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祥老師教班主任100招(97-100)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高二年級共8個班,我是高二、六班的班主任。經過一年的努力,這個普通班形成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而且積極向上的班風。
每天值日,高二、六班的值日生盡職盡責、一絲不茍,教室內外打掃得一塵不染,衛生區打掃得干干凈凈。輪上值日的同學到校早,待同學們陸續到校時,衛生已經做完了;輪上值日的同學放學走的晚,不論學校班級有事多晚放學,他們也要干凈徹底地做完值日。考試期間,有的班級借口要復習功課參加考試而一連幾天不做值日,以致教室里垃圾遍地讓人難以下腳;可是在我班卻與平時一個樣,地上沒有一片紙屑。難怪衛生流動紅旗固定在我班,再也流動不起來了。我為我的學生驕傲,為我的班級驕傲。
每天上課紀律如何姑且不談,只看自習課全班鴉雀無聲,就可以知道紀律是上乘的。自習課,同學們在聚精會神地學習,只有翻動書本和紙上寫字的沙沙聲;偶爾有人走進教室,同學們依然穩如泰山,那種專心致志刻苦學習的精神形成一股暖流感染著每一個人。看教室后面黑板上方,“靜、凈、敬、競”四個同音異義字構成的班訓高高懸掛,具有巨大的威懾力。生性好動的孩子竟有這樣良好的課堂紀律,我為我的學生驕傲,為我的班級驕傲。
冬天,課間操改為跑步,體衛組老師要求各班5分鐘之內在操場整好隊,要做到“快、靜、齊”。快,即動作迅速,不得遲到;靜,即在操場大集合時不得說笑打斗;齊,即參加跑操的人齊,沒有曠操者。冬天天氣嚴寒,一旦遇到陰天,北風呼嘯更是凜冽刺骨。其它班總有些學生借口腿疼肚子痛而不參加跑步,甚至有的干脆躲在教室里不出來。即便參加了,不少同學跑個一圈半圈就溜了號;體衛組老師要求跑三圈,可不少班級跑完兩圈就放了羊。當然這里有組織不得當的問題,但學生怕苦怕冷怕累是根本。惟有我高二、六班在長達兩個月的集體跑步中做到了“快、靜、齊”,做到了天天跑完全程。看到那步伐一致、朝氣勃勃的隊伍,聽著那整齊響亮的號令聲,我為我的學生驕傲,為我的班級驕傲。
高二、六班引起全校師生的關注,期末被評為三好班集體。德育主任讓我向全校班主任談一談班級管理的訣竅,我突出地講了“抓這一次,打下牢固基礎”的做法,引起很大反響。我說:“萬事開頭難。今天高二、六班形成了較好的班風,是與昨天--即高一時狠抓班風建設有關。我認為關鍵在抓住抓狠抓牢抓好‘這一次'--每學期的’這一次‘、每月的’這一次‘、每周的’這一次‘、每回的’這一次‘、每件事的’這一次‘……毫不放松,風吹不動,雨打不動,泰山壓頂也不動。高一建班之初,就定下’靜、凈、敬、競‘四字班訓。靜--學習時開會時班內要靜,心要靜;凈--值日時認真負責,徹底干凈;敬--對師長要有禮貌;競--在團結互助的前提下展開競賽。諸時諸事諸處都以此為標尺,抓好’這一次‘。’這一次‘不放松,下一次才不會放松。今天’這一次‘允許他少跑5米;那么明天’那一次‘他就會少跑10米;后天他就會少跑一圈。’這一次‘松一分,下一次就會松一寸,下下次還會松一尺。’這一次‘松,下一次松,積少成多,由分至寸,由寸至尺,由尺進丈,由絲毫縫隙而至萬丈溝壑,屆時再想緊扣就難于上青天了。每天、每處、每事、每人都有’這一次‘,做好’這一次‘的文章,就是我的訣竅。”我的介紹贏得了熱烈的掌聲。這以后,不少年輕班主任注意從點滴抓起,大抓狠抓“這一次”、“每一次”,做好德育基礎工作。
“抓這一次招”似乎貌不驚人,但是百尺高樓,不是一塊磚一塊瓦砌起來的嗎?思想的大堤不是若干個“這一次”、“那一次”積累起來的嗎?“這一次”是萬次之始,這一步是萬里之始。抓好“這一次”,才有抓好萬次的可能;走好這一步,才有走好萬里的可能。“抓這一次招”深含哲理,我們就應該以辯正唯物論做德育工作的指導方針。“抓好這一次”、抓好那一次,德育工作就會扎扎實實地開展,德育工作的實效自然會顯著。
