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后進生要講究批評的技巧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當教師最怕教調皮搗蛋學生多的班級,常言說:一個調皮蛋影響一大片。我當了十幾年的教師,所教的班級都有一個或幾個調皮學生。怎樣批評教育這后進生,是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然而反過來說,轉化一個后進生,又確實能給教師帶來一種成就感。這里談談怎樣教育后進生才有效果。
一、換一種說法
教師常常埋怨學生不聽話,把老師的教育當耳邊,甚至連批評也不在乎。其實,這是教師對學生成長要求太嚴格的結果。教師往往要求學生只能進步,不能犯錯誤。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總是用同樣的話批評學生,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了,對這些話也就不在乎了,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所以,教師要不斷改變說法。如提醒某某同學:“上課不準玩東西,否則,我就收了。”可以換成:“我們班有一位同學,一邊上課,一邊玩東西。這位‘聰明’的同學,他是誰呢?”
二、換一種語氣
有些老師有意識地讓學生怕自己,一旦學生犯錯,就大發雷霆:“我平時是怎么教你的?老師白教你了?”這種粗暴的批評法帶來的后果是:第一,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自卑感,以后破罐破摔。第二,老師越提高嗓門地批評責備學生,越增加學生的抵觸情緒,結果適得其反。我的做法是自己一定要沉著冷靜,先讓學生獨自呆一會兒,然后用心平氣和的語氣,用學生能夠理解的道理,結合學生身邊的事例,有理有據地說服學生,感化學生。有些“大道理”不能直接灌輸,因為我們的學生處于身心發展階段,思想不夠成熟,很難理解教師抽象的說教。教師不是采用急風暴雨式批評,而是用和風細雨滋潤學生的心田,可以使學生恢復理智,消除對立情緒,為自己的行為而懊悔,從而正確地解決問題。
三、換一種方式
有時應對犯錯誤的學生直接批評;有時“此時無聲勝有聲”。有時學生犯了錯誤,心里內疚,有挨批評的心理準備;教師不直接批評,而保持一種沉默,反而會促使學生心理緊張和反省。教師像平時一樣對他教訓一頓,反而會使他消除心理負擔,把此事很快忘得一干二凈,繼而故伎重演。我教過的一個七年級的男生,課后喜歡說粗口話。同學們覺得他這樣很討厭,原班主任也多次加以制止,可是他不但不停止,反而得意洋洋,越發編造出一些更難聽的粗口話。新學期,我叫同學們不搭他的話茬,裝做聽不見,由他自己說去。這位男生發現自己的說法引不起他人的注意,漸漸覺得無趣,就慢慢地不說了。
總之,批評教育后進學生,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靈活運用不同的說法、語氣、方式,才能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只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把轉化后進生的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