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要力求“四化”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教育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得力助手,如何做好這一項工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筆者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身為師者,想要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做到得心應手,就必須在“四化”上下一番功夫。
一、思想上,力求創新化
當班主任的,不能一本老黃歷看到頭,而應緊跟時代,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強學習反思,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管理班級的能力。不可否認,當上班主任之后,人常常會覺得自己已是一班之主了,凡事我說了算,憑自己師范幾年的修煉足可以應付學生們的芝麻事了。但實際上呢,我們看到一些中老年班主任跟學生關系比較疏遠緊張,遇上學生早戀就一陣呵斥,然后電話學生家長;遇上學生打架斗毆就不分青紅皂白,先來一個翻老底算舊賬,再來一個政教處面訓,最后叫學生回去家庭教育一陣了事;遇上班級競賽活動成績不理想就恨鐵不成鋼,學生一個個輪流過去被洗了個冷水澡。而一些年輕剛出道的班主任,平時跟學生關系看似打成一片,但碰上學生出問題的時候,要么兇神惡煞的讓學生感覺你來自火星,好像要把這世界燃燒了一般,要么苦口婆心的讓學生感覺你就是耳邊風,左進右出,來來去去只是一場空。
鑒于此,筆者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環境在變,學生在變,班主任必須潛下心來再充電,求新求變,在思想上,力求創新化,把班級建設成為一個自主和諧型的班集體。在這樣的班集體里,班主任與時俱進,困而自強,處理學生問題能新潮涌動,合情合理,不拘泥,不固我,而是從學生實際出發,循循善誘,如春風化雨暖人心;學生呢,尊師重學,迷途知返,面對疑惑時一方面能自我突破,另一方面能積極與班主任溝通交流,爭取在答疑解惑的過程中師生的心靈和智慧都獲得有益的成長。以班級管理中的抓和放的例子來說,剛當班主任時,抱著“緊抓”、“勤跟”的思想,班里干什么我都要自己去做,結果累的要命而工作的效率并不怎么樣。后來,在參加福建省中小學班主任遠程培訓的過程中,有一種班級管理新思想──“學生主體性思想”觸動了我,它使我意識到處于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中的當代初中生,他們接受的信息量大,交際范圍廣,迫切要求交際,他們的生理、心理思想上的成熟期提前,思考問題傾向于成人化、社會化,他們的獨立人格要求被社會尊重,他們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主體意識強。從此,我在班級管理中力推學生主體性,讓學生自律自理,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使他們充分感覺到自己才是班戲中的主角,能行,有價值,不可或缺,從而更積極地投身到班級的學習、勞動、生活中去,發現自我,實現自我。換句話來說,我把自己的這種思想稱之為“放手思想”,即是班干部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普通學生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這樣就使班內每個學生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人人有事做,人人敢于做,既輕松了我這個向新知看齊的老大哥,又鍛煉了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二、情感上,力求童心化
在有的班主任眼里,先進學生是寶貝,后進學生是小丑,兩者若是犯了同樣的錯誤,前者往往輕描淡寫,后者則是罪加一等;兩者若是做了同樣的好事,前者錦上添花,后者疑云重重。這等在班級管理中的潛規則,與班主任功利化的情感不無關系。確實,先進學生會給班級增光添彩,后進學生會給班級抹黑,從成人功利化的角度來看,親先進遠后進好像是無可厚非的了,但如此對待不同學生,怎能不讓后進生覺得班主任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他們呢?這樣的結果,只能讓后進生失去了對班主任的信任感,失去了對班級的歸屬感,從而自暴自棄,浪跡校園內外了。整個的班級,無形地被割裂成了好壞兩級,先進的越紅,后進的越黑,好似現實版的紅與黑,和諧班級的構想也只能是空中樓閣了。
