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轉化反思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一個班級中,既有分數高的,也有分數低的;既有喜歡學習的,也有討厭學習的;既有守紀律的,也有調皮搗蛋的。一般而論,分數低的不喜歡學習,同時也比較調皮。針對這部分學生,我作三點淺顯的分析:
一、‘學習’比猛虎可怕
學生分數低的主要原因是基礎太差,對學習內容感到抽象乏味,但老師總是想方設法讓他們學習知識,不知是方法不到位,還是學生太“笨”,總收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家長的要求也比較嚴格,只要發現孩子的學習存在問題,就會用“家法侍侯”,這樣一來,學生感到“里外”不是人,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久而久之,在他們的心理就印下了“‘學習’比猛虎可怕”的陰影。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壓力,一種包袱,成績也只有越來越糟糕了!
二、社會上的不良風氣隨時纏繞著學生
改革開放下,受市場經濟的不斷沖擊,很多學生從小就明白了“有錢能使鬼推磨”的道理。并且還有鐵一般的例證:“XX大學本科畢業,卻還是走上打工掙錢的道路!”“現在社會,如果你沒有錢就寸步難行!”這就給孩子們“讀書造就未來”蒙上了陰影。他們認為:“讀書無用”,“不讀書也同樣能掙錢,能生存”。學校只不過是他們長身材的地方,是鍛煉他們體能的場所。這部分學生無論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顯得比較調皮,根本不把學習當回事!
三、“留守兒童”的可怕
“留守”學生是一個班集體最難管理的一類學生,他們在家里游手好閑,在學校也許會受到一點兒約束,如:佩帶紅領巾,打掃清潔衛生等。
有一個學生,在自己值日那天,卻悄悄逃跑,等到第二天依然沒去打掃衛生!當老師好不容易找到他時,他卻說:“我知道那天是我的值日,但我最不喜歡打掃衛生,所以我沒有去,到第二天我準備去,但又怕老師批評我……”是什么原因讓他們不喜歡勞動呢?也許是父母在外打工,他們在家隨便慣了,不想受到學校,班級的約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談專心學習,那更是“天方夜譚”!
針對以上三點,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做深刻反思:首先,我們要變“想學生學”為“學生想學”。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我們所教學的學科感興趣呢?我記下了“專家”和“老師”的幾句對話。
專家:你們每天除工作外,又做些什么事呢?
老師:玩玩牌,吹吹牛,和其他老師拉拉家常!那你每天除工作外又玩哪些娛樂項目呢?
專家:沒有工作和娛樂之分,我一直都在娛樂,我對我的工作就像你們喜歡玩牌一樣感興趣,所以我一直都在娛樂!
……
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像對其他感興趣的事一樣呢?毫無疑問,這要我們老師必須了解兒童發展的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要讓“學習”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要將“學習”與他們感興趣的事結合起來,使他們感到學習其實很簡單,并且和玩其它的事情一樣快樂。
其次,小學生的是非觀念淡薄,由于思想與知識的局限,他們很難把讀書和自己的前途聯系在一起。因為他們還沒有走上社會,還沒有過知識不夠用的經歷,沒有感到知識的危機!我們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對自己在外打工的親戚朋友做一分調查,看看同樣是打工,有知識和沒有知識的區別何在。讓學生分析出結果。明確讀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如果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尋找到樂趣,哪怕是留守兒童,他們一樣會喜歡上學習。怎樣才能激活學生思維,怎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快樂地學習,我所想到的永遠不夠,還有必要做深層次的、全方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