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十五)撰寫教育敘事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經常遇到老師提出這樣的問題:看了你的博客很激動,也很想把教育的心得記錄下來,無奈自己的寫作水平有限,寫出來的東西干巴巴的,自己都不喜歡。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想,這應該是困擾很多教師的問題,特別是想在教育上做點什么的教師。如果不去想著做點什么,自然也就不會有這些痛苦。有的人做一輩子老師,做得也很不錯,但是沒有留下一個字的記錄,也是一輩子。不能說有什么遺憾,只能說個人的想法和做法不同罷了。對于那些想寫點東西又苦于寫不出來、寫不好的老師,我能提什么建議呢?
首先,我們得把寫作的心態擺正了。
撰寫教育敘事的目的是什么?以我看來,有三大主要功能和一個附屬功能。三大主要功能,一是記錄自己做教育的感悟心得,作為反思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升境界的素材;二是記錄教育教學事件,記錄學生和自己的成長歷程,作為備忘和紀念;三是發揮教育敘事的交流、溝通作用,以博客或其他手段為平臺,和學生、家長、同事建立互動機制,幫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一個附屬功能,教育敘事中的素材甚至教育敘事本身即可以成為論文、計劃、總結等文案,有了平時的積累,需要用時可以隨時拿出來而不至于臨時東拼西湊或胡亂杜撰。
所以,教育敘事人人可寫,也應該人人都寫,寫了總比不寫好,多寫總比少寫好。而從上述分析的教育敘事功能上看,沒有說非要文字功底怎樣或要文采好的人才能寫。而且,教育敘事不一定要開博寫,對于文字功底欠佳的老師來說,在博客上公開自己的教育敘事有一定壓力,所以,我們可以不公開發表自己的文章。有些學校把教師寫教育敘事作為一種任務,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規定下來,這個就不太好了。寫東西本是自己樂意的事,靠強制就完全變了味兒。我想,大部分老師寫的教育日志是給自己看的,不是為了發表或出版,換取稿費之用,如果可以,當然很好,但這絕不是寫作的主要目的。我們不要覺得寫得不好看就沒有價值,其實對于做教育,我早就說過,別人的東西再好對你也不一定有用,如果沒用就沒有價值,但是自己的東西一定價值,因為它屬于你自己。因此,我總的看法就是,無論寫作水平怎樣,用心做教育的老師一定要堅持寫好教育敘事。
關于教育敘事的撰寫,我具體說說我的看法和建議。
第一,寫的是心情、心境,沒有心情不要寫,絕不要為寫而寫。我經常好幾天寫不出一個字,沒有靈感也沒有激情,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寧可不寫,也不要勉強自己非寫不可。在強迫的心態下是寫不出好文章的,一定要等到有興趣了、有心情了,想寫了,再動手。寫作本來就不是一個教師的必修課,完全是興趣使然,想寫就寫。如果你是一個嚴謹的人,規定了自己每天必須寫多少字,并且要堅持下去,這其實是一件好事,習慣養成了就不會覺得累,寫作就成了教育活動中很自然的一部分,感覺不到痛苦了。那么沒有東西可寫怎么辦呢?可參見第二條。
第二,教育敘事的類型應該有很多,這個我沒有專門研究過,文章積累多了,如果我給自己的教育敘事分個類的話,不外乎這樣幾種:
1、教育教學案例(如《我的車見證我的愛》);
2、教育活動實錄(如《走在行知路上》;
3、讀書學習(含培訓)感悟(如《教育難以達到的第三個層面》);
4、自己做教育的心得體會(如《老板老班的教育思路和實踐》);
……
故而,撰寫教育敘事的資源還是很豐富的,只要注意觀察、勤于思考、善于學習,靈感會隨時光臨。問題是要讓記錄成為一種習慣,根深蒂固的習慣,不要讓智慧的火花隨意地熄滅。這話說起來挺容易的,實際上堅持下去也非易事,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人心血來潮時恨不得一口吃個胖子,熱情消退后連博客都懶得上,時間長了,自己都會覺得不好意思上博客,因為不敢面對曾經的雄心壯志。這也就是為什么成功總是屬于那種堅持到底的少數人的原因,一件很簡單的事,比如每天或隔幾天寫點東西,堅持到底就很不容易,就很了不起。能堅持這樣做的人會比別人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因為從寫日志這件小事其實可以折射一個人的意志力和生活態度價值觀。
第三,寫東西的心態就是玩、自我欣賞,樂在其中。這和玩游戲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學習可以使人變得更智慧、更高尚,也更懂得生命的價值。有人不能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地進入過那種美妙的境界。從時間上講,其實還是有的,因為我們每天花在上網、游戲、閑談或做雜事的時間其實并不少,只要抽出其中一部分,不需要太長,寫點東西還是可以的。有時候我們忙完工作會感覺很疲勞,什么事都不想做,如果是那樣,就休息吧,不要把些日志當做負擔,等有精力時再寫;
