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班主任應該怎樣做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前面陳主任講了班主任要做好“六個字”——勤、細、嚴、愛、專、恒,這里我再加兩個字——“公、實”。
“勤”:班主任工作要勤,勤能及時發現問題,勤能補拙。班主任工作事無巨細,要做到腿勤、眼勤、口勤。好的管理方法是要在“勤”中發現、總結,從而達到游刃有余的管理境界。
“細”:班級無小事,小事不管,可能會發展為大事。班主任要全面觀察、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細節。只有及時發現、及時教育、管理,才能做到防微杜漸。如學生的不和、言語的沖突,如不及時教育引導,極有可能演變為打架事件。
“嚴”:無規矩不成方圓,班主任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和學校、班級的學生管理制度。做到言而有據(犯錯的依據)、嚴而依法(法律法規、校紀班規)、嚴而有法(方法)。
“愛”:班主任要從心中愛學生,用“愛”去“嚴格”管理班級。班主任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管學生,只要從內心愛學生,即使管理嚴厲了一點,學生也會理解的。
“公”:班主任要有一顆公正心,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學生在學習上有一二三,只要學生盡力而為,就是好學生;但在做人上都是一個標準,都能夠做到最好。
“實”:班級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不能只當傳令官,切實提高學生工作的理解力和執行力。不能衰減學校、部門、級部的安排和工作標準。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管理單位,是最基層的管理執行者,如果基層管理執行不不力、不徹底,學校工作就很難搞好。
“恒”:學生管理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去思考、去組織、去落實。
“專”:一位優秀班主任,首先是一位優秀教師,教學業務能力高。二是要有豐富的、科學的學生管理能力。班主任要加強學習,不斷提升個人的教學業務能力和學生管理水平。
抓習慣,永遠不過分,永遠不過時。
抓習慣、促班風。人的智商差距不大,但長大后,個人成就為何差距巨大?這關鍵取決于是否有一個良好的“習慣”,無論是良好的生活習慣還是學習習慣,它會影響人的一生。班主任應該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從而帶動優良班風的建設,以良好的班風去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很難想象一個沒有良好班風的班級有強大的凝聚力和良好的學習氛圍。
正確理解管理和成績的關系。有些班主任可能有這樣的認識,學生管理有必要認真抓嗎?只要學好習不就得了?抓管理影響學習。其實,學生管理與成績并不矛盾。只有管理到位了,學生思想、行為習慣上的壞毛病解決了,才會產生學習上的正考量。所以,我們要以管理來促學習。班主任還要樹立成才先成人的理念,一個人,成績再好,如果思想道德水平低下,這會成為我們教育的悲哀。班主任應重視學生的“做人”,成“才”先成“人”。要注重培養培養學生有責任心;培養學生的愛心,愛自己、愛家人、愛老師、愛同學、愛班級、愛國家。
班主任要敏銳,防患于未然。
一個小問題,如果不引起重視,可能會演變成大的問題。班主任要做到防微杜漸。如現在引發學生矛盾的起因,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交往不良引起的。同學之間,因為上對話、短信、網絡中言語的不和,如果不及時發現、處理、引導,極有可能演化為更大的矛盾,甚至打架。再如學生受到挫折,如果班主任沒有及時發覺,學生調整過來的時間可能就較長,不僅影響學習,甚至產生更為可怕的后果。所以,學生管理無小事,班主任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把影響、損失降到最小、最低。
班主任要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傳。
班主任要以身示范,做學生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家都知道,一個班級的學生,往往深深烙下班主任的影子。班主任不僅要靠不斷的說教,更要身體力行。我有一個個人信條:“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模范做到。”當你看到教室地面上有張廢紙時,詢問誰扔的?讓值日生撿起來?不如自己彎腰撿起來,放到垃圾桶里,這樣會對學生的震撼、影響更大。
班主任要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
班主任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否則就會與學生產生“代溝”。要了解學生的思想,知道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才能對癥下藥。咱們學校新媒體的利用,就是既時髦,又實用的溝通平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學生“成長的足跡”博群,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了解學生的心思,與學生文字溝通。不僅能及時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和行為習慣,更會換取學生的理解與信任。
班主任要學會運用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
大家都知道:到了一個非常干凈的醫院,人們都不好意思隨手亂扔。但在一個相對臟亂的環境里,可能就會隨手亂扔。我們要重視班級文化對學生管理的作用,要通過顯性的文化逐漸影響、內化為隱性文化。顯性文化:如環境文化(裝飾、美化環境,包括圖文美化環境)、制度文化、活動文化。通過這些顯性文化的耳聞目染、熏陶,逐漸提升為學生的文明素養、優良的習慣、陽光向上、終生發展的內在品質(隱性文化)。
構建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我時常在思考,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到底要達成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很多時候,學生把班主任當做“死對頭”。把“家訪”當成“今夜有暴風雪”。從教20多年,我慢慢領悟到,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應該像“父子”、像“母子”、像“朋友”、像“兄弟”。
像“父子”:父親往往是嚴厲的化身,父親對一個孩子的影響非常之大。班主任要像嚴父,去管理學生。要以身示范、要以理服人。
像“母子”:母親是愛的化身,班主任要像母親一樣愛護學生,問寒問暖,無微不至。人非草木,用愛感化我們的學生。
像“朋友”:朋友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朋友需要平視,朋友需要對話。班主任要耐下性子,學會傾聽,在傾聽中了解學生,幫助學生。
像“兄弟”:兄弟需要真誠,兄弟需要相助。當你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時,你會換的學生濃濃的匯報。這點我有切身感受,當我的一位大學同學需要救助時,我在網上發了一條小小的信息,換來的是五湖四海的學生獻計獻策,還有力所能及的資助。這讓我感慨萬千,讓我感到做教師的無憾。
班主任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班主任要善于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及時總結管理經驗,敢于創新,向專家型過渡。建議大家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豐富我們的管理方法。向書本、雜志學習,緊跟時代,更新我們的教育理念。
教無定法,同樣,“管”也無定法,班級管理工作也沒有定式,各班級、各班主任可以根據本班和本人特點,靈活、實用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用我們的“真誠”“能力”“魅力”“付出”,換取學生理解與愛戴,博得家長理解與支持。
今天的會議很成功,會議內容較多。期望大家認真研讀我校學生管理的各項規定,真誠期望大家能提出寶貴意見,完善我們的管理制度,使我校的學生管理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