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誘導·鞭策·啟迪·帶動·鼓勵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作為教師,我們在抓班級管理工作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這類情況:有些學生在學習成績方面明顯比一般學生差,再加上老師家長對他們的壓力較大,他們往往在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有的自暴自棄,課余時間不是惹事生非,就是上網打游戲。而對這樣的學生,我認為老師要重視他們,采取積極的有效的措施幫助扭轉他們,同時要與家長相互配合,幫助后進生從自卑的陰影中走出來,以一個良好的新形象站起來。
—、用提問的方式誘導后進生
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是學生求知的地方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來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手段。平時上課,尤其是開公開課,老師總喜歡提問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接受能力強,回答問題自然是正確率高,這樣,老師也就能順利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這種現象很普遍,但這樣做會對教學不利,對學習上的后進生也不公平。
其實,一個班級中的優秀生畢竟是少數,他們回答問題正確不等于其他學生都已經掌握了所學內容。一般學生或許處于似懂非懂,甚至是全然不懂的狀態呢,而老師卻因優秀生回答問題正確就接著講下去了。長此以往,一般學生的問題必然越積越多,成績怎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又何從談起?
因此,我認為提問應從學習上的后進生開始。后進生掌握知識比較慢,回答問題錯誤多,老師可以從中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有哪些不足,進而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討論、概括,這樣,全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方面能有所提高。
二、用樹立其自信心的方式鞭策后進生
為什么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能不斷的充分地表現自己的才華,而另一些同樣資質的學習上的后進生卻往往發揮不出來?其原因在于有一顆適應環境變化的自信心,以下的方法可以幫助后進生塑造這樣一顆心,并能使他受用一生。
1、 經常地表揚
我過去的一位學生深有體會地說:“我學生時代最大的影響,主要取決于老班一次班會課上的表揚。”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會成功,培養學生的自信,尤其是后進生的自信是鼓勵學生有上乘表現的中心環節,而且要盡早開始。
2、 去教給學生而不是責備
如果你經常留心觀察當前有一些教師教育后進生的情景,很不幸,你會發現有許多消極的因素。更糟糕的可能還有一些挖苦:“你真笨!”、“為什么不動動腦子!”、“笨得像豬!”如果你不斷地指責后進生有一些毛病,他遲早會認為自己是真的笨了,要批評行動本身,而不要針對人。伴隨著每個“這錯了!”應解釋怎樣才是正確的。如:“這道題應該先化簡再代入?!薄澳憧椿喓蟠肭笾刀嗪唵?!”你教育后進生的最后幾句話往往最容易被后進生記住,這些話應該是鼓勵他們行動的積極建議。
3、 教后進生在心里預演
往往后進生和優等生一樣,同樣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能夠設想他所要面對的情形,考試前,督促后進生認真復習功課,并設想整個考試的情形,從打鈴開始直到老師要求放下筆,這樣設想幾次,真正的考試就會顯得自然。
4、 幫助后進生回想成功的情景
把一次好的作業或一張好考試卷張貼在教室,讓他能夠經常看到自己曾經取得的成果,可以增強他再次取得成功的信心。
要想培養出一個有自信心的后進生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只能一步一步地通過支持、鼓勵再加上艱苦努力才能實現。
三、用暗示的無聲教育法啟迪后進生
1、言語暗示
言語暗示不是直接用語言表揚或批評,而是通過講故事、打比喻、作比較等把自己的觀點巧妙地表達出來。例如:老師發現后進生放學不按時回家,可以這樣在班上說:“按時回家的學生才是好學生,老師最喜歡這樣的學生?!本捅群唵蔚卣f:“有些差生放學不按時回家,真差勁!”效果好。
2、動作暗示
動作暗示就是用體態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來,從而教育學生。例如:老師發現學生解題格式不規范時,尤其是后進生,可以在黑板上多演示幾次解題格式,學生接受暗示后,會立即做出反應,解題格式也就會規范。
3、眼神暗示
眼睛被譽為“心靈窗口”,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說的話暗示出來。例如:老師講課時發現后進生注意力不集中,兩手在搞小動作,老師用眼睛盯住他的手,他便會停止動作,集中聽講或思考問題。
4、 表情暗示
人的表情能夠傳達多種信息形成刺激,使暗示對象做出反應。例如:后進生做了一件好事,你贊許地一點頭,后進生攻克了難關,取得了成功,你會心地一笑,都是一種最好的激勵。
