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訓有感:博采眾長,助飛夢想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始終,我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終于,在今天。
懷著對班主任無限的憧憬,我很榮幸參加了成都嘉祥外國語成華校區“學習先進理念,提高工作藝術”班主任培訓。首先感謝學校給我提供學習和提高的機會,讓我得以在踏上這個崗位之前進行充分的“戰前準備”。在歷時2天的培訓活動,我有幸聆聽了我校優秀班主任和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他們的講座中充滿的是睿智的超前的理論,更多的是貼近實際教育生活的范例,令我耳目一新。兩天時間雖短,但聆聽到的優秀經驗卻足以讓我回味很久,我相信,帶著這些優秀前輩的理念上路,博采眾長,定會助飛我的班主任夢想,讓前行路明朗清晰起來。
活動伊始,由分管我校德育工作的周伯蔚副校長作講話《我心中的班主任》。周校長從班主任的歷史沿革說起,周校長并強調指出:班主任就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就是一個班級的總設計師;班主任是知識的耕耘者,更是學生前行道路上的引路人。這個時候,周校長還引用了網上流行的“新時代班主任的標準”,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老師們在學習的時候“不亦樂乎”。在周校看來,他心中的班主任應該是什么樣的呢?結合孩子們的心理,周校長給出了答案:第一,一定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給學生的第一印象要好。第二,一定會是話語溫暖,平易近人,善傾聽,有愛心、耐心、美心的老師。第三,贊揚多于批評,懂得欣賞和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第四,一定要擁有扎實地專業知識、高超的教學水平、精湛的教學藝術。第五,要讀一點,懂一點,前衛一點。只有這樣的老師才能在班級管理中獲得較高的評價,贏得學生的信賴,也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能在學生中默默地播下教育的種子,最終才能收獲成長的喜悅。
班主任的成功還要基于才學和個人魅力,而德育中不可或缺的還有家長這個角色,周校長別開生面地列舉了《射雕英雄傳》里面楊康和郭靖的不同條件,結局迥異的命運來闡釋了家長(尤其是母親)的重要性。讓我獲益匪淺。只有形成家校合力的局面,只有當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的時候,這個班級管理才算成功的。周校長在最后用一段文字《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結束了發言,寄語在座的班主任要抓住時機、利用好資源、積極創新地去做好班主任的工作。
是的,只有一個班主任意識到自己的地位,意識到自己所擔負的責任的時候,他離優秀就不遠了。只有當一個班主任能和家長合力,借助學校創建的良好平臺搞好班級管理,他離成功就不遠了。對于我這樣一個剛剛踏上班主任管理崗位的“初生牛犢”,前面的挑戰就更為巨大,要面臨的任務也很艱巨。但我會堅持我的夢想,借著學校的東風,不斷地去思考和探索,直至班主任德育工作陣營中扎下根,發出芽,結出果來。因為,我對它的熱愛。就像雨果先生說的那樣“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
班主任的工作是瑣碎的,是細致的,是快樂的,是幸福的。幸福就在他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是充滿感情的,是充滿生氣的。這也注定他們會犯錯,會惹老師生氣,那么在日常的管理和教育中該怎么去與他們溝通交流呢?在陳青梅老師和張宇老師的講座中我找到了答案:
1.不要否定學生的情緒,要以對話的形式去跟他交流。當學生遇到問題或者有情緒的時候,先要去了解情況,采取理解對話的方式,切忌用師道尊嚴去壓迫或者用慈母似的口吻一味地去說教,不然孩子會失去勇氣,進而影響其成長。
2.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先說出學生的感受,遇到問題,先描述問題,再提示學生,給他提供選擇。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覺得班主任可靠,才會讓孩子覺得是受到了鼓舞,這需要班主任勤觀察,細發現。
3.不要隨意批評,要善于傾聽,并給出積極地回應,表示出情緒上的贊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靈魂和總設計師,首先要有一顆愛心,一顆愛學生的心。也才會用心地傾聽和作出回應,讓孩子覺得他就是老師的寵兒,從而心生敬佩,從而揚起上進的風帆。
4.表揚就不要貶損,批評就不要傷害。而當下,一般的做法就是批評大于表揚,我想,只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勤學、善思、多寫,就一定會找到替代批評的方法,多使用描述性贊揚,“數子一過,不如獎其一功”的嘛!讓學生自己在找錯誤、發現問題過程中不斷進步和成長,豈不樂哉、美哉!
