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溫情、智慧和愛詮釋教育的真諦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放寒假了,終于可以安下心來看一些自己想看的書,給自己充充電。打開《送給教師的心靈雞湯》,我認真閱讀了一篇題為《溫暖的約定》的文章,這篇文章非常吸引人,我一口氣讀完了整篇文章,它給了我一個啟發,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用真摯的師愛去感化自己的學生。
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既關心“優生”,又關心“后進生”。一般不愛做作業的學生都是班級的“后進生”,他們平時在課堂上不積極,有時候甚至很消極,很少受到老師的重視,對自己的要求低下。有些“后進生”,不僅學習成績差,且生活習慣、個人性格都有與眾不同之處。對某個問題,盡管你教師早就指出,并反復強調,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樣的錯誤不斷地犯,一點效果也沒有。這樣的“后進生”,想讓教師從心底里去喜歡他,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但這不等于說,“后進生”就沒思想、沒知覺、沒反應,就“無藥可救”了。同樣在這些“后進生”的心里也有自己想要成就的夢想,同樣有著成才的愿望,他也想取得進步,也有做人的自尊。正所謂十年樹人百年成才,所謂“后進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他是必然要發生變化的,或則越變越差,或則由“差”變好。關鍵則是我們的工作能否打開他的心靈之門,激發起他成才的欲望,從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轉變。不要總以為“后進生”已是“朽木”不可雕,不要對“后進生”失去信心,不要總把“后進生”看成是塊“壞材料”。只要堅持用全面發展的觀點認識和看待“后進生”,要相信“后進生”身上蘊藏著可以成功發展的巨大潛能,他們是完全可以趕上先進的行列的。
作為老師對“后進生”,更應該多一份“厚愛”。因為,這些學生容易被人討厭,容易被人看不起,周圍同學也不愿意和他們接近,因而他們往往產生自卑、壓抑和對教育的抵觸心理。其實,這些學生缺乏愛撫,只要我們以誠摯的心,真誠的愛去接近他們,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就能夠感化他們,轉化他們。我們應該更多的信任和尊重“后進生”,給“后進生”一點成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后進生”因為屢教屢犯,常常導致老師的惱怒,父母的責怪,同學的嘲笑,可能自己都不信任自己了。老師就要積極尋找其身上的“閃光點”,因勢利導,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贊美。不要用挖苦、諷刺、刻薄的語言來刺傷他們的自尊心,而應從內心里去尊重他們。關心就如一縷春風,吹開了“后進生”的心門,信任和尊重就像一陣細雨,慢慢的,悄悄的滋潤著“后進生”的“心田”,讓他們內心涌動起一股暖流,一股上進之流。
身為戰斗在一線的人民教師的我,讀此文章之后既感動又慚愧,感動的是書中這些平凡教師,他們沒有什么豪言壯志的口號,也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沒有驚心動魄的事情,也沒有怨天尤人的抱怨。而是用他們教育的神圣——用溫情、智慧和愛詮釋教育的真諦。慚愧的是我們都是人民教師,我們有著共同的責任和義務,但我卻還不能豁達的接收每個孩子的缺點,還不能嫻熟的、智慧的去開啟每個孩子的心智。書中介紹的一些教師的教育方法雖然很平凡,卻小中見大,猶如心靈的一把鑰匙,開啟我的心智。這本書真是太美妙了,回味無窮,等我空閑下來,我一定要好好地再閱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