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后進生轉化案例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如何轉化后進生,是班主任管理的難題。近日,由山東省教師教育學會、省教育學會組織的省年度教育創新人物,評選出10名“教育創新班主任”。山東壽光世紀學校的鄭立平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把轉化后進生作為班級管理突破口的“創新型班主任”——
??“寶貝”當上了科代表
??每個學年的開始幾天,鄭立平老師都會向各任課教師推薦一位精心選擇的“寶貝同學”做課代表,而各任課教師也大都會有同樣的表情———驚詫。因為鄭立平口中的“寶貝同學”并不是學習上的優秀生,而是一些中游甚至該科成績下游的偏科學生。
??讓后進生當課代表,是鄭立平從1993年就開始實驗的課題,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喜歡優秀的學生是人之常情,但是這樣并不真正符合教育要挖掘學生潛力、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的目的和原則。”鄭立平說。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鄭立平看到很多老師瞧不上后進生,班里出了問題總是先拿后進生“開刀”,但很多后進生的潛力很大,為什么不采用“以退為進”的方法呢?在實際工作中,鄭立平有意地選擇一些威信較高、雖然當前學習成績不好,但卻有學習潛力的孩子來給各教師做課代表,并做好任課教師的工作,對他們有意識地放松管理,但在放松管理的制度下,他們自己卻自覺地往好的方向發展。
??“結果是很讓人興奮和吃驚的,這些并不被各任課教師看好的孩子,在學習上的進步卻非常大,處理事務非常爽快,和老師的溝通交流也非常融洽,逐漸成了老師的得力助手。”山東省教學能手,壽光世紀學校的畢英春老師告訴記者。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鄭立平認為主要原因有:首先在于課代表的委任,本身就充分體現老師對學生的信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其次是通過做課代表的機會,與教師經常接觸、交流,便于教師的針對性輔導和個別培養,能夠促使學生弱課的迅速提高;再次,大量教育實踐證明,信其師方信其道,學生偏科的成因,許多起源于以前和教師的矛盾。
??五年級(2)班秦童同學表示:“課代表在與任課教師的密切交流中,很容易地就能和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的良好學習氛圍。”
??閱讀法轉化后進生
??眾所周知,大多數數學學習落后的學生,其學習成績也很落后。并不是因為他們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不刻苦,他們也都很想學好,但原有的知識缺陷和思維習慣導致使他們很難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特別是對許多帶有抽象性的數學概念,他們簡直如聽天書。
??“因此,如果我們再像原來一樣,把對這些學生數學學習的輔導,只放在單純地重復講授、增加練習上,無疑是舍本求末、事倍功半了。”鄭立平說。
??為了尋求促進后進生轉化的更好方法,鄭立平從2002年開始在數學教學上嘗試閱讀法轉化后進生。他根據每個數學后進生的性格、愛好、習慣等各方面情況,從培養他們良好的讀書和思考習慣入手實施自己的轉化工作,給他們提供了不同的讀書書目,利用大量的課堂或課余時間來讀書。
??對理解能力差的學生,鄭立平讓他們讀《福爾摩斯探案集》、《寓言故事》等書籍;對沒興趣的學生,讓他們讀《趣味數學》、《數學演義》等通俗易懂的數學人文讀本……
??“在鄭老師的課堂上,對于那些實在聽不懂的內容,他們可以不聽,實在不會做的題目可以不做,凡是能有助于提高他們思維能力和思考習慣的書,他們都可以讀。”五年級(2)班劉欽同學說。
??開始時,這種看似與數學課堂不著邊際的方法引起了好多同科教師的嘲笑。但是兩三個月后,情況就有了變化。大量的閱讀,不僅明顯地改變了這些孩子的學習和行為習慣,而且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對數學知識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五年級(2)班鄭曉玲同學告訴記者:“接下來,鄭老師規定后進生寫數學筆記,試著把課本上的數學題改編成自己生活中見過的、聽過的或者做過的實際小問題,進一步提高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感受數學的美麗和神奇。”
??逐漸地,原本對后進生來說非常恐怖的數學題,變得充滿吸引力。“這些被我們認為沒有數學細胞的孩子,數學學習成績都有不同的提高,有些甚至上升到上游,成為尖子,他們一樣可以成為‘寶貝’。”鄭立平欣慰地說。
??模糊評價機制
