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如何對待后進生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俗話說:“十個指頭有長短”,何況一個班五六十人呢?在各科教學中,每個班總有幾個后進生,而大多數教師也為此而頭痛。其實,差生并不永遠是后進生,只不過看我們如何對待他們,治好頭痛病。十幾年來,我一直思考探索,粗略的悟出了幾點。
一、給學生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讓后進生“親其師,信其道”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情感和思維的交流,所以,密切師生關系有助于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鼓起學習的勇氣。后進生常有一種自卑心理,他們往往因數學成績差而羞于見數學老師,更不會主動問老師問題,久而久之,問題會越積越多,思想包袱會愈來愈重,學習會愈來愈困難。因而,教師在平時要多主動接觸他們,向他們提問,找機會與他們接近交談,和他們交朋友,多給他們情感,以博得學生的愛戴和尊敬,沁出他們的自卑感和對數學學習的恐懼感。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例如:對后進生微微一笑;打個手勢;說一聲“請回答”,就會給學生一種無形的力量。舍生處地的為后進生著想,和他們“心理換位”,當后進生遇到了困難時,要循循善誘、來信輔導;當后進生發表了不同意見時,要虛心聽取,客觀評價;當后進生做錯時,不挖苦,不諷刺,和他們一起討論,啟發尋找原因,直到弄懂為止。以教師的良好的情緒感染他們,使他們營造良好的學習心態,使他們在愉快的氣氛中樂于和教師合作學習數學。
二、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進步——讓后進生有成功的體驗
后進生在學習活動中,很少有成功的體驗,作業錯誤多,考試失敗多,屢屢的錯誤和失敗,使他們灰心喪氣,失去信心,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后進生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他們的進步,哪怕是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給與肯定和鼓勵;而且還要善于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教學中可挑一些容易回答、解答、操作的問題給后進生作,使他們在成功中樹立信心和決心,面對他們的不完整的答案,不要過早的下結論,而是尋找他們思維的合理成分,找出他們的閃光點。首先問全體學生,所求結果符不符合題意,然后教師指出他們的可貴之處,揚長避短的評講,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巧妙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解題的自覺性和必勝信心。
三、創新設計生動活潑的課堂——讓后進生快樂的學習
實踐有證明,一味地講授,容易養成學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覺,而且講授效果往往不怎么理想,常常既不能把學生教會(特別是后進生),也不能讓學生真正聽懂。所以,改變傳統方法,創新設計,使學生真正動起來,把課堂提高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以迎合學生好動心理,培養學生的樂趣,使學生在活動操作中,既吸取又加工,即生化概念又形成能力。
四、多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后進生積極的參與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要求的目標應從雙重使命轉化到單一目標,為所有學生提供重要的、共同的核心,教學者應采用“以激勵學習為特征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模式,把學生被動聽講的課堂變成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全部學生都有思考、發言、練習、討論的機會,而不能為了教學氣氛、容量,把提問、演板的機會全包給優生,使后進生當了“陪客”,成了“被遺忘的角落”。這樣做必然挫傷了查神秘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他們自暴自棄。因此,要多給學生創造機會,盡量使他們多動口、多動手、多動腦,以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訓練他們的思維。
五、降低起點,采用慢鏡頭——讓后進生拾級而上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后進生知識“欠帳多”,認識能力差,思維能力弱,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暴露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形成過程,即降低起點,采用慢鏡頭,小步子能倒退的手段,給后進生大氣思維的臺階,使他們拾級而上。
總之,融洽的環境,十足的信心,高昂的興趣,廣闊的天地,輕松的臺階,后進生還會差嗎?!
語文課程改革實驗中顯示出哪些比較突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