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轉化后進生的紐帶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對教師們說過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他告訴我們后進生不是一成不變的。后進生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差生,就是那些不能完成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成績低于智力水平的學生。一個身體健康、智商正常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成為一個后進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產生的因素也各有不同:家庭溺愛,造成孩子獨立自治能力地下;學前教育貧乏,不注重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孩子有自卑感,自信心不強;學習上缺乏堅強毅力;家庭因素、教師因素、社會環境影響等。由于教師、家長沒有及時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對癥下藥,只關心生活或是泛泛無力,無針對性的空洞說教,久而久之就使個別生落后為后進生。
作為教師不能看不起他們。著名教育家大橋正夫說:“人生是不善孤獨的,它需要人們愛他、關心他。”對于后進生來說,他們需要老師的一份愛心。在實踐中,我發現每類學生的心理發展都有穩定的一面,可塑的一面,而且他們身上都蘊藏著發展潛能,后進生也是如此。關鍵在于我們教師如何創造條件,促其發展潛能得以發揮,同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使其積極進取,主動發展。工作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在轉化后進生的整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師播灑的一片愛心是誘導和助長學生上進的雨露養分。
一、愛字當頭,融洽師生感情。
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師生感情的紐帶。對于平日倍受冷淡的后進生來說,愛的力量顯得尤為重要。“感人心者,莫乎先情”,對于后進生的教育更要格外扶持,對它們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引導,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滌他們精神的污垢,用愛來溫暖和醫治他們心靈的創傷;當后進生能從你的言談舉止中直接感受到“老師那么關心我”,自然會激發出“我不會讓老師失望”的進取意識。
進過實踐、驗證、總結,我認為可以采取一下辦法有針對性有步驟地開展轉化工作。
1、談心法。
教師要教育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古人云:“人之相交,貴在交心。”談心是師生心靈之間的碰撞,是感情的最好交流,是眾多教育形式中的一種。推心置腹可以打破師生間的“森嚴堡壘”,使緊張的關系得到緩和,使感情對立的師生變成了相互了解的知己,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教育,在寬松和諧的情境中領悟道理,獲得心理平衡,激起上進之火。
2、多鼓勵少批評——贊揚法
當后進生在學習、紀律等方面取得進步時,教師要抓住時機給予表揚。對他們已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甚至可以夸大表揚的力度,使他們品嘗到辛苦耕耘后收獲的甘甜,激發他們再創“輝煌”的進取精神。
3、特殊照顧法
教師拋開偏見,以火一般熾熱的心,真心誠意地從生活上關心后進生的“冷暖”,使他們感受師愛的親切與溫暖,明白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所處的位置,消除逆反心理,實現師生間的心理相容,為轉化后進生工作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如授課時有意識設計較容易回答的問題來啟發、鼓勵后進生先答,誘發其求知欲和榮譽感,產生主動發展心理;批閱作業時個別輔導,不僅檢查作業是否完成,更重要的是督促其及時改正錯誤,彌補知識漏洞,促進良性循環。教師的工作是“幫助學生成功”,而學生的成功源于教師的鼓勵。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會激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親切感,樂于接受教師所講的道理。我們要多給后進生一點關懷,一點微笑,一點鼓勵,讓他們感到老師由衷的信任和迫切的希望之情,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愛心撥亮閃光點,幫助差生樹信心。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善于使用激勵教育手段,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性基礎,尊重人的價值,遵循人發展過程中內外因統一的規律,著眼于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和學習動力系統及道的內化機制的完善,運用各種有效刺激滿足學生心理需求,從而促進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發展。
盡管后進生身上的消極因素較為明顯,但其內心深處潛在的上進心尚未泯滅,也渴望得到教師、同學的夸獎。如果時機未成熟,教育內容不能在學生思想上留下痕跡;如果時間太遲了往往又起不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注意抓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學生,啟發自覺。因此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善于捕捉教育動機,予以激發后進生品行中潛在的閃光點,閃光點通常是稍縱即逝的,我們通常在日常生活中要細心尋找,給孩子以充分的信任和愛護,這是愛的教育最直接的體現,如果學生真正懂得這種信任和愛護,那么孩子們反饋給老師的將會是更加純真的感情。發現孩子的一個優點,不知道比發現他們的一個缺點重要多少倍。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愛護的心情體諒孩子,用深深的師愛重燃孩子上進之火。我堅信,在師愛的滋潤下,那一朵朵枯萎的小花定會重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