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家訪“七備”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一次成功的家訪,離不開精心設計的內容。學生家長大部分忙于工作,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常有一些片面的認識和誤解,所以班主任在家訪前要認真學習有關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論,利用家訪的機會向家長宣傳國家教育政策和新的教育理念,取得家長和社會對教育工作的理解;通過向家長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為習慣,挖掘孩子某些問題的思想根源,從而爭取家長的配合來共同教育。
六、備溝通策略
家訪前班主任應在腦海中構思或在紙上寫下與家長溝通的策略:比如切入的開場白、談話語氣的把握、事例的列舉、道理的剖析等。家訪時,班主任應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交談內容應就事論事,擺事實,講道理;對學生的優缺點要一分為二,言語適度得體,涉及學生的思想品德問題或隱私:如小偷小摸、與異性交往過密、心理隱患等,更應該考慮好表達方式,既要講清事實,又要顧全家長、學生的面子,使家長易于接受。家訪的時間長短應掌握得當。
七、備效果對每一次家訪的預期效果也要事先考慮周全。后進生的家訪要多些,對這些學生要多一些關心和愛護,多表揚他們的閃光點和點滴進步,幫助他們樹立克服困難、改正錯誤的信心和勇氣。同時,為了不使后進生產生對立情緒、形成師生難以溝通的心理隔閡,要引導家長正確看待孩子問題,避免家訪后家長對孩子簡單粗暴、拳腳相加。對優秀生的家訪,同樣不能忽視,要鼓勵他們繼續發揮長處,及時彌補不足,走上良性發展之路。班主任要建立家訪筆記,寫家訪記錄,對家訪的情況、發現的問題、解決的方法都要有詳細記錄,以便分析研究、觀察效果、總結經驗。
只要我們班主任科學合理地設計好每一次家訪,就能夠調動家長積極性,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