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轉化:心中無差生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一位心理學家到一所中學做調查,他讓學生每人說出自己的優點。想不到誰也說不出。這位心理學家以為孩子是不好意思說。再三啟發動員,孩子們還是說不出。當然孩子不可能沒有優點。心理學家換了一種做法,讓同學們互相說他人的優點,果然說出了不少條,問到被表揚的同學,他們大體上也能得到認可。為什么他們自己說不出呢?
這位心理學家找同學個別了解,他們說,平常聽見父母說的話多是:“你怎么這么笨?”“連這個都不會?”“你看某某的孩子那一點多好!”“我小時候比你強多了!”還有一些更難聽的話。很少或者基本上沒有聽到過父母說孩子有什么優點。在一片責怪、不滿之聲中,久而久之,孩子也想不到有什么優點了。
我想后進生在學校享受到的待遇和以上這些孩子在家里的情況很類似,與其他同學相比,因而總主觀的感覺自己許多方面自嘆弗如,在這種心理暗示下,漸漸地優點也就沒有了。老師對每一個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都應該抱著決不放棄的念頭,認為他們一定能成功。
對于后進生,他們的確有自己的弱項,例如我剛剛送走的2010屆理二班復習生,生源很差,平行班級理一班定了23個高考任務,而理二班只定了13個。班內有一些同學,在應屆班時的成績長期處于班內下游,自信心早已被打擊的所剩無幾。我多次找他們談話,各種道理變著樣講,激勵的話語變著樣說,在他們的作業上、周記本上也寫下了許多話。一個叫
衛澤丹的學生在我找她談話時,對我說“要您是我爸爸該多好啊”。在我的不斷鼓勵下,在2010年的高考中,衛澤丹同學增加了100多分,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可見,后進生不能被貼上標簽,老師在心中決不能認為某某同學就是差生,哪怕他們在多次考試中成績均不理想。
恩格斯曾經指出,人只為可能達到的目標努力奮斗。如果目標不可能達到,或者學生尤其是后進生自認為不可能達到,就會失去自信,從而失去努力的動力。所以,為后進生設置恰當的奮斗目標,而且將目標分解為分階段性的可實現的目標,以保持它們的自信力。更要善于發現后進生的每一個進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勵,加一強化。讓他們相信“我能行”,而且成為一種定勢,就會成為克服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障礙的強大動力。要讓后進生從每一步前進中感到克服困難的愉悅,收獲的愉悅,達到新境界的愉悅,戰勝自我的愉悅。有了這樣的感受,有了這樣的人生態度,各種艱難困苦就都不在話下了,就能夠笑迎困難,笑迎挑戰,含笑去克服自身的弱點和缺點,自然能夠勇往直前地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
人們常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怎樣對待后進生,就決定了他們的命運。農民日夜思考的是莊稼需要什么?怎樣滿足莊稼的需要?班主任為使后進生擺脫落后,需要想到他們心靈深處的需求是什么?怎樣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呢?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相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學生學習不行時,老師更應該想到自己的責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教育學上有一個經典的故事:1968年美國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里做了一個實驗:教師通過眼神、笑貌、聲音、語言撫慰學生,使學生自信、自尊、自愛、自強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即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實際上是教師的期待效應,它充分調動了學生好學上進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內在動力。那么如何喚醒學生的內驅力呢?我認為,賞識是喚醒學生內驅力的重要發法。
現在我班有一學生,經常自習課講話,午晚休不能及時入睡,因他而使班級量化扣了很多分,拖了班集體的后腿,班上其他同學對他意見很大。作為班主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我沒有采用簡單的教育和粗暴的斥責,而是先打外圍,留心觀察他的舉動,分析他形成這樣的原因,通過找他談心和其他同學的反映,我了解到,他之所以有這樣的心態,主要是由于他有自卑心理,覺得自己反正已經無藥可救,索性放任自流。但在他寫的一調考后總結中,流露出愿意為了他的父親而學習的念頭。找到問題的癥結后,我決定跟他進行談話。我誠摯地對他說:“我知道你是個好學上進的學生,只是前面走過一點曲折的路,導致別人對你另眼相待,心里也很難過。不過,從你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你是憋足了勁,要為班級爭光。我相信憑你的才氣和實力,你只要你想到的,你定能做到。”聽了我的話,他臉上似乎發現自己的存在價值,露出了羞澀的微笑。從那以后,該生的行為習慣日漸好轉,同時我只要發現他有進步,就不適時機地對他表揚,我注意觀察到每次表揚他時,他總是紅著臉,低著頭。由于班主任對他的賞識,這位同學找回了自信,行為規范明顯好轉。
對后進生要積極地發現其優點、閃光點、長處和進步,但同時不能忽視他們的缺點和弱點,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需要注意的是分寸應當適度,不宜過分夸大。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無數事實證明,只有當學生自己有強烈的上進愿望和信心時,他的進步才會出現并得以持久。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所謂“轉化后進生”更多的時候就是不斷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
讓我們老師的心中真正樹立起“心中無差生”的理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