要改變這種可嘆可憎的現狀,筆者認為,在情感上,班主任要力求童心化,尊重和關愛每一個學生。韓愈有言:“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所以,班主任不要以老子自居,動輒就訓斥、挖苦、諷刺學生,而是要“蹲下身來看孩子”,對學生一視同仁,盡可能地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不能因為學生成績的好壞、相貌的美丑、家境的富窮而對學生另眼相看。以學生抽煙的例子來說,處理這個問題自然不能搞大串聯,由抽煙一事說到學生的學習成績,說到學生的交友,說到學生的家教,說到學生的品行等等,使得學生心生反感,對班主任所言更滿不在乎了。人性化的做法應該是就事論事,從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方面對學生加以勸導,不以人格的貶低為選項。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班主任,要正視學生個性和智力上的差異,對待學生要從關愛的角度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而不是簡單的高高在上。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愛,就沒有任何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身為班主任,只有真愛學生,才有可能贏得學生的尊重。當然,愛學生不是溺愛,不是一味的遷就,沒有尺度,而是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愛嚴統一,溫馨和諧。
三、方法上,力求藝術化
班主任作為溝通學校、家庭和學生之間的紐帶,“言教”自然是需要的,可就是這種需要,倒給我們一些班主任的激情演說開了綠燈,他們的嘴皮子像是抹了油似的,話匣子一開,就不渴不罷休了。長年累月下來,這些班主任則成了學生眼中的“話癆”先生,學生聽其言,卻如墜夢鄉中。因此,為了提高教育學生的效果,我建議我們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法上,要力求藝術化,行無聲之教??鬃釉疲骸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蔽蚁?,只要我們班主任能以正面的師表形象去規范學生,讓學生“聽其言,觀其行”,做到言行一致,以身立教,那么,我們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以守時教育為例,去年剛接手一個班級時,有幾個學生老是遲到,批評了幾次,效果并不明顯。為此,我找了這幾個老是遲到的學生談話,說:“要是以后我每一節課上課提前三分鐘到班級,你們能做到不遲到嗎?”他們聽了,隨口答應。自此,我每一節課都提前三分鐘來到班級,開始準備新課,于是有學生問:“老師,你干嘛早來呀?”我笑而不語。后來遲到的那些學生見我天天如此,也跟著自覺起來,和遲到說拜拜了。
四、心態上,力求快樂化
班主任的工作,任務多,責任重,若要干好,快樂的心態是關鍵。筆者希望:班主任能比一般教師站得高,看得遠,以挑戰為樂,以辛苦為樂,做到年年有新知,日日有微笑。
以挑戰為快樂。在平時工作中,常聽到有些班主任在說這樣一句話:“教了這么多年,就沒見過像你這樣的學生。”這話聽來很刺耳,也很心酸。面對現在的學生,要是我們還用過去簡單的說教去規范他們,顯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建議我們班主任以挑戰為快樂,通過努力學習以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當我們再次面對那些“像你這樣的學生”的時候,就不再只是埋怨,而是多了幾則錦囊妙計,多了幾分挑戰的樂趣了。為了挑戰成功,我建議我們班主任要學習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用最新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要學習專業知識和了解其他各門學科知識,以使自己具有廣泛的文化素養和興趣愛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百科全書;要學習借鑒前人和他人管理班級的經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虛心學習,從中吸取有益于自己專業成長的東西。
以辛苦為快樂。誠然,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是辛苦的,有時發些牢騷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長此以往,可就有損工作效率了,我希望我們的班主任不妨試著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換一種心情來感受這份承擔。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園丁,把學生當做一棵棵花苗,當花苗怒放的時候,我們為之歡欣鼓舞;當花苗發黃的時候,我們為之疼惜呼喊;當花兒遠行的時候,我們為之深情祝福。在快樂的心態下,我們感受到的辛苦就不再是辛苦,而是一份見證學生生命成長的難忘經歷了。
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智慧,更需要胸懷,班主任朋友們,既然選擇了這一行,那就欣然接受,并快樂地做下去吧,讓不可愛的學生可愛起來,讓可愛的學生幸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