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后進生”生成原因及轉化對策研究開題報告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fā)布時間: 2017-03-21
一、選題緣由
“后進生”的話題,是每一所學校、每個班主任都必須面對的話題。如果每所學校、每位教師真正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話,如果每所學校有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理念的話,“后進生”轉化工作無疑是必須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轉化“后進生”這一課題在國內外研究都開展得比較充分、系統(tǒng)。尤其是對“后進生”的界定、類型、特點、形成的原因,“后進生”轉化的理論和對策都有較為詳細的論述。從卷面情況來看:其一、書寫不認真;其二、學生就基礎知識都不懂。所以我們學校的“后進生”問題很大,而且轉入學生逐漸增多,不得不成為我們重視的問題。
“后進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社會原因: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學生源于農村小學,知識基礎較差。2、家庭原因:農村學生的家長素質普遍要比城區(qū)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對子女嬌生慣養(yǎng),包庇縱容,放任不管;有的則粗暴無知,動不動就施加打罵,家庭缺乏溫暖。致使這些學生在學習和行為上帶來一系列的問題。3、學校教育原因:學校為了升學,因此就要對學生成績進行不斷的排序、分類,致使一些學生喪失了信心;以前的農村小學由于受到客觀因素的制約,無論是在辦學條件、辦學水平、老師的管理方法還是辦學意識等方面,與城里的學校相比均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孩子不適應新的環(huán)境;再加上轉來的部分學生跟原學校時對其采取的教育措施不當,導致其自暴自棄。4、教師原因:老師之間缺乏很好的交流。5、學生自身的原因:學生自身沒有端正好學習態(tài)度,沒有培養(yǎng)起吃苦的精神,還有學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誤區(qū),對學校的教育和家長的循循善誘的教導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立情緒,不愿接受教師和家長的正面引導,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習慣。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們將借鑒國內外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觀念,突破常規(guī)的教育教學策略,探索、實驗、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所以,決定開展關于小學“后進生”生成原因及轉化對策研究。
二、研究背景。
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過程中,“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追求升學率、追求高分的現(xiàn)象仍十分嚴重。要做到兩個“全面”(即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是一項十分艱苦的長期的任務,新課程教育理念,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鑒于上述原因,“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應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點。
三、研究目的。
(1)小學教育應是基礎性十分顯著的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體現(xiàn)了“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根本精神,而抓“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正是落實貫徹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最根本的任務。
(2)通過實驗,有效的轉變全體教師的教育觀、人才觀、知識觀,提高班主任轉差的基本技能。
(3)從社會、學校、家庭全面較差的角度,強化、優(yōu)化轉差過程,探索轉差的有效途徑和有效對策。
四、研究的意義:
素質教育的特點在于全體性,它要求一方面必須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必須使每個學生在社會所要求素質方面達到規(guī)定的合格標準。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確實產生了一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如何做好這些學生的轉化工作,既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需要。
五、研究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是以班主任關心關注全體學生為指導思想,研究,轉化小學中出現(xiàn)的后進生,從多元角度剖析后進生,尋找轉化策略促使每個學生把優(yōu)點亮出來,把缺點收起來,要完成本次研究目標,首先要研究一下具體問題。
1.研究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后進生形成的個體原因;后進生形成的家庭原因;后進生形成的學校原因;后進生形成的教育原因,后進生形成的社會原因。具體措施是后進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后進生的家庭背景,了解后進生受教育和受學習的情況,班主任建立家校聯(lián)系卡,及時了解及時反饋。
2.研究后進生轉化的有效策略:培養(yǎng)后勁生的自信心;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后進生;班主任對后進生多寬容,少責備,家庭的配合是轉化后進生的外部條件。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進行文獻研究
查閱學習現(xiàn)有教育后進生的經驗和理論以及相關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文章。
2、觀察法
對三年級班級里的后進生進行多方面認真觀察,并作好記錄。
3、個案研究法
主要通過對學生個體的訪談、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情感、學習的因素,以探索后進生成因及其轉化方法。
4、調查研究法
調查分析后進生的成因和類型,以全面和發(fā)展的眼光,對后進生進行系統(tǒng)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按一定標準對后進生進行分類。
5、行動研究法
我將在教育后進生的行動中不斷的進行反思和研究,寫作教學案例、論文,并及時總結、歸納教育后進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和進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對課題進行全程總體分析與策劃,通過查閱資料,聽取專家意見等途徑探求課題方案設計的可行性與科學性,并在此基礎上撰寫研究方案。
2、確定課題研究成員
3、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就后進生現(xiàn)狀進行全面調查。
第二階段:理論學習與研究階段
1、作好前期資料和數據收集與整理工作。明確課題實驗任務、要求,目標、重點,在此基礎上初步制訂課題實驗計劃。
2、做好課題研究準備,確定研究對象,做好學生的前期測試及個案訪談,了解后進生學習現(xiàn)狀,搜集、統(tǒng)計數據。
第三階段:深入研究階段
①根據前期測試結果的啟示,針對后進生學習的現(xiàn)狀,分析成因,采取相應措施,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提高后進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后進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②跟蹤調查。
③做好后期測試,比較分析。
第四階段:結題驗收階段
對課題研究與實驗成果進行校內驗收。最后聘請專家結題驗收。課題結題時由“后進學生檔案”顯示實驗成果,以論文報告形式,請專家評審。
八、課題預期達到的效果
通過“對后進生轉化”的實踐研究,轉變教師的育人觀,轉變班主任的育人觀,轉變家長對學生的教育觀念。初步消除班級后進生的自卑心理,培養(yǎng)他們的耐挫能力,樹立后進生的自信心,發(fā)揮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
培養(yǎng)后進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
九、成果表達形式
1、撰寫論文
2、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