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的五個“不要”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后進生是指品行較差或學業有困難需要幫助的學生。但凡教師都喜歡優等生,對后進學生態度不一。實際上,后進生更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重視。后進生的存在不僅使教育具有了豐富性,同時也鍛煉教師管理能力。做為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待后進生做到“五個”不要:
一是不要輕易給后進學生貼標簽。每位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種心理勝過父母給予的獎勵,后進生更不例外。當他們的行為不合乎老師的要求或學校的制度時,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有些學生因屢教不改,個別老師很生氣,于是就認為學生沒出息或者沒救了,甚至認為該生是班內最壞的學生、最差的學生、最笨的學生等。言者只是出于一種無奈或氣憤,但聽者卻牢記在心,不服氣的學生會變壓力為動力,發奮苦讀,向教師證實自己的能力;個性強的學生會從此記恨在心,與教師關系日漸疏遠;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學生會自報自棄,從此萎靡不振。因此教師在批評學生時一定要慎言。
二是不要總將后進生與學習好的相比。人都有個瓜子大的臉,當教師在公開場合屢此批評某位學生時,學生的第一次反映是沒面子,第二次反映是對教師有誠見,第三次反映就是敵視,盡管有時迫于教師的威嚴學生不敢發作,但內心的怨氣會越結越深,如同地下的巖漿,在一定的時候會噴發出來,演變為師生之間的正面交鋒。做教師的一定要把握好,不要總向學生說某某同學學習如何,你是怎么學的。而是要幫助學生尋找原因:優勢在哪,不足之處在哪,怎樣努力會有所進步,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真誠關心時,他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爭取的。
三是不要總讓學生去叫家長。后進生總怕的就是老師讓找家長。在老師和學生面前他們自認為是低人一等的,從內心深處他們想給自己尋找一片安逸的場所,讓疲備的心得到放松,因此他們不想讓家長知道自己做得不好的一面。為此,千方百計地阻攔教師見到家長。碰到這種情況,教師可視起情況與學生談心,讓學生了解與家長交流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不是告狀,打消學生的顧慮,或者教師可直接與家長電話交流,指導家長協助孩子學習。
四是不要只關注學習好的,忽略了后進生的存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教師喜歡學習好的學生本無可厚非,但要花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后進生。我們常看到某位后進生上課時愛做小動作或者老師講課時他總在底下說話,有時會高聲喧嘩,其實是一種潛在的渴望關注的行為表現。好學生大部分表現不錯,無需老師操心,但后進生因為得不到肯定,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愛。一句贊揚的話,一聲問候,都會讓他們的心靈受到感動。
五是永遠不要對后進生失望。每一位學生都想成材,后進生也有自己的美好理想。但理想的實現是很艱難的,需要老師的不斷鼓勵,也許你的一句鼓勵話會讓他們終身受用。我們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學生在校時學習很差,但在社會上卻有所成就,這說明他們的生存能力很強,而有些學生在校時表現突出,在社會上卻是平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會使后進生在學校里過得更有價值。
真心誠意地去關注后進生,你會發現班級管理會越來越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