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祥老師教班主任100招(55-57)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初二5班是全校聞名的亂班:課間你追我攆,你喊我叫,人仰馬翻,桌子倒椅子歪,亂得像馬蜂窩;課上淘氣鬼時不時鬧個惡作劇,不是這個女同學的辮子被系在椅子背兒上,就是那個女同學被毛毛蟲嚇得哇哇叫。任課老師硬著頭皮來,帶著滿肚子氣去。幾位老師被氣得辭去班主任。這回學校領導下狠心,把任畢業班課的我抽出來帶這個班。因為學校領導認為我有20多年教齡,又是個優秀班主任,理應接手這個亂班。這第一節班會、這第一次亮相關系到日后教育的成敗,我的心里像有15個吊桶一樣-七上八下。上課鈴響后,與以往不同的是教室里很快就靜了下來,幾十雙眼睛好奇地注視著早站在門口的我。那幾個全校有名的淘氣大王也異乎尋常地安靜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似乎在等待什么。我慢慢地走向講臺,心里不免有些緊張。忽然不知為什么,腳下一滑,摔了個仰八叉。“哈,哈,哈……”幾個學生首先大笑起來。“哈,哈,哈……”不少學生也隨聲附和。我低頭仔細一看,原來地下有塊西瓜皮,顯然這是個陷阱。我不禁氣撞心頭,想大聲呵斥。隨即又想:大發雷霆暴跳如雷恐怕正中淘氣鬼的下懷,以后這壺醋可就難喝了。可是怎樣下臺呢?我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于是慢慢地站起來,慢慢地走到講臺旁,語重心長地說:“同學們,這就是我給你們上的第一課:一個人可能摔倒,但他仍然可以再站起來!”那笑聲早已消逝,教室里出奇地靜。頓了頓,我又借題發揮說:“在人生道路上,不會沒有崎嶇,跌倒在所難免。跌倒并不意味著失敗。從那里跌倒,就從那里站起來,勇敢地走下去,就會獲得成功。”在動情的話語中,全班鴉雀無聲,接著是一陣熱烈而持久的掌聲。那幾個搞惡作劇的淘氣鬼也不好意思地鼓起了掌。我知道自己的一席話打開了學生的心扉,我看到了班級的希望,也倍感欣慰地笑了。經過反復努力,這個班舊貌變新顏,甩掉了亂班的帽子。
偶發事件是指在沒有思想準備時而發生的出乎意料的往往令人難以應付的事情。人們在生活中、工作中難免遇到偶發事件,特別是面對下屬的領導者、面對觀眾的表演者、直面對手的外交家……都常常會遇到一時難以想出良好對策的偶發事件。處理得好,使人絕處逢生、轉敗為勝,甚至會激發人的聰明才智。無獨有偶,一位女主持人正因為機敏地應付了偶發事件而聲名遠播。那次她走上舞臺時,不小心被什么東西拌倒了,觀眾席上立刻傳出一陣陣哄笑聲。怎么辦?她的腦中迅即閃出一連串應急方案:躺著不動,假裝暈倒;爬起來,退到后臺,請求換個主持人;站起來,向觀眾解釋摔倒的原因,以求同情;站起來,當作什么事也沒有發生,按原定方案繼續主持節目……她立即否定了這一系列方案,最后她是這樣做的:穩穩地站起來,面對觀眾,大聲說道:“我剛才是為熱心的觀眾而傾倒!”觀眾席上的哄笑聲立即為熱烈的掌聲所代替。
青少年活潑好動聰明敏捷,他們不時制造的偶發事件會讓人束手無策,這就需要我們提高教育素養,掌握教育機智。蘇霍姆林斯基曾疾呼:“提高教育技巧,--這首先是要自己進修,付出個人的努力,來提高勞動的素養。”在偶發事件面前,班主任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讓情緒活動聽從理智和意志的節制,不能任其自流。在偶發事件面前,我不驚不亂,不是以硬碰硬,不是借助師道尊嚴,而是開動腦筋,轉移矛盾,借題發揮,機智地避免了沖突,巧妙地應付了令人尷尬的局面,轉敗為勝,從而開創了新的局面。處理偶發事件確非輕而易舉,更需要我們講求工作方法,運用藝術手段。
56、名言治惰招這天早晨我騎車到校,看表剛剛七點鐘。我看為時過早,便在校園里漫步。走到宿舍樓,仰頭看到308宿舍的窗戶沒有燈光,三樓其他宿舍大多亮著燈(時值深冬,七點天還未大亮),心里竊喜,暗想:我班男同學真是好樣的,提前起床,按時熄燈,一定是到操場鍛煉或者上教室學習去了。一高興隨口哼起了小調。走進教室,見幾位女同學在讀書,卻不見住校男生的身影。七點半晨讀的鈴聲響了,他們還未到,又過了十分鐘,他們才匆匆而至,一問又是睡過了頭——這是他們屢屢遲到的唯一理由。剛才他們的宿舍黑著燈是因為他們在蒙頭大睡。為了同學們的健康,為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一再強調早起鍛煉身體的好處。誰知他們非但未早起,甚至連按時起床也做不到,真讓人失望。后來我轉而一想:以往一段時間,道理沒少講,唇舌沒少費,可就是效果不顯著。學生有問題,自己的工作方法就沒有問題嗎?老生常談,事實證明是不行了,要采用新的策略。主意一定,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十個字:“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抬頭看了看全班,說:“這是司馬光《訓儉示康》中的一句話,它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言。還有十幾分鐘下課,咱們搞一個小智力競賽。將這句名言中的”儉“、”奢“抽掉,請你們結合學習、生活情況,選取另外的字添上。看咱們能添出多少項。308宿舍的同學有優先權。”焦存寬選了“進”、“退”兩個字,名言改寫為“由進入退易,由退入進難”。李明亮選了“深”、“淺”兩個字,名言改寫為“由深入淺易,由淺入深難”。