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后進生成因及轉化策略的研究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前言】
后進生通常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學習落后或缺點較多的學生。這些后進生的教育一直困擾這教學實體及教育者,對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產生不良影響,已成教育教學中一個難題,能否轉化好后進生的工作,以直接關系到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和建設和諧校園的重大問題.農村小學教師努力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尤為重要,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客觀要求.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又自身原因、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因此,教師要必須做好對后進生的成因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根據每個學生具體的心理特征、情況,對癥下藥、因材施教,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做好對后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
【主體】
在農村小學,由于環境和學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現階段小學班級中出現了一些學習和思想品德落后的后進生。這些學生學習不用功、不守紀律,甚至調皮搗蛋對教師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起著不良影響,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國家“以人為本、素質教育”等戰略目標的實現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這些后進生在一個班級中往往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其自身也具有巨大潛力。因此努力轉化好過后進生問題是第一線教師必須履行的責任,也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
一、 農村小學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1、自身原因:李曉玉在《淺析農村“后進生”心心理及轉化策略》中表明,后進生普遍存在懶惰、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和勇氣依賴性較大、自控能力弱。外因是實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內因是根據,外因通過i因起作用。因此,要轉化后進生,其自身的原因是關鍵。
2、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徐啟忠在《農村小學后進生的特點及其教育》中指出,由于農村群眾受封建思想的影響較深,重男輕女現象十分嚴重,有些家長認為“女孩子早晚都是人家的,念書沒有用”。所以多數家長讓女孩子在家哄小孩活做家務,一到農忙季節女孩子缺席較多。其次農村家長知識水平較低對孩子很少進行教育和輔導,任其自然成長,只是孩子放任自流、不求上進后家長教育孩子方式不當,只是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對學習失去了自信,產生叛逆感。除此之外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許多父母外出務工,小孩被放在爺爺或外公家,而他們精力有限,家與觀念薄弱,只是一味的關愛孩子,只是這些孩子依賴性較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刻苦學習,怕用功夫,學習目的不明確。同時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導致這些學生出現許多心理問題,容易產生叛逆行為。
3、學校因素:林鴻星在《淺談后進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一文中認為,目前,許多學校一味盲目追求升學率而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部分教師錯誤的教育方法也“逼出”了后進生。如隨意批評,不分場合;肆意挖苦,驅出課堂等。有序老師戴著有色眼鏡,對好學生和顏悅色而對后進生一維指責批評或棄之不管,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只是學生對老師產生思想情感和心理上的對立。由此產生叛逆心理,進而成為后進生。
二、農村小學后進生轉化策略
1、要深入實際,分析每一個后進生落后的原因,對癥下藥,因材施教。李曉玉在《淺談農村后進生的心理及轉化策略》中認為要分析每個后進生落后的原因,然后有計劃的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如隔代教育不求上進者,首先從思想認識上引導他們,父母外出掙錢的艱辛和爺爺、奶奶的不易;其次,多給他們一些關愛如,家訪。讓他們慢慢明白學習的重要性。而對于自卑感強、缺乏自信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時老師要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陳敏華在《壇小學后進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中認為教師必須注重對后進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要主動關愛和愛護學生,喚起其學習興趣;教師應引導后進生獨立思考,反復耐心的講授知識特別要適時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恰當進行鼓勵和表揚,增強其學習興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理”。只要善于引導,教育得法,即使是后進生也可以轉化為優等生。
3、尋找“后進生”的閃光點: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賞識。”可見,在轉化后進生中,尋找閃光點,表揚激勵極為重要要,又是老師一句贊賞的話往往能起到胃腸大的影響。作為教師應該善于捕捉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鼓勵,給他們點人希望的火種,激發后進生改正錯誤和缺點的信心和決心。
4、教師要心中有“愛”,保護后進生的自尊心:教師要以一顆愛學生的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要用心愛學生、信任他們,熱愛學生,特別是熱愛那些后進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做好后進生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什么是我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呢?可以不假思索地說,就是熱愛兒童。”因此通過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與學生休戚相關,尊重學生的人格,科學的評價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5、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教育相結合,共同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林鴻星在《淺談后進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中+指出家是孩子的監護人,應多關心孩子的精神世界,給孩子一點有效具體的指導。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專門機構,承擔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社會風氣、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純潔心靈。因此,轉化后進生必須做到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教育合力。
【結論】
后進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工作,轉化后進生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教師要有信心、持之以恒。面對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用發展的眼光平等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要深入實際的分析每一個后進生的情況,對癥下藥,因材施教。教師要懷有愛心,善于尋找一個后進生的閃光點,恰當的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鼓勵和評價,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要多與家長溝通,共同促使后進生的有效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