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班級管理細節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我擔任班主任的時間不長,只有兩年半的時間,基本上還是屬于新手級別。但是在工作當中,我認真向身邊優秀的老班主任們學習,也積極地閱讀班級管理的相關書籍,參加班主任工作培訓和相關考核,我也有了許多的心得體會,并且在將一些優秀經驗借鑒過來并且加以創新發展之后,也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一、用心打造管理細節。
一個好的班主任,必定是一個細心又耐心的人。因為只有細心的人,他才能觀察到班級管理當中的疏漏,才能對孩子們的表現做好評估;只有耐心的人,才能去持續性地挖掘班級管理方法實施當中的問題,并且探索更好更適合于自己班級的新方法。
第一,要找準自己的風格,以不變應萬變,在不變當中隨機應變。我曾經在擔任班主任工作的初期有過一段迷惑期,那就是我學習了一些優秀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但是照搬過來卻并不奏效。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這樣的生搬硬套是類似于東施效顰的。有的班主任相當嚴厲,孩子們聽話極了;有的班主任相當溫柔,孩子們也乖巧得很。因為,每位老師都有自身的特點,班級管理的手法也一樣都自成一派。管好班,既要善于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又要自己去觀察班級的每一個孩子,發現每一個細小的問題。
第二,班規的制定要尊重孩子,不能浮于表面,應該通過日復一日的檢查、落實,成為孩子們不想去違反的班規。通過集體討論,民主評議,制定出適合于孩子們日常學習生活進行自我約束的條條框框,并且給他們權利,可以與時俱進,發現問題可以重新修訂。比如,孩子們有一次提出了吃口香糖可以不可以的問題,通過班會課大家各抒己見,分析利弊,最后認定吃口香糖并不好,所以也加入到了班規里面。看著他們認真的小模樣,我忍俊不禁,心想:如果是我硬性規定,他們未必愿意執行呢。給他們自主管理的機會,他們更加能夠自律。
第三,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良好的班級文化能讓身處其中的教師和學生都感到愉悅,溫馨,增強集體的凝聚力。我們班的班級文化建設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溫馨。無論是教室的環境布置,還是生生關系、師生關系,我都力求做到讓孩子們感到喜歡待在這個溫馨的集體里,喜歡這個集體里的每一個成員。孩子們參加集體活動時候的照片、參加勞動的照片,我簡單美化了一下,張貼在布告欄;孩子們的小組評比表,我也盡量做得有童趣。衛生角的溫馨提示,圖書角的小墻貼,孩子們自己拿來獎狀做成的光榮榜,都顯得這個集體是溫馨的,親切的,向上的。在這樣的一個集體里,孩子們感覺到快樂,感覺到不一樣,所以他們也發自內心地去愛這個集體。當我看到孩子們自覺地撿起地上的小紙屑,當我在課上看到孩子們自發地給進步明顯的小伙伴鼓掌,我覺得我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了豐碩的回報。
二、用愛搭建心靈之橋。
一個好的班主任,他一定對她的學生們有很深入的了解。每個孩子的家庭成員、成長環境,性格特點,學習上的困難,他都應該了如指掌。這樣,他才能擁有孩子們的尊敬、愛戴,也能夠在出現問題時候最快地找到解決方案。
第一,要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諧師生關系。任何教育的結果,都是伴隨著一定的師生關系產生的,不同的師生關系往往導致不同的教育結果。倘若教師沒有尊重,關心和熱愛學生,即沒有與學生溝通關系的法寶“博愛之心”,不把學生視為親人,視為可傾吐心聲解決困惑的朋友,讓他們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和保護,那么他無法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也就無法了解孩子們所想所思,在孩子犯錯時無法找到根源。
第二,要把握“愛”與“嚴”的分寸。“嚴”是“愛”的具體表現,“愛”是“嚴”的最終目標。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一味的嚴,學生往往會反感,甚至產生對立情緒;一味的愛,學生不但不會被感動,反而會使整個班級管理一團糟。也就是老教師們經常說的,要讓學生愛你,又要讓學生怕你。我在工作初期,就曾經走過極端,一味地寬容、忍讓,生怕傷害了孩子,所以導致班級管理一度出現混亂。其實,正如那句老話:打一個巴掌,給一個甜棗。對待犯了錯誤的學生,要在堅持原則、嚴格要求的前提下進行分析和處理,決不能姑息縱容,要讓學生明白錯誤的原因、錯誤引發的后果。但是同時教師應保持和善、冷靜的態度,不能簡單粗暴地挖苦諷刺,生硬地把學生從面前推開,那樣也許你就再也無法把這個孩子拉回來。要采用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運用易懂的語言對其進行教育和幫扶,對學生既有較強的約束力,又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進步,搞好班級管理,培養師生情感。
第三、要善于觀察,防微杜漸。要從孩子的眼睛里看到情感,不管是快樂的光芒還是危險的火苗。教師是一個勞神費力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更是事無巨細,必須做到防微杜漸。孩子們在集體當中相處,危險的隱患其實隨處可見。比如,下樓之前有的孩子散開的鞋帶,比如某張桌子殘破又尖銳的桌角,都可能引發一場軒然大波。班主任老師除了注意這些之外,還應該看到孩子眼睛里流露出來的情感信號。
不久之前我們班發生過這樣一件小事。從來沒有打架事件發生的班級里,有一天下課突然有孩子告狀:“老師,楊某某打人!”楊某某同學反駁道:“你先打的我!”我還沒來得及說話,更多的孩子七嘴八舌地說:“老師,他說他媽媽說的,誰要是打他,就讓他往死里打!”“老師,我們不跟他做朋友!”楊某某倔強地說“我也不想跟你們做朋友!”趴在了桌子上。當時因為已經要上數學課了,孩子們已經自覺地安靜了下來,所以我只好匆忙離開了教室。但是我沒有忘記楊某某那含著淚水和敵意的眼神。我當時思考了好久,如果我就此不管,那這一定是個隱患,但是又該怎么跟他談這個問題,如何解釋他媽媽的的教育,又如何讓他回到這個集體當中呢?
孩子的心是天真的,經過我下課后及時的勸慰和溝通,他明白了媽媽是想讓他不受人欺負,但是老師希望他不應該因此變得暴力、孤僻,他可以做一個敢于反抗的勇敢小男子漢,也可以做一個友善溫和的朋友。從他柔和的眼神中,我相信他也明白了被集體接納和喜愛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些淺顯的見解,因為自身資歷尚欠,難免有不當之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要繼續向優秀的前輩們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