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給后進生撐起一片藍天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任何一所學校、一個班級都存在著后進生。所謂后進生,就是指智力因素處在正常發展范圍內,由于某些教育因素的不良影響,造成思想、道德、學業水平或其它非智力因素方面,處于落后狀態,并需要給予特殊教育的學生。他們人數較多,往往形成一個個小團體,如果教師不去關注他們,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會很嚴重。因此,教師在工作中應師陶學陶,用陶先生“愛滿天下”的精神去關愛后進生,做好后進生的教育工作。
現在,我們承擔了我校陶研子課題——后進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的研究任務,為了開展課題研究,培養好后進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必須了解后進生特點及后進原因。為此,我們特意選取了40名后進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的各方面表現情況。調查內容如下:父母職業、教育方法、性格特點、家校表現、有無學習目標和計劃、能否執行計劃、能否按時完成作業、有無抄襲作業現象、能否自主學習等。
通過調查,我發現了后進生的主要問題及后進原因:
缺乏學習自主性。在接受調查的40名學生中,有學習目標和計劃的31人,占71%,但幾乎全不能執行;缺乏學習自主性的有36人,占90%;這些數據表明:后進生缺乏自主性,缺乏恒心,難以堅持,做事往往三分鐘熱度,導致了他們學習成績難以提高。長此以往,興趣也不濃了。
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后進生并不是完全對學習沒興趣,他們也有對學習的熱情,但是基礎薄弱,或是存在跛腿學科,但是缺少科學的方法。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缺乏正確科學的方法的有36人,占90%。他們有的在學習上花了大量的精力也難以奏效;這類學生通常怕思考,怕發言,只顧埋頭苦干,結果卻是事倍功半。
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性格外向、活潑的29人,占71%;上課開小差、拖拉作業、作業馬虎甚至抄襲作業的現象均占90%以上。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調查對象中,父母經商的有12人,占30%;父母無業的9人,占25%;父母是公務員的僅有2人,占5%。這些數據顯示:后進生多來自經商或無業的家庭。家長文化水平不高,平時忙于生意或生計,或無暇管教孩子,或只是在在金錢上滿足孩子,普遍缺乏正確的教子觀,對孩子的教育太過盲目,以至走進了誤區。
缺乏教師的關愛。后進生,多數教師一提到就頭疼。后進生群體可以說是陽光照不到的角落,課堂提問不到,作業檢查不到,學習指導不到,久而久之,學生自然破罐子破摔。
針對調查情況,我認為對后進生應采取合理而科學的策略,努力幫扶他們,并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具體對策如下:
一、關愛賞識,用愛筑好基礎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頓,在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也啟示我們教師要有“愛滿天下”的胸懷,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了苦孩,甘為駱駝。于人有益,牛馬也做”。每一位后進生都有其獨特的閃光點。教師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愛護每一位后進生,運用賞識教育,用欣賞的眼光發現捕捉其閃光點,偏愛他們,表揚、肯定他們的某些閃光點,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溫暖,使他們與自己的心越來越貼近。這樣實現了對學生的有效激勵作用。后進生看到了自己的閃光點,感受到教師的期待,就會形成自發的學習期待,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內部動力。
學生的后進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轉變后進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初中學生年齡還小,以及受到環境的干擾及習慣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行動總具有很大的反復性,當然,出現反復是正常的事,這是進步中的曲折,絕不是徒勞無功。因此,在教育后進生時我們不僅要給后進學生幫助,而且要用時間去換取空間,而不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朽木不可雕也”這些打擊后進生積極性,刺傷其自尊心的話。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以尊重、賞識喚起他們的進取心,以真誠、寬容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努力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引導他們力爭上游、健康成長。
二、察言觀色,用愛點燃自信
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愛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自信對人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個人采取自覺行為的心理動力源泉,是一個人成長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后進生最缺的恰恰是自信。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我的學生洪勝,平時反應快,英語成績差,沉默寡言,但上課經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行為,嚴重擾亂課堂紀律。于是我找了幾個常跟他有來往的同學了解到,他把同學跟他開玩笑,做游戲的舉動都說成是在欺負他,漸漸地同學們都不喜歡和他玩。我想這是造成他自卑原因,同時我也觀察到,他經常擾亂課堂紀律是有意引起同學和老師的注意,這太嚴重了。于是我開始了幫扶活動。首先通過家訪請家長在家和他多交流;接著我找他談心,讓他參與同學的活動,指導他如何與同學的正常交往,讓他明白同學都愿意和玩;同時我又做同學工作,讓學生關心幫助他,并通過主題班會讓同學幫他找優點。這樣慢慢地他融入集體的活動中,在集體的活動中找到了溫暖,找回了自信。在學校的數學競賽中取得了好成績,他露出了本屬于他的自信的笑容。
