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好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7-03-21
小學班主任是兒童知識的啟蒙者、兒童智力的開拓者、兒童心靈的陶冶者。班主任也是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力量的協(xié)調者,是聯(lián)系任課教師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梁,在培育影響學生健康成民的小環(huán)境上起主要作用。當好一名小學班主任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于細微處見精神的能力
(一)防患于未然,提早發(fā)現(xiàn)不良現(xiàn)象
班主任的工作,存在于每一個細微之處,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班主任要處處關心學生,多與學生交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班主任必須常深入學生實際,掌握學生的心理,注意學生的言行動向,善于抓住苗頭。當學生中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尚在萌芽狀態(tài)時,就加以提醒制止,切實做到禁于未發(fā),防患于未然。
(二)善于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學生正確發(fā)展
隨社會的發(fā)展,小學生所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一些不好的社會現(xiàn)象也在學生中出現(xiàn),表現(xiàn)在聽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作業(yè)馬虎應付,成績急劇下降。這些不良習慣不但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及學業(yè)的順利發(fā)展,而且?guī)牧酥車膶W生,影響了班集體。為些,教師除了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力度,加強正確引導,以嚴格的校紀、嚴厲的班規(guī)來強化管理和要求家長積極配合外,還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二、協(xié)調好三方面的關系
小學階段的班主任老師,要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取得各方面配合就必須學會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與任課老師的關系和與家長的關系,以保證班級管理工作信息暢通,團結協(xié)作,得心應手并取得成效。
(一)協(xié)調好與學生的關系
(二)協(xié)調好與任課教師的關系
(三)協(xié)調家長的關系
三、做到“六心”
1、“愛心”是前提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班主任應具備一顆慈母般的愛心。熱愛和信任學生,是班主任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基本道德準則。從學生心理需要上來講,愛和信任是他們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學生渴望在充滿愛心和信任的環(huán)境中生活和成長。如果每一位班主任能以發(fā)自內心的愛和信任對待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學生就會把你作為最可信賴的知心朋友,他們有什么事情也會向你盡情傾吐,讓你幫其出主意、想辦法。這樣你也會從中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興趣愛好,從而尋找最佳的教育方法。
2、“細心”是基礎
實踐證明,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須從了解和研究學生入手。這包括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個體和群體。只有這兩個方面的情況掌握準確、清楚,班主任的工作才能有的放失、事半功倍。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一顆察微知著的細心。作為學生個體,班主任要了解和研究他們的思想品質、學習技能、興趣愛好、特長能力、性格特征、成長經(jīng)歷、家庭狀況、思想動態(tài)及社會環(huán)境等。對學生進行個體綜合了解、全面分析后,學生的集體情況也就基本清楚了。
3、“耐心”是關鍵
班主任每天面對的是千頭萬緒的工作、性格各異的學生,環(huán)境潔凈、秩序安靜、尊敬師長、學習工作力爭上游、“比、學、趕、幫、帶”的合作競爭態(tài)勢的優(yōu)良班風不可能一天形成,“勤學好問、樂學善思、合作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學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加之后進生的反復更是不可避免的難題,所以要做好一個小學班主任,就必須具備堅定執(zhí)著的耐心。這耐心需要理智和信念的支撐。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緒,“欲速則不達”,要用辯證發(fā)展的眼光理智地去看事物:成功時,不要沾沾自喜;遇到挫折時不要恢心喪氣;學生進步時,要看到不足;學生有問題時,要看到閃光之處。盡管學生的個性差異較大,但絕對有其共性方面,他們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過渡期,可塑性較大,班主任應根據(jù)調查研究獲得的第一手資料,不失時機地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克服感化他們。抓反復,反復抓,直至達到理想效果。
4、“熱心”是橋梁
每個班級都會有讓人頭暈的學生。他們或是紀律渙散、或是厭學逃學、或是自律性差、或時不思進取不服管教……“升溫則水、降溫則冰”,如何讓這些降溫的學生逐漸升溫,恢復少年兒童應有的朝氣與活力,走上健康成長的坦途呢?這就需要班主任的熱心為其助燃。班主任要想感化學生,就必須用一顆融化冰雪的“熱心”去架起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從思想上、生活上去關心、關懷學生,從心理上去呵護學生,為他們排憂解難、消除煩惱。對困難學生要親之近之。要做到“學生離你越遠,你離學生越近”。在接觸學生的時候,逐漸深入其內心世界,了解其想法、分析其不良狀況形成的原因,這樣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有了,學生離你更近了,這就是所謂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吧!
5、“慧心”是保證
班主任在工作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面對性格不同的學生,要直面素質不同的家長,要協(xié)調科任教師間、科任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要開展各種活動等。要恰當處理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有一顆巧謀善斷的“慧心”。這就要求班主任認真學習黨和國家關于教育的方針政策,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虛心學習他人在教育教學工作及組織管理方面的先進經(jīng)驗,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文化素養(yǎng)、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在制定計劃、設計方案、組織活動、開展工作時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也只有這樣,才能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遇亂不驚、沉著應付,直至最后取得成功。
6、“寬容心”是根本
學生的心理、素質、思維、習慣、能力等都處于養(yǎng)成階段,難免淘氣,這就需要教師有一顆不泯的童心去體諒他們,親近他們,更需要教師有一顆如天空大海般的寬容、包涵之心去接納、慰籍他們。寬容絕不是姑息遷就,絕不是縱容教唆,而應象天空大海般把一切都含而化之,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受益。“孩子畢竟是孩子,學生必定是學生”,教師應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去和學生平等對話、勾通交流,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設身處地地去幫助他們改進缺點和不足,不放棄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關懷和成長。
有一位先哲曾說過:心中有佛,眼里才有佛。讓我們心中常懷學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讓我們和孩子一同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