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對后進生的偏見,多給后進生一些愛心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fā)布時間: 2017-03-21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學校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就像一枝枝綻放在朝陽中的花朵艷麗、芬芳;與此同時,一個學校或一個班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所謂的部分后進生。
俗話說,“一枝獨秀景色平,萬紫千紅才是春。”為了培育出滿園芬芳的花朵,對那些后進生的轉化顯得尤為重要。那么該如何轉化這些后進生呢?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后進生的有效轉化提出一些對策。
后進生主要是指那些在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組織紀律等諸方面或某方面存在著不足、暫時落后但能進步的學生。如果細細探討其根源,也大多屬于以下幾種原因。首先是學校教育中存在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方式。學校重智育輕德育,只教書授業(yè)解惑而不傳道育人;教師不能平等的對待學生、教育方法不恰當、“差生”概念根深蒂固且不重視對后進生的轉化。其次是家庭教育觀念落后且方法不科學。有的家長對孩子或嬌生慣養(yǎng)、過分溺愛,或只養(yǎng)不教、不聞不問,或期望過高、過于苛刻……有的家長陋習很多、不務正業(yè)、在孩子面前不能以身作則。實際上,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身兼雙重身份,不僅是家長,更是老師,家長如果起不到垂范作用,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最后是社會大環(huán)境依然存在著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長的不健康現象。社會腐敗現象、“讀書無用論”、帶有色情、暴力等內容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色情網站等都對學生道德價值觀的形成有負面作用,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搞好學生教育,代表著希望和未來。問題擺出來,查找造成后進生的一些病根,目的就是找到轉化后進生的應對之策。通過在教學中一些實踐,筆者認為以下幾條都是轉化后進生的良方。
尊重啟發(fā)自我覺悟。教師應尊重信任后進生,善于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愛護,這樣當他們能自我認識、覺悟時,就能從心底里痛改前非、積極向上。真誠促進心理認同。教師應真誠地與學生溝通,并在此基礎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促使他們產生心理認同感,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從而自覺迷途知返、改過自新。包容塑造健全人格。教師應包容后進生人格發(fā)展中的幼稚和不成熟,要允許他們有失誤、有反復,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要讓后進生在任何時候都不失掉信心和希望,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家校溝通,健全科學化家庭教育。進行家校溝通,做好后進生家長的工作,指導后進生的家長科學化家庭教育。正確引導后進生認識社會,提高后進生的辨別與選擇能力,盡量降低或消除社會的不良影響。
總之,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我們摒棄對后進生的偏見,多給后進生一些愛心,積極探索新措施,努力加強對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使后進生早日實現質的飛躍,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