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對待后進生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在學校,特別是在農村學校做教師,班上的學生良莠不齊,而有些教師對此的教育態度是:我教會班上那些較好學生就行了。由此可見,這些教師對待后進生存在著歧視。可是,我們要知道,不是每個學生天生就是優等生。
一般的后進生,他們在心理或情感上受到了一定的挫傷,如果老師還是經常訓斥挖苦,恨鐵不成鋼,有的干脆不予理會,學生呢也干脆破罐子破摔,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話是對學生極不負責任的表現。是否能有效地轉化“差生”,是學校,也是教師實現素質教育重要的環節。
我認為,后進生很大一部分只是暫時在學習上成績差、或品行不端正。他們身上蘊藏著能促進其進步的因素,關鍵在于教師如何發掘他們身上的這些積極因素。本人認為對后進生的教育和轉化工作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信任后進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才能的基礎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個兒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對后進生的信任是教師轉變后進生的重要條件。信任要付出愛,因為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當差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時,也能夠感受對他的殷切期望,他們就會相信教師,自然相信教師的每一句話。與后進生的溝通并不需要太多,但是,情感上和觀念上的默默溝通則一定要有,因為這對調節、緩和他們的內心沖突是十分有益的。這種潛在的溝通并不是每個教師都能做到,但是作為教師,還是應該努力去做。
二、建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自信心是后進生轉化的基礎。我們知道中學生心理還是很不成熟的,比較容易走極端,在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為進行報復。所以教師盡量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為了消除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教師應該給后進生創造成功的條件,能親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只有后進生自信心的建立,才為其轉化奠定了基礎。
三、多鼓勵少批評
這里首先要強調一下,少批評并不是不批評。批評時要中肯地、恰如其分地批評,既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錯誤,又可以讓學生看到糾正錯誤的可能性,激發他的上進心。這樣的批評,伴隨著鼓勵和期望,飽含著誠意和熱忱,就可以使學生明辨是非,盡快步人正軌。如果正在向好的方面轉化的后進生出現反復時,其實他們也很擔心失去教師的信任,失去同學們的關心和幫助。如果教師采取合理的措施,淡化其錯誤,并讓其感受到教師的愛與期望,而不是嘆息與失望。這部分后進生會心存感激,與教師的心理差距再次縮短。如果班主任錯怪了他們應勇于承認錯誤。學生在潛默化中學到了寬容待人、嚴于律己的生活學習態度,也會養成自覺糾正自己錯誤的好習慣。
四、耐心轉化后進生
教師在轉化后進生的問題上,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學生在個體上是有差異的,那么在學習成績的差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作為教師,首先要承認和尊重這樣的差異,盡可能的因人而異,因才施教。作為教師,不僅欣賞學生的優秀品質,而且,要學會欣賞學生的缺點。我們經常能對優秀學生欣賞,往往不能對后進生欣賞。作為一個教師,要對所有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對后進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其實,后進生毛病多多,在他們身上幾乎找不到可以欣賞的東西。但是如果能從內心深處,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就能喚起學生對美好人性的熱愛,能喚起學生對老師教育的認同。作為教師,要找準后進生差的原因,是學習差,是紀律差,是勞動差,是衛生差,還是身體差,等等。然后對癥下藥,與他們交朋友,學習上不厭其煩,態度上和藹,還要制定他們能夠達到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直至達到目標為止。正所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讓我們都用一顆真誠、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后進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地進行表揚;對細微的進步給予鼓勵,幫他們樹立自信心。我堅信,奇跡會發生在每個后進生身上!
總之,“后進生”在各個學校都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每位教師都應該對他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正確的態度,熱情的善待每一位“后進生”,幫助他們找出自己差的真正癥結,培養他們的上進心,改變落后的面貌,讓后進生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