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對骨干班主任的培訓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我們知道,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視角,教師的知識分為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學科知識,如語文知識、數學知識等。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教師的實踐知識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或者更具體地說,這種知識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
一位教師的職業知識首先是精通自己所教的學科,學生的年級越高,教師的威信越是取決于其本體性知識的水平,教師扎實的本體性知識是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本保證。條件性知識的學習有助于了解學習與接受的過程和基本規律,揭示知識傳遞過程中的心理過程與一般機制,進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從當然班主任現狀看,班主任的知識結構存在著不平衡性,條件性知識的匱乏,已經成為制約其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骨干班主任的培訓中,應加強對條件性知識的培訓,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提升班主任的理論素養和教育實踐效果。幫助教師找到經驗后的規律性的問題。
第二,進一步幫助骨干班主任更新教師觀念,強化他們的問題意識和反思精神筆者已經在德育管理有十年的經驗了,跟骨干班主任長期的接觸中,我發現一部分骨干班主任仍然處于“只顧埋頭干活,獻有駐足思考”的工作狀態,他們雖然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卻缺乏對以往工作進行反思和發現問題的自覺意識。更別說主動地總結和摸索教育教學中的規律性的東西了。(班主任培訓 )因此,我就想,如何提高和加強這部分的培訓,將更新班主任的教育觀念,樹立問題意識和反思精神,成為培訓的重要任務之一。
第三,進一步促進班主任形成獨立開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將工作的過程變成研究的過程,并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這一點很多骨干班主任老師做的還是很不錯的,但有相當多的骨干班主任老師需要我們去引導。主要內容應該包括,通過講座和個別指導使班主任掌握教育研究的一般過程和基本方法,形成比較規范的教育科研能力,樹立問題就是課題的意識,結合班主任工作的特點,重點加強行動研究和案例式研究能力的提高。此外,我認為要進一步引導班主任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并把所到的理論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讓他們看到效果,這樣就會更加激勵他們,形成良性循環!
那么如何確保上述培訓目標的有效實現?
以下幾點非常重要:
第一,要精心設計課程(培訓)內容。使這些培訓內容形成系列。如教育基本理論與班主任工作背景知識;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行為問題研究;班主任素養與心理特征研究;班集體建設與班級管理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班主任的教育和教學科研;學校德育理論與實踐等等。
第二,努力創新培訓模式。采取多樣性、靈活性的培訓方式,多實踐調研,了解班主任喜歡的培訓方式,調研最喜歡最有效的培訓方式等等。
第三,科學組織專家團隊,發揮他們在促進班主任成長中的作用
第四,積極踐行以研促訓的方式。
總之,我認為,只有加強骨干班主任有效培訓和培養方式模式的探索,才能切實提高骨干班主任的綜合素養,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他們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工作很多,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多思考,多研究,多探索,多總結等。只有用心去做,定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