98、以法治惰招
事情已經過去了兩年。一想起這件事,我心里還是難以平靜。這件事并不大,但是對我的觸動是很大的。事情是這樣的:那時我帶的是高三、1班,年級是全校最高;教室調到教學樓四樓,也是全校最高。四樓安靜,有利于學習,我挺滿意。唯一不足的是學生做值日打水不方便,四樓有個教師用小廁所,沒有水龍頭;我的辦公室有個洗手盆,倒是有水龍頭,但是只能供老師們下課洗洗手。剛開始,學生值日時去樓下打水,到樓下涮墩布,四樓、一樓上下跑,忙得不亦樂乎。當時我想:這樣樓上樓下地跑太不方便,而且耽誤時間。于是我就天天提前到校,讓值日生把臟水倒在四樓小廁所里,然后到我的辦公室打清水。有時水壓低,水上不到四樓,我就提前把水放滿。沒過去一個月,我就發現了問題。一是老師辦公室的洗手盆常常堵,原來是值日生圖省力,未按要求去做,而是把臟水隨手倒在了洗手盆里;二是墩布越來越臟,比地面還臟,他們為圖省力而不到樓下去涮,每天做教室衛生,值日生都是象征性地墩墩地而已--“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兩個問題,一個原因--就是懶惰。我想:惰是青少年成才的最大障礙。十六七的孩子不肯多走幾步路把臟水倒在廁所里,今后怎么會走二萬五千里長征呢?怎么會挑起千斤萬斤重擔呢?今天能偷懶則偷懶,明天能勤奮刻苦嗎?今天在倒臟水上偷懶,如果偷懶達三年,那根懶筋豈不會越來越粗?三年養成習慣,一生能不偷懶嗎?未來的社會是優勝劣汰的社會,懶不是“劣”之首嗎?“劣汰”,首先被淘汰的恐怕就是懶惰者!我越想越害怕,我意識到自己不是愛學生,而是害孩子。于是我立即召開班委會,請干部同學想辦法解決問題。衛生委員田寧一說:“對這件事,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有的人太不象話了。你敬他一寸,他前進一尺。墩布十天半個月也不涮一涮,地越拖越臟。”班長補充道:“學生會生活部每天要檢查衛生,我班的成績一天不如一天。根在懶字上,咱們必須治治懶了!”衛生委員接著說:“這些天我不是不說,而是說了他們就是不聽。我看要以法治懶。班級建設要民主,也要法制。班法面前,人人平等。我建議,班委會立即宣布從明天開始值日生必須到樓下打水,周一、周三、周五值日生必須到樓下涮凈墩布。至于對違法者如何發落,還得聽紀律委員的意見。”原來為了加強同學間互相監督,維持好班級紀律,我在班委會中增加了紀律委員的席位。這時紀律委員慢騰騰地說:“對違法者,當然要嚴罰!罰他們--唱十分鐘的歌,一分鐘也不能少!”驚得學習委員大叫:“哎呦!我的媽,好狠吶!要是我,寧可每天涮十次墩布,也不唱歌。”大家笑了。第二天,衛生委員田寧一公布了新的規定,以后教室的墩布干凈了,教室桶里的水也清澈了。當然,辦公室的洗手盆也不再堵了。班級不久贏得了衛生流動紅旗。
在哪涮墩布是芝麻小事,可是我從這件小事中看到了大問題:今天能偷懶則偷懶,明天能勤奮嗎?未來的社會是優勝劣汰的社會,劣汰,首先被淘汰的恐怕就是懶惰的人。我的這一認識可以說是深刻的。我不是就芝麻論芝麻,而是就芝麻論西瓜。這再次說明教育無小事。我們班主任就應能夠敏銳地發現蘊寓著豐富教育意義的小事,在小事上作出育人的大文章。
99、搞效率周招下午五點鐘,歡騰的校園逐漸靜了下來,我在花園小徑漫步。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小樹茁壯成長,這是我帶的班三年前畢業離校時栽下的,現在已有手腕粗了。“時間過得好快啊!”我不由得嘆道。繼而又想到現在帶的班,怎樣才能把他們培養成人成才呢?怎么才能讓這排小樹健康成長,明天成為棟梁之才呢?我沉在思考之中,心想,關鍵在提高工作效率。把學生培養成人是一個工程,從一定角度講,這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它包括德智體美勞諸多方面,而其中的哪一方面都有極其豐富的內容。何不讓這個工程具體化呢?我沿著思路繼續思考下去。是的,這個浩大的工程絕不會一蹴而就的,也不宜搞臨時突擊。對!可以開展效率周活動嘛!思路更清楚了,我不禁笑出了聲。“張老師一定是拾了個大元寶!”主抓德育工作的劉副校長開玩笑說。“咱倆個臭皮匠也頂個諸葛亮。老劉,我有個設想,你給我參謀參謀。”我倆人越談越投機,越談越興奮,一個把大化小、以小寓大的效率周活動計劃擬定了。
