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管理后進生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眾所周知,“學生難管,教師難當”是當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的切身感受。特別是那些被人們稱之為“后進生”的學生,尤為難管。因為由于后天原因造成其品德行為、學習成績或心理傾向差,在某些方面表現不好,所以在一些老師眼里他們是不可造就的,對他們失去了信心。
要想管好后進生,讓其進步,首先要對其表現有一定的了解:后進生通常表現的一般牲是:(1)對學習抱無所謂的態度,他們往往不能理解課題,也提不出任何問題;(2)每當學習進展到下一步時,總要靠外來刺激推動;(3)并沒意識到自己的失敗和困難;(4)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不會規劃自己的學習活動;(5)先是厭惡學習,而后放棄學習;(6)對學習成績毫不關心。
總之,他們缺乏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
通過這些年當班主任的觀察和研究,我發現學生之所以難管,主要是由以下的原因造成的:
一、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的自信心。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一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和對學習的自信心,尤其是一些班主任老師,按成績排座次,按名次公布成績,使后進生在屢次的失敗中喪失了自信心,以致產生逆反心理,變成了教師認為“難管”的學生,學生難管,其實是因為教師只看重學生的紀律和學習,認為紀律和學習不好的學生不可塑造,忽視對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
二、自尊心強,卻往往得不到滿足。學生處于自尊心和爭強好勝之心急劇增強的時期,他們遇事不甘示弱,都希望自己做得比別人好,成為優勝者,最怕別人輕易地否定自己,瞧不起自己。許多班主任卻沒有養成夸獎學生的習慣,認為這樣會讓學生產生惰性,不思進?。挥行┌嘀魅伟蜒酃庖恢倍⒃趯W生的缺點上,甚至對有缺點的學生抱有偏見,一味地批語教育。長此以往,讓一些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從而對教師產生敵對情緒,或因失掉信心而自暴自棄。
三、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但一些學生特別是后理生,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學習上散慢浪當,遲到,曠課,不完成或不按時完成作業,長此以往,學習就跟不上了;行為上拖拖沓沓,抓不緊時間,丟三落四,不善于總結和發現,不注意總結經驗和教訓,以致于影響了自己的學習。
這就要求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做到:
1、善于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多對他們送去鼓勵,送去掌聲,送去贊賞,從而讓他們養成認真做作業的習慣;
2、要讓后進生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有的后進生不能很好地利用時間,課堂作業布置后不馬上動筆,而是東張西望,浪費時間,別人已經做了好幾題了,他還在找筆和紙張,一點緊迫感也沒有,往往時間到了,還有好幾題還未做,因此成績總上不去。為了使他們克服這個壞習慣,老師一定要嚴格訓練他們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要求他們作業一布置,立即動筆做。經過反復的重點指導訓練后,有這種毛病的后進生逐漸加快了作業速度。形成習慣后,他們在測驗、考試中也能按時完成,成績也逐漸提高了。
3、培養有錯必糾的習慣:作業本發下去以后,教師要要求學生首先看看作業本中有無錯題,對錯題要尋找分析錯誤原因,及時糾正,避免錯誤對新學知識的影響。
4、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有些學生往往是因為貪玩或不懂,為了應付而抄襲作業。針對這些情況,老師除了要讓它們重新做作業外,還要教育他們正確處理好作業和玩耍的關系。同時,每節課都要注意他們的學習情況,及時輔導,并鼓勵他們不懂要敢問。
后進生需要得到教師的關愛,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事務繁忙,精力有限很可能照顧不到全面。這時,可以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大家齊抓共管,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思想上遇到的問題,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傃灾?,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一個學生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任何人都不得剝奪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班主任,我們不能用世俗的眼光來評價學生,而應該不斷發現所有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優點和長處,并用愛心來激勵他們,給他們樹立自信心,讓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樂于學習,積極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