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后進生批評教育的幾點體會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教育決不是死板的說教,偶爾捕捉到的教育靈感,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生動活波的教育方式是一種創新式的教育。任教13年以來,我擔任了11年班主任工作。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告訴我:抓好后進生工作是搞好班集體建設的關鍵。我下面就對后進生的批評教育方式談幾點體會。
??一、用愛心去感化,寓批評教育于真情之中
??1995年,我所帶的高一(6)班,有個學生叫許xx,經常遲到、早退,無論是上課還是自習課總是坐不住,學習成績較差。老師們對他非常頭疼,我幾次找他,苦口婆心的教育始終見效不大。為了弄清思想根源,我主動接近他,時常找他談心。慢慢的他向我吐露了他的隱私。原來,上初中時,他曾伙同一群人去偷東西,被抓住,學校給了他嚴厲的處分。他一直認為這是一個污點,從那時起就產生了心理障礙,每當他走進教室,總覺得同學們都用憎惡的眼光看著他。升入高中后,那層陰影仍沒有消失。當我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并沒有指責他的過去,而是表揚他敢于向老師吐露真情,這是誠實的表現。我耐心地疏導他,鼓勵他不要氣餒。努力挖掘其閃光點并及時表揚。在校春季運動會中,他以頑強的毅力跑完了5000米。我親自組織啦啦隊,為他加油。他非常感動。借此機會,我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有頑強的毅力,把這種意志用在學習上,總有一天你會獲得成功。”從那兒以后,他開始變了,變得知道努力學習了。經過努力,他逐漸克服了過去的缺點,學習上也有了進步。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后,他考上了張家口醫學院。他來信說:“恩師,多虧高一時您對我的啟蒙教育。”
??二、避免揭短,寓批評教育于表揚之中
??1998年,我剛一接手高一(10)班,就發現崔x同學,學習差,紀律差,是典型的雙差生。課上不認真聽講,用小鏡兒照來照去。自習課上,交頭接耳,經常打擾其他人學習。甚至逃課。有一次,同學們都在教室上自習,他卻去打乒乓球。我真想對他大發雷霆,可又一想,這樣做效果不一定好。于是我改變了過去的老方法。而是用緩和的語氣說:“來,咱倆比試比試。”他先是一愣,接著興致勃勃地拿起了球拍。結果我以0:2敗北。針對這件事,我不失時機地對他進行了教育。我說:“你的球打得不錯,但是,自習課逃課是不對的。如果你把打乒乓球的這種盡頭用在學習上,成績一定會提高。”他低下頭,向我表示:今后一定好好學習,不再逃課了。我鼓勵他說:“世上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學習成績雖差,只要不懈的努力,你一定會有進步。”他被我說服了。從此,他真的有了起色。學習成績較以前有了進步。班內的各項活動積極參加,這就更激發了他的上進心,慢慢的他得到了老師們的肯定。
??崔x同學,一貫不遵守紀律,對這樣的學生,如果象過去那樣采取粗暴的方式進行批評教育,必然使他產生極大的逆反心理。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會走向反面。寓批評教育于表揚之中,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崔x在日記中寫到:“老師,我忘不了您和風細雨的話語,滌蕩我心靈的塵泥,忘不了您浩蕩東風般的叮嚀,鼓起我前進的勇氣。老師我終生感激您。”
??三、善于捕捉教育靈感,從不同角度啟發教育學生
??1999年,我所帶的高二(10)班,是個加強班。這個班的學生是全年級最差的學生。其中,雙差生占全班總人數的30%左右。這是我當班主任以來,第一次任加強班班主任。開始,我的壓力很大。能否帶好這個班,我心里沒有底兒。我先以靜制動,暗中觀察。經常與學生談心。很快我了解到,雙差生更希望成為老師眼里的好學生。但是有時就是管不住自己。他們往往置于老師的沉默與冷眼之中,有時在粗暴的對待中,微薄的自信也夭折了。由此陷入極度的自卑中,而不能自拔。他們比優秀生更需要理解與信任,關心與鼓舞。我越發感到責任的重大,如何使這些學生重新鼓起勇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這是做雙差生工作的關鍵。觀察中,我發現這個班的學生,懶得動腦,不愛思考。表現在:上課回答問題不積極,作業中遇到難題拿過別人的就抄。這種情況對學習很不利,更不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怎么辦呢?我借機發揮:“無論干什么都不要輕易下結論,這樣往往是錯誤的,遇事先動腦筋。在學習上,有的學生就犯了這樣的毛病,不愛動腦,遇到難題就抄襲別人的,殊不知這是自欺欺人。長期下去,對個人成長很不利,希望同學們從中能夠得到啟示。”從那以后,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的同學慢慢多起來,遇到難題先思考,實在解決不了就問同學或問老師,問問題的也多起來了。
??在教育過程中,我沒有對學生求全責備,而是創造性地創設教育情境,以促膝談心的方式,使學生欣然接受。實踐證明:枯燥的說教,只能使學生感到乏味,生動的事例則能啟發、熏陶、感染學生,并能夠潛移默化地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功效。愛因斯坦說過:“喚起獨創性的表現與求知之樂,是為人師者,至高無比的秘方。”
??幾年的教師生涯,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期待的目光是學生揚起奮進風帆的靈感;教師的信任與理解是學生依靠的港灣;教師的鼓勵與贊揚是學生永不倦怠的前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