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的幾條途徑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生活好像萬花筒,班主任的生活則像一個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班主任工作的瑣碎、繁雜且不說,光是每日面對那一群年齡差不多,思想各異,性格亦不同的學生,處理他們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一顆真正關愛他們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簡單化;或者是你的千篇一律,道貌岸然,表面上唬住了他們(但其心里并不服氣);或者就是他們多種多樣、層出不窮的“花樣”,使你疲于奔命。總結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感慨良多,在工作中歸納出幾條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的途徑。
一、在班主任工作中權衡放權與收權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主任,可以說最大的主任,也可以說是最小的主任。班主任管得都是一些小事和瑣事,所以說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班主任是最大的主任,因為班主任若是有權威的話,班主任就是一個班級上的“皇帝”。皇帝搞得是專制,而社會在進步,我們現在要講民主,要講民主與集中。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要講究放權,但是我們還要注意尺度,在放權的同時該收的權力還是要收。
1、放權給學生的同時還要有制約學生的措施
魏書生當班主任,他們班上百條的班規班紀,沒有一條是他定的。他們班的習慣: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時時有人干。魏書生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博大精深,概括起來兩個字:商量。與學生商量班級大事實際上就是放權給學生,學生自己制訂的班級公約,值日生安排,寄宿生管理規定,課間操管理,自習課管理規定等等。學生也樂于去參與班級的管理,這讓他感覺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
學生制訂的這么多的規定,當然是學生自己去執行,這就是班主任的放權。學生自己制定的規定,又是自己去執行,當然很賣力。但是也不排除有的學生在執行的過程中了會出現偏差,這個時候你班主任就要收權。收權不是不讓學生去執行,而是執行的過程中要有制約措施,要制訂完整的管理體制和監督制度。管理要有人去執行,執行人應該有人去監督,環環相扣。如班長的工作績效可以通過全班學生的投票來表決。
2、與任課老師協同作戰
班級任課老師也有教學與教育雙重職責,班級上的事務要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任課教師知道班級上的具體的情況,不管是年輕教師還是資深教師,都樂于與班主任課一起來管理班級。
開家長會,任課教師和班主任一起作為班級的管理者一起發言,會后,也請家長與課任教師個別交流,這樣增加課任教師和家長的溝通,使得家長和課任教師的距離也近了,也提高了任課教師在班級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率(有班主任效應一說)。
當學生出現問題,教師與學生交流時,也要放心教師與學生交流,當然,你班主任自己也得參與。我們班在2007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二十六人達二本線的學校歷史紀錄,與每一位教師參與班級的管理是分不開的。
二、開好每周的班會課
班會設計、操作、評價的“原理”有且只有一個:為學生提供他們需要的德育服務。
班會課作為德育的一條重要途徑,班會課的開設要有計劃,有序的開班會的根本理由是學生的發展是有階段性的。要根據班級的長期計劃和近期計劃來制訂班級的班會課的內容,然后就學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要求來征求學生的意見進行安排。每個學期之初,我都根據學校的規定,制訂一個完整的班級工作計劃,工作計劃中最重要的就是班會課的內容。在特殊的階段也對班會課的內容,及時地進行增減。
班會要開得有個性。我想,班主任帶班,就要帶出一個有特色的群體,這個群體要與眾不同,平時,似乎不顯眼,但到了上陣的那一刻,班主任一點火,這個班就要燃燒起來。火種就是班主任的思想,班主任思想是在班會課及時地得解讀。班主任根據自己和班級的實際情況,遵循教育規律,確立自己適合于學生的有個性的班會主題。
班會課要有充實的內容,有的班主任開班會課就是把學校布置的任務,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念一下。或者說就是把班上發生的問題,把學生數落一番,有時為了顯示權威,還在班上瞪著眼睛,粗著嗓門兒罵一通。且不說自己丑態,這樣的班會會使遵守紀律同學更膽小,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而違反紀律的同學呢,因為是在班級上這個大環境下,受到的批評也沒力度。若是確定一個主題,讓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討論可能更有效。或者讓學生留心班上的問題,把突出的問題作為一節班會課的主題,這樣也更有針對性,可以提高班會課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學生集會和班級的集體活動
每周的升旗儀式就是對學生進行愛中主義教育的最好的途徑,班主任也要做好表率,學生同樣會受到感染。學校的運動會更能增加班級的凝聚力,這也說明我們學生有很好班集體榮譽感,利用這樣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比開十次班會還要好。比如我們學校最近進行了廣播操比賽,平時學生做操總是很隨便,但是在比賽時個個精神抖擻,動作一致,還統一了服裝。回到教室我就及時地用我們校長的一句話表揚學生:我們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學生聽到校長這樣表揚他們,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知道這掌聲是學生獻給自己的。第三節后數學老師跟我說,這一節你們班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學生今天聽課特別認真。
還有學校在學校“一二·九”活動期間,我們班有一位成績不好,但是一直想盡辦法表現自己的女生,參加了活動。平時也看到了她有一點組織能力,所以就把任務交給她。但對她并不放心,就和她約法三章:一是要組織好活動,二要活動在課余時間排練,三是自己的學習不能落下。果然,在活動期間,上課認真了,作業完成得更好,活動也得獎了。近一段時間學習一直呈上升趨勢。前幾天我找她談心,問她怎么有這么大的變化,給我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想更好地表現自己。學生成功后的喜悅,有時的作用是無窮的。
抓住時機進行教育,往往就是事半功倍。
四、和家長多溝通,并能獲得家長的援助
要想及時地獲得家長的援助,平時就得與家長多溝通,家長的作用無非兩個:給孩子物質幫助;用家長的身份教育孩子,延續和鞏固學校教育。孩子有了問題,要盡量給家長以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再例如,幫家長訂立一個關注孩子細節、養成習慣的計劃。給了家長科學的教育方法,請家長去唱戲。當然計劃的層次是不同的。象我們農村中學,家長的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有時家長是一個字也不認識,所以一旦知道這樣的情況,家長來了我都要幫助家長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家長很感激。其中最清楚的就是我上一屆學生,有位家長來了說他兒子看什么書,他說不識字不知道,我就拿了一本我們的教材與一本小說對比,從形式讓他加以鑒別。事后對我很感激,就連兒子大休在家的喜怒哀樂,也打電話告訴我,從此,這個學生喜歡看小說的習慣也改了,更不敢帶到教室里來看,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最終也考上了大學。
好的情況要告訴家長,學生不好的情況告知家長時要講究方法,一旦學生出現問題要及時地和家長取得聯系。不要錯過處理事情的最佳時效,也許還能最快從家長那里獲得援助。
班主任和學生要建立一種新型關系,班主任要從“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在工作中要各種手段齊上。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時時有人干。讓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正面作用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