教育管理本身就一門需要不斷探索,不斷發掘,不斷創新的藝術,只有當其中的班主任、學生等元素參與進去了,他才會綻放出奇異的光芒。只要擔當起了那份責任,揣著那份關愛,才會在班主任德育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傳遞真誠,從而鑄就偉大。
如果把一個班比作一艘帆船,班主任就好像“船長”,而家長就是那風,只有當船長學會和善于借用“東風”之力,才能將這艘船快速、安全的駛到目的地。本次培訓中,先后有馬飛山老師、李琪老師和專家陳小川都論及到了要與家長合作的重要性。
我們老師和家長因為孩子相聚在一起,為了同一個目標,朝著同一的方向前進,面對孩子的教育。用陳老師的話說就是戰友和盟友的關系,兩者相互支持和協助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正是因為這一塊做得好,陳老師坦言他才能做一個甩手型的班主任。
馬飛山老師作的《正確看待班主任和家長之間的關系》講座,讓我看到的是他對班級作的細致入微的工作,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不管是素質教育,還是德育工作,他都做得僅僅有條,樂此不疲。我想,他是快樂的,因為他懂得利用好自己的資源,建立起了家校的良好的合作關系。正如馬飛山老師所言:第一,他把家長當同事。為了教育孩子,我們和家長是同事,只是環境不同,方式不同。所以,在此種情況下,馬老師就和家長們建立起了健全完善的家委會。第二,他是家長和科任老師之間的紐帶。不拆科任老師的臺,而是要積極地去補臺。馬老師通過他的博客(這一點對我的觸動很大,這也應和了周校長所提倡的班主任要前衛一點,讓我對以后我的班主任工作中的班級事務公開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讓孩子與家長始終處在沒有隔閡的無聲“交流”中,讓家長感受到班主任為孩子做的點點滴滴,付出的種種。也只有讓家長時刻了解到孩子的狀態,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去了解一個班級,才能更好的化解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尤其是對像我們這種新班主任或新老師。第三,我給家長當老師。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有時候也會迷茫,疑惑,而這個時候又剛剛是我們作為班主任出擊的最佳時刻,給家長支幾招實用的,讓孩子不斷進步成長。這既贏得了家長的信任,又收獲了孩子的成長,何樂而不為呢?!
而李琪老師更多的則是從分析家長類型,從而各個擊破的方面入手,面對不同的家長,要有不同的策略,不同的談話方式。但是不管什么樣的家長,在談話或者交流中一定要注意:要尊重家長;對家長要一視同仁;要選擇合適的交流時間或地點;重視溝通的方式。只有當家長覺得班主任是在誠心誠意地跟他交流,他才會敞開心扉,接納老師的建議或者批評。贏得了家長的信任,接下來就應該著手成立家委會,這可以讓家長們自己去商量著辦,老師只作為一個全程參與者。相信會收到奇效的。站好班主任德育的崗,積極向家長尋求合理建議,班主任就能在日常中創新,讓班級朝著理想的方向進發。
如果說講座是上傳下達,一味地宣傳理論,只會令人索然無味。而陳小川老師近3小時的講座,卻沒有一點雜質。更多的是交流,更多的是開誠布公的展示,那種坦誠真誠的心,感動了我。一個班能從日常的瑣事形成規章制度到家長的積極支持,這必得讓班主任傾心付出,然而,七中育才的陳小川老師他卻做到了,并且是輕輕松松。陳老師的經歷告訴我:只有當班主任的工作剛開始做扎實了,做明確了,后面就會變得游刃有余。陳老師的班級每次活動都有家長參與其中,或排練,或練聲,或整隊,或租借器材,或制作課件,讓我心生羨慕之余,也心生疑問:到時候我能做到如此嗎?不論結論如何,陳老師給了我信心,因為肯花功夫加上堅持,打好第一仗,后面就會春暖花開的。
此外,在陳老師的身上,我還看到了,作為一個班主任,尤其是年輕的班主任,一定要多動筆,多思,多悟。陳老師在最后提出的在班主任管理中要有“五心”,我印象很深刻。做教師也只有做到這幾點,才會感到快樂,感到幸福。
愛心。格林曾說“人的根本在心靈,教育應回歸心靈的深處。”只有當老師的愛,讓孩子在心里銘記下來的時候,教育才成功了。所以我們要用我們那綿長細膩的愛,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耐心。做班主任的應該很明確,教育沒有一蹴而就,轉變一個學生的周期是漫長的,要經得起等待,花期的到來,總得經歷徹骨寒。也只有諳得此理,耐得住性子,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
細心。教育無兒戲,要能在細微處顯大愛,就必須認識到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忽視,所以,教師必須細致對待教育,讓細心的教育貫頭徹尾的落實。
關心。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關心每一個孩子,我相信,孩子遲早會讀懂那份心意,銘記班主任的好。這或許也是解讀陳老師的學生為什么能在幾年后還能清楚地記得曾經幫助過他們的老師的原因吧。
用心。教育是一個良心工程,只有對得起自己的那個教育心,才會承擔起那份責任,也才能在教育的舞臺上鑄就偉大和輝煌。
也只有當這“五心”恰到好處的運用起來,才能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一座溝通的心橋。只需我們拿出真誠,讓孩子們在真誠的環境中感受那濃濃的師愛,那切切的關愛。許軍老師在她的講座中如是說道。只有我們拿出真誠,循循善誘,那么就能巧解矛盾,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是啊,聆聽完前輩們的先進經驗,讓我從開始的茫然無措,到現在有了明確的規劃,這是進步。但我也深知,這條路還很長,需要探索,需要創新的東西還有很多。正如有人這樣總結到“教育是一門科學,育人成才是一種精雕細刻的藝術,在工作中只有講究科學、創新、藝術,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來。”我知道,這是一個跳板,我會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努力做一個不斷踐行,不斷總結,不斷反思的班主任。我相信,只要立足學校班級,接力家長,做到博采眾長,班主任德育夢想的基石會越筑越厚的,必定會讓我的工作變得得心應手起來的。
因為,我始終堅信那一天會到來!
2013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