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教育后進生的靈丹妙藥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7-03-21
暑假開學,我接了一個新班六(3)班,班上的學生劉某很讓我撓頭。他蠻橫無理,哪個老師批評他,他就敢當著全體學生的面與老師頂撞。開學不足兩周,劉某就連續(xù)打了四次架,臉、脖子、手臂上都是血跡,讓人目不忍睹。面對這樣一個“好戰(zhàn)分子”,我真有些大傷腦筋,但一想到領導分班時信任的目光和激勵的話語,又激發(fā)了我“若不改變劉某,誓不為師”的雄心壯志。
通過家訪、與前任班主任交流,我了解到在劉某的幼兒時期,其母親因勞務輸出去了日本,父親文化不高,也喜歡打架鬧事。由于缺少正面的家庭教育,劉某從小養(yǎng)成了“說一不二”和“不吃虧”的性格。一種責任感、使命感,讓我更加關注劉某,因為我堅信:有什么樣的教育就能出什么樣的學生。
在了解劉某“吃軟不吃硬”、“吃順不吃戧”的性格后,休息時我就與他聊天,玩五子棋。這樣既避免了他無事生非,又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漸漸地,他和我說起了心里話。
劉某偶爾也頂撞我。記得他打架后,我問他家的電話號碼,他硬梆梆地吐出四個字“明知故問”。見此,我不但不生氣,且一臉微笑:“多么恰當?shù)某烧Z。你記性真好,我開學初做過登記,這會兒怎么就忘了。”我找到“學生花名冊”,又當著他的面,一連讀了五遍電話號碼,并笑著說:“這回,老師記住了,不用問你了,你以后也沒有機會頂撞我了。”聽我這么一說,他反而不好意思了:“高老師,我……我不是那個意思。”
在后來的幾次交鋒中,劉某都沒占到上風,自此,他再也沒有頂撞我。問他為什么?他笑著說:“您有辦法,不對我大吼大叫,您的話雖然不厲害,但我聽得進去。”我想這大概就是“親其師,信其道,聽其言”的教育效果吧。
“劉某變了。”所有的教師都這樣說,班里的學生也這樣說。上學期在秋運會上,他踴躍報名參加400米、800米的中長跑,并榮獲800米第二名。他在性格上也有所改變,書本上寫著“冷靜、冷靜、再冷靜”“遇事三思而后行”的警示語。他把我送給他的“用拳腳,最無能;用智慧,最聰明”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通過一年的教育,我深刻認識到,尊重學生是教育困難生的靈丹妙藥。作為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他們幼小的心靈,這樣才會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