不住自己,看網絡小說甚至上網成癮等等。高一那年我班上有一個趙靜的女同學,第一學期之初,上課時發現她經常走神,班長也反映這個同學對班級工作不熱心,于是我提醒了她,想不到她竟依然如故,一天晚自習后,我把她叫到了辦公室,剛開始,我脾氣比較急,說話也較嚴厲,于是她似乎覺得很委屈,掉起了眼淚,一問三不知,于是我也靜下心來跟他好好交談并讓她回去好好想想,第二天再給我個滿意的答復。第二天,她竟給了我一張道歉的字條,從字里行間的態度來看,我認為她應該是個不錯的學生才對,于是我再一次找她談心,這一次她告訴了我有關她的一切,原來她印象中只有她的初中班主任對她很好,那時成績也好,讓她當了班長,可到高中,沒當什么班干部,競爭也激烈,似乎老師不在乎她,于是她整天充滿著失落感,因而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來,甚至出現抵觸情緒……至此我才發現,學生是如此看重老師對她的評價,也因此明白一個好的班主任更應該是學生的知心好友。
善于處理“小”
處理小,要講方法,有尺度,過或不及都難收到好效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讓學生明白,他犯的小錯會給自己,給班級,給學校帶來哪些影響和危害。動之以情就是要像批評自己的孩子那樣充滿愛心,讓學生覺得你是在真心關愛他,才會促進他迅速改正錯誤。將我差點就“好心辦了壞事”。前幾天有同學不停地跟我說“想換位置”,問原因,答:“坐得太靠后。”解決的辦法只有一種,把他調到前面去。
那誰坐后面呢?私下里一打聽,很少有人愿意坐后面。有同學建議:“老師,能不能每周換一次座位?推波逐浪式的換位,每個人將每一排都坐過。”方法很好,但也得考慮個別同學的特殊情況吧。
思前想后,我參照5班的排位置方法,將63名學生由8列改為9列。這樣即使是坐在最后一排,其實都在第7排而已,也滿足了絕大多數同學想坐前面的愿望。
我公布了座位表,班長現場作調查。“同意老師安排的座位的舉手”,一統計,53人。還有一些同學不支持,也不反對。面對這個結果,我尊重了民意,極利于良好民主辦風的形成。其實,班內的好多事情,如:班規的制定,三好學生和優秀班干部的產生等,最好在班會上民主通過,至少在班委會上通過。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你只有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因勢利導,做到潤物細無聲,這樣你就成功了一半,我想用自己發自內心的幾句話與同行共勉。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工程師不在于計較個人得失,不在于追求名利,而在于引導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健康成長,汶川地震中那些不惜犧牲自己生命來保護孩子們的愛師們給我們樹立了好的榜樣,讓我們共同努力,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