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班主任老師們寫作的幾點建議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很多老師聽說我發了不少文章,想請我代寫論文。我說我不會,真的不會。他們不相信。我說我一百多萬字的文字中可以稱之為論文的好像只有幾萬字,而且每一篇論文,我花費的時間都是嚇人的。我的一篇關于語文課堂模式研究與探討的論文,耗時將近一年,后來在一系列文字的基礎上,我歸納成了五千多字的論文。這個系列的研究文章獲了很多獎,最后研究成果也發表在《新語文學習》雜志上。
我不敢說自己水平多高,但這樣的論文,真的難寫,不建議大家效仿。但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逐漸積累,做有心人,研究某一方面,應該會出優質論文的。但那是實干出來的,充滿著艱辛。朱永新教授認為沒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是難得寫好論文的。他建議一線教師最好寫教育隨筆。
葉瀾教授也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我就是在教育隨筆的寫作中進步的,因此強烈推薦班主任老師們寫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隨筆是最適合教師創作使用的一種形式。最好每次寫作都要有真實的案例、鮮明的觀點以及完整的篇幅。
班主任教師,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之余,及時把心得記錄下來,不僅對自己日后工作有促進作用;如果發表,對廣大同仁也具有借鑒意義。
第三,建議寫自己熟悉的內容。很多班主任老師為了發表文章,一般主要寫論文和一些征稿的內容。他們不管這些內容自己是否熟悉,就憑感覺和自己的了解去寫。《班主任之友》雜志在做案例的分析與點評,這吸引了很多班主任的目光。很多班主任期期關注,期期都認真去寫作,有時甚至還能發個觀點、一兩段文字,或者一篇文章。但我覺得班主任老師們將自己有限的時間花在這上面,我覺得有些可惜。我還是覺得班主任應該寫自己日常的教育實踐與反思。對自己熟悉的內容,有話說,也真實,更好發揮。
新教育試驗認為,專業閱讀、專業寫作與專業共同體的交流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個有效的途徑。而它的根本保證就是教育教學的實踐與反思。所有脫離了實踐與反思的閱讀、寫作與交流都是虛無的,都是不切實際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在一線的專家、名師出書,基本上都是自己平時的隨筆與日記的整理。李鎮西老師的書基本上都來自他平時的積累,萬瑋的兵法也都是他的日記,一旦脫離了自己的教育教學,他們的研究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我強烈建議班主任老師們記錄自己生活的每一天,記錄自己在教育中的實踐與反思,讓自己每天都充實,并且感受到幸福。希望班主任們不要再圍著征稿去轉,更不要想著寫論文而茫然。為孩子們寫成長日記、寫班級日記,給學生寫信,給家長寫信,給孩子們編書等,全部是我熟悉的內容,我得心應手。(班主任培訓 )看著孩子們健康成長,無比地欣慰。那感覺與發表文章是無法比擬的。
第四,建議了解一下“投稿”的一般常識。文章的發表,只是你寫作的附屬品。在你成功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來了。有人形象地說,就是你寫作的“福利”。是啊,既然是“福利”,有與沒有,有多少,那是不必去爭的。但我覺得我們必須了解一下“投稿”的一般常識。
(一)、我們應該明白編輯用稿的標準。這些年與一些媒體以及編輯交流,我了解到了一般教育類文章發表的標準。觀點獨到、材料新穎、實踐鮮活、感悟特別等,就是我們大家經常說的,知識性、可讀性與可操作性等俱佳的文章。知道這個標準我們才好有的放矢。
(二)、關注媒體的動向。有很多班主任文章寫的很好,但為什么不能發表呢?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寫的這類主題,媒體已經做過大討論了,或者已經發表了相關的文字。建議班主任老師們關注兩三個專業媒體,經常訂閱,熟悉熟悉為好。
(三)、注意編輯部審稿時間。比如有的班主任老師在中考前寫了考生要注意的事項,很獨特很有指導意義。于是投稿,大家知道,這是絕對不會發表的。因為你的稿只能兩月后發,那時學生已經快讀高中了,對其他班主任已經失去指導與借鑒的作用。
(四)、投稿一定要關注編輯部最新的郵箱、欄目編輯以及征稿主題帖等,要保證編輯能收到。很多編輯征稿時不僅公布了郵箱,有的還留下了QQ、博客等,班主任老師們盡量要保持與他們交流、溝通的順暢。這樣投稿就會更加及時、高效。
(五)、投稿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文稿輸入準確,排版規范。就像我們教師在批閱作文試卷時一樣,我們看到書寫規范漂亮的文章時總會有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這很重要。2、標明作者郵政編碼、單位、姓名、郵箱、電話,還可以標上QQ號碼、博客地址以及自己的網站等。很多作者只標明單位與姓名,這樣不好。文章發表后,樣刊的回寄需要郵政編碼的;文章總體很合編輯意思,但有美中不足之處,編輯會指導修改的,這樣聯系方式就很重要了;博客、網站地址,有的編輯會收藏,這樣對于加深了解很有幫助。
班主任老師可以每月把自己寫作的內容整理下,也是一個回顧與反思的過程,投投稿無妨,也是一種樂趣。
第五,建議加強專業閱讀。
一般人閱讀的結構應該包括本體性知識、專業知識,人類基本知識等三類。新教育實驗將專業書籍粗分為五類:第一類是案例型書籍,第二類是經驗性書籍,第三類是分析類書籍,第四類是原理性書籍,第五類書籍是哲學性書籍。
教師閱讀的根本書籍也稱原典型書籍,是指奠定教師精神及學術根基,影響和形成其專業思維方式的經典書籍。根本書籍分為三類:一是人類文明的根本書籍,比如《論語》、《道德經》、《圣經》等。二是學科奠基之作、代表作和集大成者。三是大家小書,即由一流的專家所寫的一些通俗易懂又不失深邃,對某一領域概貌及主要概念有清晰把握的書籍。每個教師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根本書籍,對這些書籍的閱讀,就是專業的閱讀,否則自己的教育思想與風格難以形成。
了解了閱讀的知識結構、根本書籍后,我們才能開始比較專業的閱讀。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才能不斷豐富知識,提高理論修養,做一個淵博而有思想的人。寫作的提升,不是簡單的寫作技巧與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文章質量的提高。沒有閱讀,你的寫作永遠達不到應有的高度與深度。
我的班主任導師張萬祥先生告誡我們“不汲汲于發表一兩篇文章,而致力于撰寫萬古長青的教育詩”。教育寫作只是我們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但我們如果處理不好也會影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希望廣大班主任老師能將寫作溶進我們的血肉,讓它成為一種習慣與生活方式。這樣它會對班主任專業發展起到強有力的促進作用,否則,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