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訓材料:做個健康的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做個健康的班主任》。我們都追求快樂、幸福,都想做一個快樂、幸福的班主任。快樂、幸福是一種感覺,快樂、幸福的前提是健康,有了健康我們才能尋找到快樂、幸福的感覺。那么什么健康呢?有人會說:四肢健全是健康;沒有生病是健康等等。
一、什么是健康
(一)我們來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新的健康概念: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象。也就是說,健康至少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三方面。
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進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為軀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和道德健康。并提出具體的健康標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勞和緊張;
2、積極樂觀,勇于承擔責任,心胸開闊;
3、精神飽滿,情緒穩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強,善于排除干擾;
5、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的各種變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傳染病;
7、體重適當,身材勻稱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觀察;
9、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無出血現象;
10、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1、肌肉和皮膚富有彈性,步態輕松自如。
其中1、2、3、4、5項都是對心理方面提出的要求。
(二)何謂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種心理功能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不僅沒有主觀不適的感覺,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心理健康的人從事某種活動一般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反之,如果一個人在某種活動中不能充分發揮潛能,不能達到理想水平,就說明他在心理功能的發揮上受到了某種干擾,遇到了某些障礙,就意味著他的心理發展處于不夠健康的狀態中。
1、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
(1)人格完整。自我感覺良好;情緒穩定,積極情緒多于消極情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愛,自信,有自知之明。
(2)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能受到他人的歡迎和信任。
(3)對未來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并能切合實際不斷進取,有理想和事業上的追求。
2、我國心理學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
(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了解自我;
(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接受他人;
(3)正視現實,接受現實;
(4)熱愛生活,樂于工作;
(5)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諧;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三)教師心理健康與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
(1)教師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尤其是喜怒無常的情緒狀態和暴躁怪戾的性格,會成為造成學生心理障礙的直接原因。
(2)教師不健康的心態會影響正常的師生關系。
(3)教師不健康的心態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在學習困難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成績不良是同教師的消極態度有關的,主要原因來自于教師的錯誤觀念。
教師是個特殊的群體,我們擔負著教化人的神圣職責,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問題,還將影響到工作,影響到學生。
一個人心理不健康禍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個教師心理不健康禍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許多批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