??在16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鄭立平總結并實施的“模糊評價機制”深受學生們歡迎。
??鄭立平介紹說,所謂模糊評價,就是把傳統管理中對學生個人的詳細評價,轉化為對各學習小團隊的評價,淡化學生個人之間的激烈競爭,促進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相互學習、督促和幫助。“這樣,來推動小組中每個成員在學習、紀律各方面的積極上進,增強后進學生的集體意識、榮譽感、奮斗精神,從而形成班級的強大凝聚力,圓滿完成各項工作,實現班級奮斗目標。”
??每學期初,鄭立平都會根據學習成績、紀律表現、相互關系等把全班42人平均分成六個學習小組,給小組命名一個能反映小組目標、決心、特點等的名稱。每個團隊就是一個分工合作的班委,各團隊輪流行使班委的權利、履行班委義務;正、副組長管理組內的學習、紀律、衛生、交流、排桌等一系列事務;各組長還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及時召開小組會議,協調和要求本組成員的學習、紀律等問題。
??“班級分階段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綜合評比,如果哪個小組落后,就要受到一定的‘懲罰’,比如一起給大家唱首歌、表演個小節目等等。表面看是整個小組受了‘懲罰’,但我們身為小組一員,為了小組的榮譽,也要努力。”五(2)班劉子怡同學深有感觸地說。
??漸漸的,那些暫時落后的學生在小組的帶動下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對于這樣的模糊管理法,壽光世紀學校的劉玉祥校長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種在班級管理中,逐漸形成的團隊管理方式和評價制度,有很大推廣價值。”
??西方有這樣一句諺語:“如果你選擇了一個你喜愛的職業,那么你就沒有一天是在工作。那是在干什么呢?在享受啊!”在2005年的一次學生調查中,鄭立平的班級中竟有19名學生把教師選擇為將來的第一職業。
??“笑對生活,笑對人生。我們相信,后進生也一定會笑對未來!”這是鄭立平一生的追求,他也在追求中,享受著。
??學生敘事
??以靜制動消滅綽號
??一天午后,鄭立平正要騎車外出,忽聽身后一位同學說:“‘老卷’,您要出去?”語音清楚而特別,令往來的學生頓時愕然,都驚恐地朝那個“大逆不道”的同學望著。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稱謂,一向和藹的鄭立平立即陷入惱怒與尷尬之中。回首看著佇足觀望的眾多學生和那位有些茫然無措的弟子,他想到:前些日子,某學生因給老師起外號,老師把其家長請到校,家長當眾把孩子狠揍的事件又在眼前縈繞。怎么辦?發火?揪他到教導處?借機狠壓一下這股歪風?
??鄭立平迅速地調整著思維。一會兒,鄭立平的臉上又露出了微笑,輕聲地對那位同學說:“雖然老師聽著不順耳,但老師的頭發確實比較卷,你抓住了老師的外貌特征,很有創意。”
??那位學生似乎還沒有從驚恐中回過神來,有些哆嗦地辯解說:“老——老——老師,其實同學們都感到您特親切!我也是覺著親切才那樣叫,以后我再也不敢了……”
??沒等他說完,鄭立平接著安慰他:“沒關系,我知道你并無惡意。如果你覺得這樣親切,就盡管叫好了。”圍觀的學生先是一愣,很快便都歡笑著散去。班級中屢禁不止的“綽號風”也很快消失了。
??記者手記
??“人的成長中,如果遇到一個好老師,是非常幸運的;如果遇到一個好班主任,那更是一生的福氣!”鄭立平老師常常這樣勉勵自己。
??再細細品讀鄭立平老師發表在各類教育報刊上的十二、三萬字的教育經驗談,記者被他那種對教育問題敏銳地觀察和不懈地探求精神所吸引。一滴水中一片海,一朵花里一個世界。平凡的班級管理,在鄭立平老師這樣一位有心人的眼里,是這樣的豐富而精彩!
??如果我們每一個孩子都能遇上一個好班主任,那豈不是民族的福氣!
??語絲
??1、要把班級看作一個企業來精心經營,把班級的長遠發展戰略提到重要地位。班主任管理,主要是育人,而育人的關鍵是育心,班主任必須靈活利用一切合理的教育資源,創設有效的教育環境。
??2、班主任教育學生的目標無不要通過學生自身的內化來實現,因此教育一定要給學生留下“故事”,教育的成功就是要給學生一個夢。
??3、教師要學會用愛心和智慧等待,不要盲目地拔掉一棵草,不要草率地否定一個人,給每一棵草以開花的時間,給每一個人以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不要讓任何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在你手里“枯死”,要讓他們煥發起更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4、愛心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但愛心不是班主任的專業技能,班主任的能力更多地表現在管理策略、團隊組織、潛能挖掘和成長引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