孫志偉在四個空上分別添上“緊”、“松”、“松”、“緊”;蘇凱添的是“謙”、“傲”、“傲”、“謙”四個字;袁林添的是“巧”、“拙”、“拙”、“巧”四個字;趙正元添的是“好”、“壞”、“壞”、“好”四個字;安慶樂添的是“先”、“后”、“后”、“先”四個字;308舍長回威遠選了“勤”與“惰”,名言改寫為“由勤入惰易,由惰入勤難”。看到火候已到,我鳴金收兵,總結道:“司馬光的兩句話含義豐富,哲理深邃,所以不脛而走,流傳千古,成為警世名言。今天同學們填寫的都有道理。道理為何?請同學們,尤其是308宿舍的男子漢們思考。相信同學們在今后會更加勤奮,相信308宿舍的男子漢們會與懶惰小姐‘拜拜’。”當天,我又收集了有關勤奮的名言,連夜刻印好,第二天一早便發給全班同學。“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天才就是這樣,終身勞動,便成天才。”(門捷列夫)“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愛迪生)“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華羅庚)“古今中外,凡成就事業,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一不是腳踏實地、艱苦攀登的結果。”(錢三強)“攀登科學高峰,就象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陳景潤)……這些名言一定會成為前進的動力。果然,從此以后,早晨七點鐘,308宿舍的窗口還是看不見燈光,不過再不是集體蒙頭睡大覺,而是早早起床鍛煉去了。
住校生睡懶覺很使我頭痛,說輕了,不管事;說重了,不值得。我起初是苦口婆心地勸說,幾乎磨破了嘴皮,睡懶覺者江山依舊。后來我改變策略,借用名言,巧改名言,展開小競賽,卻讓他們變惰為勤,立桿見影。教育神奇得很——有時長說不如短說,短說不如不說,多說不如少說,正說不如反說……到底應該怎么進行教育,要因時因人因地因事,對癥下藥才能見實效。
57、名文寓教招
“┅┅我看見一個影子在我面前掠過:一個十五年前的同學,有著黝黑健康的臉,慣常帶著少女的羞澀的微笑。她曾經給我們求學時代添過不少快樂和煩惱,她永遠是我們考試成績的角逐者,而又暗暗地不讓我們知道。當每次考試完畢后幾天,教師發回來考卷時,像出于一定的規律,她坐在旁邊總是這樣問我:‘你幾分?'82分,你呢?'83分。’在這樣的問答中,我們總是在十分的歡愉中,帶著一分天真的妒忌,然后又讓這十分歡愉成為下一次加倍用功的動力。……”我津津有味地朗誦著,哪知正在教學樓巡視的老校長被我的朗誦聲吸引了,他站在我班教室的外面駐足傾耳聆聽。老校長熟悉這篇文章,這是五六十年代廣為傳播的散文名篇,作者是徐開壘,篇名是《競賽》,講的是同學之間學習競賽的故事。文章于平淡中見深沉,寓意深長,耐人尋味,寓有哲理,激發上進心。事后老校長告訴我,他當時就猜到我是在借名文而激勵同學們展開競賽,他很欣賞我的方法。我的信心更足了。
利用名文來教育學生是我獨特的一招。我有幾個本子專門用來抄錄利于開展思想教育的名文,這是我的寶貝。如果說我帶的班級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那么名文功不可沒。名文之所以廣為流傳,就因為它不僅有藝術魅力,更有精神魅力:它啟發人們思考人生,它教育人們追求真善美,它激勵人們為美好的理想而奮斗。名文名篇確實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我深得其益。在學生產生松懈情緒時,我會拿出梁啟超的名文《論毅力》,組織全班同學討論。“……天下古今成敗之林,若是其莽然(莽然,廣大眾多之意)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要,歸究之意),何以敗?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蓋人生歷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順境亦居十三四。而順境逆境又常相間以迭乘,無論事之大小,必有數次至十數次之阻力,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無可逃避者也……”梁啟超透辟的分析使青年學生增強持之以恒、迎難而上的毅力與勇氣。在學生產生淺嘗則止情緒而裹步不前時,我便組織學生學習討論胡適的妙文《差不多先生傳》。此文虛擬出一個“差不多先生”,用幽默的筆法揭示了當時的一種社會弊端——凡事只求差不多,不講認真,它像瘟疫一般毒害著社會,嚴重地妨礙著社會的發展。聯系到學生的學習,差不多思想必會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如果養成了不良學習習慣,最后必會學無所成。在學生產生懶惰情緒時,我會拿出契訶夫的妙文—《我的她》。這里的“她”指的是人們可能終生離不開的伴侶—懶惰,幽默大師契訶夫用擬人的方法辛辣地嘲諷了懶惰。學生會意的笑表明他們對懶惰的憎惡。名文的作用是巨大的,同學們學習此文后,一掃懶惰之風,又揚起勤奮的大旗。可以這樣說,經過多年的搜集抄錄,學生產生什么問題,我都有對癥下藥的名文名篇,這也算是我的一招鮮吧!
名文名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文學藝術的珍品。它的“名人”效應難以估算,有時組織學生賞析一篇短短的千字文,往往勝過我們不厭其煩地萬言說教。我們應該悟透這個道理,請名文名篇來幫助我們塑造青少年的美好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