總之,通過這種間接含蓄的方式,使后進生接受某種信息,使之思考和領悟,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這樣做既不會使后進生丟面子,損害其自尊心,也不會使后進生產生反感或抵觸情緒。
四、用消除其逆反心理的方式帶動后進生
逆反心理是人們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對某種事物或結論產生的一種相反的反應情緒,這里的“外界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就老師而言,通常容易使后進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凡事愛嘮叨、凡事無大小,警鐘長“敲”,沒完沒了,這種不放心的“每天一遍經”,久而久之會使后進生由膩煩而逆反,而且說話無分寸,恣意嘲諷、呵斥,辱罵后進生,甚至算舊賬,揭老底等,同樣使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并因之走向極端。
此外,教師言行欠一致,許下諾言忘兌現,提出要求不執行,言教重于身教等,也會使學生反感。
后進生形成逆反心理后,輕則不聽話、厭學,重則對著干、逃學,甚至引起輟學等,對此,教師是不可掉以輕心的。
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和消除后進生的逆反心理呢?俗語說“解鈴還需系鈴人”。教師首先必須為人師表,完善形象,學生對老師言聽計從,就因為他們把教師看成至高無上的完美的“化身”。這種形象一旦被破壞,就會大大降低教師的威信,導致他們“不聽話”。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說話得體,表里如一,在信任和尊重學生的前提下,要求適中,寬嚴得當,方法上以情為主,循循善誘,做到通情又達理。同時,努力提高教育素養,以“能”感人,努力完善自身形象,提高可信度,達到避免或減少產生逆反心理的目的,此外教師還應當順應心理規律,化阻力為動力,逆反心理用的是求異思維,這種思維方法是科學研究、發明創造所不可缺的,“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只要善于貼“標簽”,就能變消極為積極。如:在批評的同時尋找其思想中的“閃光點”,加以肯定或表揚,往往能化阻力為動力,另外根據逆反心理兩面性的特點,有時還可以采取“激將法”來達到教育目的。
五、通過家長與老師密切配合的方式鼓勵后進生
1、 家長多與學校聯系
家長要主動加強與學校的接觸,經常和老師聯系,互相交流情況,協調一致,不要有“孩子差家長臉上無光”的不正確想法,更不要因此而不愿意到學校去,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教育的“內隙”。
2、 家長要重視以身作則
父母是家庭環境的主要創造者,是學生天然的老師,家長如能嚴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奮、時常注意學習,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則會促進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
3、 家長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
只有當后進生體會到父母的關懷和家庭的溫暖時,他才能接受父母的教育,因此,家長要從實際出發,把愛體現在嚴格的要求之中,對孩子的學習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并經常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
4、 讓家長了解孩子后進的原因
孩子走下坡路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或許是“電子游戲機熱”、“歌舞廳熱”以及一些低級趣味的報刊流毒的影響;或許是由于父母管教失當;或許是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缺乏積極性等自身原因。家長切勿對后進孩子“恨鐵不成鋼”,不分青紅皂白、不問具體情況,非打就罵,應認真分析孩子后進的原因,找出其根源,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轉化工作。
5、 抓好孩子開學的新起點
每逢新學年開學之際,都會使孩子們興奮不已,因為孩子們從學年上又升高了一級,老師們往往抓住學生這種情緒高漲的心理狀態,因勢利導孩子好學向上,因此家長們也切莫錯過這一機遇,鼓勵孩子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就邁出新步伐。
根據教育孩子的日常規律來看,主要是鼓勵孩子實事求是地給自己定一個學年目標,把自己爭取做到和努力實現的理想以及家長、老師的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是以往存在的不足從新的起點線開始就注意糾正。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持之以恒地做些小總結,這樣有利于孩子的進步,尤其是后進孩子的進步。
總之,教育好學生尤其是使后進生走上正軌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學生的學習上進不是一天造成的,幫助他們進步也非一日之功,作為教育者必須有愛心、耐心、恒心,功到自然成。事實證明,我們只要揚長避短、因勢利導,就能使后進生全面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