這個活動計劃的主要內容--時間:一周;對象:我帶的班全體同學;內容與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競賽。競賽的內容具體來講,德育方面做到1、不遲到;2、值日衛生全勤,學校檢查要保證得百分;3、每人為班級做一件好事,每組為全校同學做一件好事。智育方面做到1、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作業;2、保證晨讀時間讀外語,以提高外語水平。體育方面做到1、每人每天在早晨跑一千米;2、作操時認真用力,決不敷衍。勞的方面:走讀同學家務勞動每天不少于半小時。班里成立以班長為首的效率周活動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組織、檢查、評比工作,最后公布小組競賽成績。以上諸項內容看似貌不出眾,其實真正要想做到、做好也不是輕而易舉的。就拿“不遲到”這個微乎其微的小事來講,“不遲到”本來是個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如今要求每個同學都不遲到確實很難做到。有的學生就是不講時間效率:別人已經安安穩穩地坐好或是正上早自習,或是正上晚自習,他卻用力打開門揚長而入,于是平靜的湖面像是投入了一塊石頭。這樣的同學視遲到為小節,天馬行空,滿不在乎。這樣的學生哪個組沒有?過去,老師多次批評,不管事;記錄在冊,依然如故。現在有意識地把這件小事納入效率周組際競賽內容之一,讓小組發揮監督、教育作用,應該是觸動根本的方法。再如,在體育方面要求每人做到晨跑一千米,以提高身體素質,這樣的要求、這樣的道理,以前也多次講過,結果呢?只能是熱三天五天的。現在也納入效率周組際競賽內容之中,發揮小組的約束作用,應該說也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事不宜遲,說干就干。效率周活動計劃確定后立即開展活動。全班仿佛注入了興奮劑,一周下來,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學校領導說我們班工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德智體美勞內容十分豐富,一下子全端出來,學生難以做到。如果把它們具體化,把它們分解開,某段時間內提出某些具體要求,學生就容易做到。待打下基礎,然后擴展戰果。一步一個臺階,臺階走得多了,就可以登上“泰山玉皇頂”。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這也是一種工作方法。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五項四十條,第一周要求做其中的1、2條,第二周要求做其中的3、4條,第三周再要求做另外的兩條……一段時間過去,學生不知不覺間就把四十條完全掌握了。如果要求他們在三、五天內完全掌握這四十條,不現實;即使學生硬著頭皮做到了,也難免是水過地皮濕,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100、沖刺激勵招“……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話,萬言不贅;今兒晚上啊,咱這是瑞雪豐收祝捷的會!