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如何轉化后進生》有感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我的眼里沒有差生,沒有后進生,只有渴望被認可的待優生(等待被認可的優秀的學生)。有人把后進生分為三類:一類是學習上成績差而思想品德好的;二類是思想差而成績良好的;三類是“雙差生”。這樣就便于有的放矢進行轉化教育。
第一類孩子,他們的成績不好,他們也很急,可是老師很少去管他們,因為感覺他們沒有太大的希望,我想說:每一位孩子都可以成為優等生,去年剛剛畢業的學生里就有很多這樣的,剛開始化學不好想讓我給他們補一補,我說可以,每天下午第三節課去辦公室給他們講一會,題型掌握好,在中招時考了40多分,第二類學生,我們更應該關注他們的思想,走進他們的心靈。第三類孩子,他們不喜歡老師和學校,我們應該關注他們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也許他們更需要溫暖和陽光。
教育就像拔苗助長;教育孩子是一門神秘的科學,目前我們對此知之不多,對孩子的心理要把握火候,采取措施要恰當,使用的語言要到位,逐漸與孩子心意溝通;老師、家長和孩子難以溝通,是因為二者在人格上壓根兒就不平等;老師、家長動不動就用“不好好學習將來就下崗”、“學習不好將來只能賣油餅”之類的話去恐嚇孩子,其實孩子根本就聽不懂;如果老師、家長不能成為孩子的情感歸宿,孩子的心就會“移情別戀”,老師、家長的心血十有八九會白費。
一定要讓孩子多讀那些能夠進入他們靈魂的書,這是讓他們迅速成才的一大秘訣;孩子遇到困難,切記不要指責,要采取具體措施去幫助他們逾越這些障礙;家長不要在物質上過多地刺激孩子,否則孩子越來越活得像個動物;孩子不是老師、家長喜怒哀樂的發泄對象,也不是實現父母意愿的工具;要贊揚孩子的優點,但是又要指出他們的缺點,要實事求是地評價你的學生(孩子),同時要注意你的表達方式,做到言出必行,賞罰分明。
雷夫也說過第三類孩子:我想說:他們不受關注,他們是不再搗亂了,對于他們我們應該更多的去理解他們,他們的搗亂也許是想引起我們的注意,讓更多的目光注視著他,他們更渴望陽光,更需要愛護,像這類孩子,我們更多的是安撫,了解他們的背景,走進他們的心里,和他們交流,讓更多的學生去感化他們,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使自己茁壯的成長。
有的老師說孩子們太多,顧不過來,我想說的是:課間的時候,與他們聊幾句啊,作業本上給他們指引,或者給他們提示讓他們什么時間來找你聊一聊。一句玩笑,一個輕輕地撫摸,一個微笑,他們都能理解你的意思,實在沒有時間,就給他們一個紙條寫上一句話,這些都是給他們的關注,他們知道老師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過。
不要對孩子說,你這不行,你那不行,這個危險,那個太難,要鼓勵他們自己去探索;要學會欣賞孩子,不要單一化或者僵化地看待孩子的缺點,也不要將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的孩子的優點相比;教育“問題”孩子的過程,有人說是把“動物”轉化為人的過程,是把一個只知道吃喝住穿等生理滿足的低級行走的、讓動物屬性占上風的人培養成一個有豐富的生命內涵的大寫的“人”;不要給孩子制定遠大的理想,但是要通過老師、家長對人性的把握,對教育規律的理解去觸發他們的理想,讓他們愉快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積小成而漸大成。
要有一顆充滿滿腔熱情和愛心去對待每一位后進生,從思想上正確認識,要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必須了解其心理特征。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理論,后進生都有較強的自尊心,但往往在某些方面如成績差等存在不足而掩蓋了他們的優點,由于信心不足,對老師同學的言行非常敏感,可是一旦他們切實感受到他人真心誠意的尊重和愛護、關懷,很自然他們就會產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和樂意接受幫助。我還教育其他同學都來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不排擠、歧視他們。
我堅信用愛心喚醒教育,用交流走進心靈,是一定能改變每一位后進生的。堅持并善于抓住“閃光點”來努力轉化后進生的工作,讓他們朝健康、活潑、向上的方面茁壯成長,是能使每個后進生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