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十)方法總比困難多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在開這篇日志時我就在想:今天能不能不討論具體的方式方法,而是務虛地泛泛談談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問題?因為在主持人提供的案例最后,總要問一句:怎么辦呢?我在發言時提出一個觀點:我也經常聽到一些班主任的抱怨或無奈,說學生就是這個樣子或事情已經這樣了,我怎么辦?我也沒辦法。其實要我說:凡事總是有辦法的,任何困難總有它的解決辦法,關鍵是看班主任有沒有自信、有沒有決心、有沒有底氣對困難說“不”!要堅信:沒有什么困難不能解決的,一定有好辦法,只是我們可能還沒有找到。
基于這個出發點,我提出了一句看上去有點浮夸的口號:方法總比困難多。
在和別人交流是或者在網上,經常有人問我這個那個到底該怎么辦,請指教一下。我不可能樣樣精通,有時感覺到實在難以給別人一個滿意的答復,因為不在具體的情境之中,很難做出準確判斷。但是我堅信一條:不管再困難,一個難題總有解決之道,如果是我遇到這種情況,我一定會想出妥善的辦法,因為我堅信: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無獨有偶,最近在《班主任》雜志做特約主持人,欄目名稱就是“我該怎么辦?”,專門針對班主任工作中一些棘手的問題展開討論。我看了大量的來稿,深感我們班主任隊伍中藏龍臥虎,到處是人才。一個難剃頭的問題,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大家能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應對,這些方法充滿了智慧,都是班主任們聰明才智的集中體現。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那句口號的正確性。
在現實工作中,我也經常遭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換了其他人,可能根本都不去想,即使稍微想一下,感覺到無從下手,也就淺嘗輒止,雙手一攤,向困難打起了白旗。我生性不肯輕易服輸,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還就不信了,這個問題真的沒辦法解決嗎?”其實人的心態很重要,如果把困難都看成對我們能力、智慧和耐心的挑戰,通過思考和勞動創造性地把困難擺平了,也是很有成就感的,這和玩游戲過關異曲同工,只不過是把游戲搬到現實中來罷了。
在我的博文里,經常有詮釋“方法總比困難多”的案例,比較典型的如《那一排畫板柜》、《座位的學問》、《把自己的需要變成學生的需要》,等等,不勝枚舉,這些案例構成了我博客中最為精華的部分,也是博友們最愛看的,以至于后期我不怎么寫這類日志后,還有不少人遺憾,說:你的博客現在一本正經的,不好玩了。是啊,充滿了智慧的教育案例讀起來確實是挺受用的,可是人人都有這樣的故事啊,我們要堅信一點:人是很聰明的,也是適應性很好的,所以,遇到難題不必慌張,更不用“見著困難繞道走”,想出解決困難的辦法就是了。
那么,我們對付困難的底氣從何而來呢?
首先是自信——沒有過不去的坎;
然后是思考——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然后是勤奮——天道酬勤,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做到了這幾點,很多困難都可以想出解決辦法來。又要老話重提了,去年開運動會,學生搞入場式想要放氫氣球,因為需要的數量比較大,價格就不能高,街上賣的氣球都是幾塊錢一個,買不起,便宜的氣球哪里都買不到。想想也是,考慮到安全問題,現在大型集會都不用氫氣球了,不是逢年過節,哪里有的賣!再說是那種最簡單最便宜的氫氣球。最后學生實在沒轍了,只好準備放棄原來的計劃。我想別介啊,大家都策劃了那么長時間了,最后這個困難解決不了,不能說前功盡棄,但至少效果要大打折扣。為了不讓孩子們失望,我決定親自出馬。氫氣球是吧,我想了一下,得先找到賣氣球的人,就去了公園門口,果然有賣氣球的。賣氣球的不賣我們要的那種最簡單的氣球,因為利潤低嘛,但是他一定能搞到那種氣球。我一問,果然可以,只不過因為我能想得到的原因平時不賣,如果我買得較多,他有利可圖就能干。我討價還價一番,終于以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談妥了購買三百個氣球的協議(其中包括幫別人帶的一部分)。接下來的問題是:氫氣球很容易漏氣,只有現充氣現用,前一天買了第二天帶到運動場早就沒氣了。這也好辦,要他送貨上門就可以了。第二天,我們順利地拿到了氣球,成功地按計劃進行了我們的開幕式表演。我習慣了接受別人吃驚的表情,就像有人會問:你怎么就能買到氣球的呢?我會反問:我怎么就不能買到氣球呢?這有多難呢?我就沒有做不到的事。這是一件小事,但很能說明問題,只要愿意開動腦筋,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
但是,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們之所以有信心戰勝困難,是因為我們相信:只要真誠求助,會有很多人都能幫助我們。所以,那天在沙龍上,我特別指出:班主任不能單兵作戰,否則,即使自身能力再強,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都自己扛下來,再者說了,這樣做也太累了。一個智慧的班主任,一定是善于整合手頭的資源,發揮其最大的效益的。所以,超出班主任個人能力之外的困難,一般情況下可以從以下一些地方尋找到幫助:
一、來自集體的智慧。道理大家都明白,不多說了。所以,有了困難想不到解決辦法,千萬不要悶在心里,不妨拿到集體中討論一下,群策群力,頭腦風暴,大家討論一番,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經常走到班上,和同學們說:現在有個事和大家商量一下,希望大家能給點意見……然后,大家七嘴八舌,總有能啟發你思路的聲音,畢竟人多力量大。這樣做還有兩大好處,一是拉近了班主任和學生的距離,坐下來談論班級大事是最民主的工作方式之一;二是為班級平淡而單調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我發現,在這種時候學生是最開心最放松的。
二、來自同事的建議。理由同上。遇到困難主動問問有經驗的同事,人各有所長,多問問人總是有好處的。
三、來自家長的幫助。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教師因職業和工作范圍的限制,對很多教學以外的事知之甚少,所以經常覺得這也困難那也困難,你的這種感覺正如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束手無策一樣。如果換到了自己擅長的領域,那就顯得非常容易。只要是為班級做事、為幫助孩子的成長做事,你就可以大膽地求助于家長,而家長通常也樂意發揮自己的強項為班級做些貢獻。我們只要把握一個原則:不要給家長帶來沉重的負擔,就可以了。過去我在班上做畫板柜、做超級大魔方,都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的,憑我一個人的力量,哪里能什么事都搞定!特別是為運動會入場式特制的超級大魔方,我和同學們都覺得創意很好,但是根本做不起來,最后我不死心,專門請了兩位家長過來看,家長一看就笑了:這個簡單……問題就這么迎刃而解了。
四、來自你能找到的其他資源。
有了這些資源的幫助,還愁戰勝不了困難嗎?很多認識我的人都說我這人很自信,也很樂觀。我就是這樣的性格,在我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因為一切皆有可能。多年來的實踐告訴我: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物降一物、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面對困難,就像我在《那一排畫板柜》一文中說的那樣:小樣,我就不信制不了你!
所以,請不要在困難面前雙手一攤,很無助的樣子,要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