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方法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7-03-21
1、談話法
同后進生進行個別談話,是直接了解后進生的一種方法。這種方式交流性更直接,后進生在談話中道出心里話,擺出自己的觀點,易于相互交流情感,實現(xiàn)心理溝通。
通過個別談話能進一步了解后進生的內(nèi)心活動,減輕后進生心理壓力,更深層了解問題的癥結。有的后進生內(nèi)心有不愿意向人公開的隱密,或是男女同學交往而產(chǎn)生的問題,或是家庭發(fā)生變故而產(chǎn)生的問題,他們只愿意單獨向自己認為知心的人傾吐。有的后進生犯了錯誤,還不以為然;有的明明知錯又不愿意在公開場合承認,這些都需要教師進行個別談話。
教師找后進生談話應有充分準備,要有明確目的,所談問題和內(nèi)容應是經(jīng)過思考的,方式應該靈活多樣。應當避免直接的抽象的問題,如:“你喜歡不喜歡學習?”“你愛好什么?”可用間接的具體的問題,如:“你放學回家都做些什么?”“你看過些什么課外書?”教師同后進生的談話最為重要的是態(tài)度親切、誠懇。聲色俱厲、尖酸、刻薄、挖苦是絕難奏效的。
2、拉近關系法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交流,我發(fā)現(xiàn)這個班的好多孩子都是我以前教過學生的弟弟妹妹,但是表現(xiàn)卻不如姐姐們好。我想,既然他們的姐姐表現(xiàn)不錯,從遺傳學的角度,老二應該也不錯。于是我就以他們姐姐為橋梁接近他們,效果還不錯,蓋金月聽課認真了,李佳慧喜歡學語文了,李繼東閱讀水平越來越高了,看來他們越來越朝著姐姐們的方向發(fā)展。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瀧澤武久曾用大量的實驗證明,學生一旦失去熱情,思維、記憶等認知機能就會受到壓抑、阻礙,無論什么樣的抽象思維,沒有情感都無法進行。由此可見,任何學科教學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確保師生之間保持一種美好的情感。與學生“套近乎”,能套出學生的信任和熱情,套出一份亦師亦友的師生情。看來也不妨常與學生套點近乎。
3、冷處理法
這個班的一個小孩經(jīng)常不來上學,一開始我還挺著急,打電話,家訪,讓他寫保證書可是無濟于事,越關注他反而效果越差。后來我采取漠視他的不良表現(xiàn)。我發(fā)現(xiàn)他一段時間不來,來到學校反而學習效果非常明顯,詞語盤點上的字有了明顯的進步,再看課堂與課下他總是在哪兒默默地看書,上課時再也不打擾別人了。可見書籍的力量非常大。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規(guī)律:只要中午放學時他把課桌上的一大摞課外書帶走,下午肯定不來上學,不帶走課外書下午肯定來。真是有意思,再頑劣的孩子也有被書籍降服的一天,盡管只是課外書。但這也是進步,他由原來除了和同學打鬧變成漸漸和同學們有了關于書籍的交流,難道不算是很大的提高嗎?在看語文教科書,詞語盤點上的字能會讀,課文也比原來讀得好了,這可能就是讀書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