酗酒作樂的是浪蕩鬼,醉酒哭天的是窩囊廢,飲酒贊前程的是咱們社會主義新人這一輩!……斟滿酒,高舉杯。一杯酒,開心扉;豪情、美酒,自古長相隨。……且飲酒,莫停杯。三杯酒,三杯歡喜淚;五杯酒,豪情勝似長江水!……且飲酒,莫停杯!七杯酒,豪情與大雪齊飛;十杯酒,紅心和朝日同輝!……”我朗誦的是三十多年前著名詩人-郭小川創作的《祝酒歌》,這鏗鏘雄壯的詩句,現在讀起來還有巨大的震撼力,讓人怦怦心跳。-我為什么要朗誦這首詩呢?原來高考迫在眉睫,在沖刺階段必須做好鼓舞士氣的工作。-我用眼一瞥,看見全班同學聚精會神地傾聽,個個眉宇間透著一股豪壯的神氣,他們顯然都已沉浸在郭小川的振聾發聵的詩歌之中了。“……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話,萬言不贅;今兒晚上啊,咱這是瑞雪豐收宣誓的會1”《祝酒歌》朗誦完畢,我還沉浸在雄渾豪壯的意境中。片刻寧靜,隨即是震天動地的掌聲。班長王軍眼含熱淚說:“我們高三、1班即將解體,同學們即將各奔前程。我們在一起生活了三年,風雨同舟,苦樂與共。一旦分手,心里都不是滋味。為了明天,我們只能分手;分手,友誼也會天長日久。張老師三年間給了我們多少愛,為班級建設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人人心里有桿稱。今天是我們班最后一個班會,張老師自己掏腰包買了四盆鮮花,還給每個人買了瓶汽水,剛才又為我們朗誦了《祝酒歌》,朗誦得多么精彩,真不愧是特級教師,我們的班主任具有詩人的氣質、藝術家的氣度啊!真是’點點香濃,意猶未盡‘啊!”又是一陣驚天動地的掌聲,教室里響起了歡快的《祝酒歌》旋律。班長王軍的贊嘆即讓我激動不已,又讓我惴惴不安。我自己都覺出我的發言聲音有些顫抖。我強壓住狂跳不已的心,說:“孩子們!--這是三年間我第一次這樣稱呼你們,你們比我的兒子、女兒小不了幾歲,你們就是我、我們老師的孩子。”許是心情太激動了,我覺得眼眶盈滿了淚水。我有意頓了頓,接著說:“三年間的苦辣酸甜即將成為歷史,高三、1班這個集體會印在你們的心底。你們即將參加高考,接受祖國的挑選。你們即將告別母校,離開高三、1班這個大家庭,各奔前程。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何況咱們一分手,不知何年再重逢。我確實舍不得你們。但是好男兒志在四方,分手的時候,咱們不能纏綿悱惻淚長流,痛哭流涕心欲碎,一個個都像林妹妹。”學生都笑了,“千言萬語也難以傾盡心中的情,萬語千言也叮囑不完。我只說一句,永遠做堂堂正正的人。最后,我提議--舉起汽水瓶,以水代酒,為你們壯行。祝你們一帆風順、一鼓作氣、一舉成功!”幾十支胳膊高高舉起,我慢慢地走在課桌間,和同學們一一“碰杯”,同學們個個熱淚盈眶。我希望時間的腳步趕快停下來,讓我們在一起多呆一會兒。我堅信我的學生在高考中必定會取得優異的成績,在人生道路上必定會成為強者。
萬事開頭難,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而如何做好結尾的工作,卻往往為人們所忽略。我想在一個集體中生活三年,應該留下難忘的印象。高三畢業是高中生活的結束,何嘗不是新的一段生活的開端?我決定要善始善終,虎頭又虎尾,為班集體劃個圓滿的句號,為學生的最后沖刺添威加力。為此,我自費買了幾十瓶汽水、幾盆鮮花,創造易于激起情感浪花的氛圍,設計了這個“汽水班會”。我又借助藝術的琴弦,以《祝酒歌》為基調掀起情感的波瀾。我相信精神變物質,這個班會會化為無窮的力量,鞭策他們奮力前行。。我認為自費百元舉辦了這個高中最后一個班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