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后進生轉化總結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在這一學期中對后進生的轉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了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對后進生的轉化進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對本學期的后進生的轉化作以下的工作總結。
一、深入學生,全面了解學生的心態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一提到學困生,無不搖頭嘆息,說他們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教師們換個角度,放棄門縫里看人的偏見,就會欣喜地發現學困生并非不可救藥,這就要求教師深入學生、全面了解學困生的心態,對學困生學習目的、態度、興趣、愛好、志向、心理變化和生理特點、家庭環境、生活環境以及行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調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類教育的方式,隨時比較和修正教育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熏陶下潛移默化地克制約束不良心態的滋生發展,用教師美好的靈悟、理智來塑造學生美好純潔的心靈,使學困生領悟到身邊的同學、老師都對“我”的進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使后進生轉變思想,鼓足勇氣,直面現實,積極向上,鼓勵他們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養學困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教師的情感理智融入他們的心田,并能扎根、發芽、開花和結果。
二、重視受教育者生命意義上的平等
教育的本質是平等。但實際上在同一個校園,同一個班級的受教育者都有另一種不平等。“好學生”與“后進生”享有老師教育權益上的差距。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中階段,這種不平等就更為明顯。老師只關心那些好學生有沒有聽懂了。對于那幾個被老師視為壞學生的人,連正眼都不會瞧一下。課堂上,特別是公開課,那些屢次舉手的頑皮學生,難得有發言的機會。因為老師擔心他們亂說話,影響他教學水平的發揮,甚至會把一節課搞砸了,這樣,就更加大了“差生”與“優生”的距離。
在現代教育改革中,我們更要關注“后進生”。布魯姆指出,一般理智健全的兒童,完全能夠學會教師所教的內容,其關鍵是教師的教學要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如同上述二例。事實上,在后來事業中有所成就的,不少都是學生時代的“后進生”。所謂的“落后”只是學生時智力或其他能力沒得到開發而已。一個人的成功,不是以上學時代是好學生還是后進生來定義的,關鍵是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灑向“后進生”也是愛
“愛學生”是教師人格的核心。可是愛優生容易,愛差生難。教師要用愛來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塑造學生,使他們不僅學到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教師有淵博的知識,有精湛的教學技能,但如果沒有愛心,還不是一個好老師。因為愛是“催化劑”,知識的傳播借助愛的力量往往會事半功倍,心靈的塑造借助愛的感染會水到渠成。愛是春風、春雨,是點金石,是溝通教師與學生的紐帶。教師的愛能使學生變得自信、自強。美國作家愛默生說過:“教育好學生的秘訣在于尊重他們。”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句贊許的話,一束信任的目光,一個小小的“紅蘋果”,對學生來說,他們感受到的是教師的信任、尊重、關心,是成功、愉悅的心理體驗,是愛的溫暖。特別是他們沮喪的時候,難以堅持的時候,老師的掌聲一定能創造奇跡的。記得模范班主任毛蓓蕾老師說得好:“熱愛學生不僅是一種感情,而且是一種動力。它能激起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強烈愿望,激勵我們去探索學生心靈的奧秘。”
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新理念下的教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是很多教師都在實踐的。同時,還要變“要我問”為“我要問”。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如何把這一目標落實在教學中呢?這需要進行引導。后進生往往會有抄作業的不良習慣。教師應和學生進行真誠地交流,坦誠相待,要求每一位學生不要弄虛作假,不會做的、沒有弄懂的就不要把答案寫上去,真的不會做的就在一旁寫上原因,而千萬不要為了應付作業而欺騙了教師,欺騙了自己,導致最終吃虧的是自己。
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不懂的東西要及時做好記錄,見到可以幫助自己的教師或同學應及時請教,這樣就會明顯進步。會問,學會有價值地提問,一切都變得簡單,變得有希望了。在積極提問的好習慣下。教師的負擔少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隨之而來的是好成績及其他同學的肯定與贊賞。
五、能公正、客觀的評價
評價學生的手段和形式多種多樣,每一種評價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結合評價內容以及學生學習的特點,選擇適合的評價方式。對于后進生的評價應以激勵為主,反映學生的進步歷程。首先側重于他們在發展性領域的表現:如“比以前更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更能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習習慣有了更大的進步”、“更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了”等等。其次對后進生的評價可以是同學對他們的評價,也可以是教師對他們的評價,還可以是家長對他們的評價。尤其要重視同學對他們的評價,這種評價活動本身就是學生間進行學習的一個過程。一句話,評價要著眼于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體現“學習評價旨在促進人的發展”的理念。
所以,努力從多方面、多視角,以多種方式去發現人,培養人,不斷發掘學生的價值,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讓每個學生在成長中發展,生存,創新和飛揚,彰顯人性的完美和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我認為在學校里,差生和優生一樣。甚至在有些方面差生更應該優先考慮。如編排座位應該優先考慮差生,課堂要照顧差生,對他們的作業更要及時批改,出現狀況要明辨,不能帶著眼鏡看他們,讓他們享受到生命意義上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