第四,寫教育敘事一定要文筆好嗎?其實也不見得。真實就是力量,原生態的東西最有價值,即使是一本流水賬似的班級大事記,也很有價值,只要寫上:今天我們班發生了什么事、我遇到什么事、我做了哪些事,寥寥數語,就是很有意思的。這樣的日志雖然我沒有寫過,但是我知道,那很有意思,特別是若干年之后,我們再看一看,那年的今天我們做了些什么,非常有趣。記錄成長——自己的、學生的——本身就是有意義的。所以,大事記式的教育日志應該成為一種獨特的體裁。在此,我推薦南京建鄴高中袁子意老師的觀點和做法,袁老師認為記錄本身就很重要,他自己做記錄,在班級里還有專門的記錄員,記錄班級生活的點點滴滴。每到搞活動時,班上自然有人會做記錄,而且老師的文采不好,學生當中有文采好的,把這項工作分配給學生,發揮學生的能量,可以事半功倍,對學生自己的成長也十分有意義。關鍵是學生作為教育事件的親歷者,他的視角、他的想法,對教師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豐富是一個重要的補充,當然,學生自己的記錄也是有其自身的價值的。師生共同完成教育敘事的寫作,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第五,做一個有心人。教育敘事其實就是教育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要善于發現價值、捕捉其中的閃光點,特別是那種稍縱即逝的亮點,把它們記載下來,讓瞬間成為永恒。所以,我們要留心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給學生發的通知、和家長聯系的短信、學生的周記以及班主任在周記中的評語、給學生的評語、和學生或家長的談話、在班級里聽到或看到的有趣事件,其實在我眼里,處處有可以寫的東西,但是不善于觀察的人就會覺得沒有東西可寫。作為這種教育敘事的代表作,我的不少日志都是短信直接組成的,如《短信見真情》、《短信見真情》(續)、《給自己的禮物》、《教育是這樣做的》,等等。大家試想,連短信都能組成這么多故事,生活中可以記錄下來的片段真的太多了。有時候來靈感時,及時把想法記錄在紙上,只言片語,最有教育的智慧,結合真實的案例適當拓展一下,就是一篇好文章。也許,今天你覺得沒用,說不定過一段時間就會有這樣一個案例,正好可以用到你以前的想法,這種智慧火花的積累終將讓你越來越睿智,也越來越會寫作;
第六,承載我們記憶的方式很多,所以,我一直建議有條件的班主任要配備數碼相機或者攝像機,在這個數碼的時代,記錄的方式一定是多元化的。有時,圖片或影像更有說服力。而且,這是一種省時省力的做法,效果還特別好。日志配圖,或圖片為主配上簡要的說明,就是很精彩的記錄,在我博客里也大量使用,如《曬一曬可愛的高一(6)》、《戶外拓展運動紀實》,視頻《一起走過的日子》,等等。圖片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彌補文字的不足。
最后,要想寫出精彩的日志,關鍵不在于文筆如何,而是要有思想、有情感。
以情動人,是教育敘事的重要功能,也是讓自己日志出彩的重要因素。好的日志不僅可以感動自己,也可以感動別人、感動學生,使教育的力量更強大。我們在寫作時,一定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用心用情去寫。我在講座里曾經提到過:如果有愛,就要表達出來,不要什么都藏在心底,其實,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是寫好日志的關鍵,文筆倒在其次。但是,有時表達時也要結合具體的情境和對象,有時是直接的,有時是委婉的,融入在你平淡的敘述中,有一種真實的力量。
在平鋪直敘地記錄我們教育活動的同時,能加入一些自己思考的心得就更好了,如果能往理論上靠一靠就最好了,那可以使教育敘事的立意高、價值也更高。理論層面的東西,取決于自己的閱讀,有時,借鑒一些名家名言也是一種比較取巧的方法,現在網絡發達,資源很好找,不必像過去,要讀完整本書才能有感悟。我們讀名家的文章或名人名言,會產生共鳴,說明他們說出了我們心里有卻筆下無的東西,那么借用別人的話,表達我們自己的思想也不失為一種方法,當然,這種方法只能作為點睛之用,不可大段大段地使用而不加入自己的想法。我有時讀書會一邊讀一邊就手就把其中我認為精彩的片段及時記錄下來,以備將來萬一哪一天用得著。我常常會用一些零散的時間或垃圾時間看點東西,甚至報紙上有什么相關的文章也會留意一下。多讀點書,對寫作肯定是有好處的,特別是你想讓你的教育敘事寫作水平再上一個臺階時,更需要充電。讀書,有時很悲哀,明明原來以為是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再一看,別人早就寫在書里了,遇到這個情況,更是要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而不是盲目妄自菲薄。多讀書,也會讓我們知道世界之大,不至于在自己狹小的圈子里孤芳自賞,寫出來的東西貽笑大方。不過,話說回來了,即使有所雷同,也沒有關系,說明你做得正確嘛。
胡亂說了一氣,因為我本人對寫作從未想過該如何下手,只是隨興而寫,有了想法就寫,沒有規矩和章法,也就沒有什么限制。不知道我說的這些對班主任們有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