三、指正暗示,用愛挖掘潛能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這樣尊重學生。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當然,愛不是放縱,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特別是看到學生出現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容易找到前進的路。后進生往往有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如聽課走神,上課少言寡語,文具擺放的零亂,作業粗枝大葉,拖拖拉拉,馬虎潦草等,如不及時根治,就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經常出現,如上課遲到,衣服不整,缺乏禮貌,不聽從長輩教育,在回家路上逗留玩耍等。這些也影響到他們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因此上課時,老師應密切關注“后進生”的舉動,一旦發現不良習慣的苗頭,或故意提問,引起警覺;或停頓片刻,引起注意;或提高聲音,放慢語調,調整情緒;或用眼神暗示,手勢示意,引起自省。
孩子的潛能是非常大的,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特長。《行知書信》中提到“遠處著眼,近處著手”。這很適合對后進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信心。因為這些學生原來文化課學習成績差,總是背上落后的包袱,老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甚至自暴自棄,所以在教師要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這種動力的激發要通過內部的自我積極心理暗示和外部的壓力來達到。積極暗示是對自己持肯定的態度,如常對自己說“我能行”、“我學習會越來越出色”、“我一定能夠考出好成績”等語句。這種暗示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可以改變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協調機體的功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精神面貌,激發著他們的自信。同時教師應該對他們實際情況作詳細的分析,對他們的教育作好長遠的規劃,定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明確目標,使學生有的放矢地一步一步走向勝利的彼岸。
四、因材施教,用愛驅動前進
清代顧嗣協有首《雜興》詩:“駿馬能歷險,歷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并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當苛求。”是說用才當揚長避短,而培養教育孩子又何嘗不該因勢利導呢?陶行知先生說:“松樹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是不同的,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后進生都存在學習困難,但學困的原因卻同中有異。教師應結合實際,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幫助學生選擇合適難度的學習任務,讓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引導學生把學習過程看作是提高自己、增加能力的機會,不熱衷于與他人進行比較,使學生意識到所學內容與自己相關,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不斷收獲學習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后進生的自信,激發學習興趣,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充分的發展。
五、家訪溝通,用愛優化環境
后進生的學習困難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是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的最關鍵因素。有的家長對孩子過于嚴厲管制造成嚴重沖突,使孩子產生逆反對抗或疏遠躲避,不配合家長教育;有的家長對孩子過于放任自流,造成孩子沒有學習壓力,經常搪塞理由應付家長,造成家庭教育失控等。因此利用家長會或家訪的時間與家長溝通,改變錯誤的教育觀,交流優秀的教育方法,為后進生塑造一個適合成長的環境顯得勢在必行。
老師們,熱愛后進生吧!當我們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時,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更多的愛去熔煉鍛造呢?當我們埋怨有心栽花花不開時,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朵遲開的花呢?當我們懷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給他們撐起一片藍天時,也給我們的教育工作開了綠色通道。
后記:當我們開始對這一子課題進行研究時,就已經在理論上落后了。“后進生”的說法現在已改為“困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