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當好高三班主任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級教學工作的最佳運行,往往取決于班主任的科學組織。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要力爭當好組織者。
1、集全體科任教師之智。
首先,集中科任教師智慧,制定全班教學計劃。召開科任教師會,分析學生總體狀況,根據需要分配各科課時,制定總體教學計劃;每次月考后,組織科任教師對學生成績作定量、定型分析,及時調整計劃,使全班教學計劃與學生實際相適應。其次,集中科任教師智慧,要組織科任教師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案,對全班學生進行逐個分析,將扶尖補短任務落實到每個科任教師,每個教師的講義和訓練必須精選,全批全改。要求每個教師正確把握考試試題的難易度,偏難偏易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而定,要考出動力,考出壓力。再次,集中科任教師智慧,正確把握教學方向。
2、舉全體科任教師之力。
一是相互信任,增強凝集力。例如班上從編位到干部的確定,到三好學生的評選,要廣泛征求科任教師意見,老師之間相互尊重,互不拆臺,才具有很強的合力。二是盡職盡責,增強戰斗力。三是盡心盡力,增強感召力。
3、揚全體科任教師之長。
一是充分發揮科任教師的教學特長。二是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力特長。三是充分發揮教師的技能特長。
三、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服務員
管理就是服務。班主任工作就是服務工作。因此,班主任工作應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當全班學生的服務員。
1、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是營造“緊而不死”的學習氛圍。教學工作要抓得很緊,但緊而不死。在制訂班紀班規時,給學生要留有自我把握的空間。如通學生可以自愿選擇是否上晚自習;特殊情況學生隨時可以出教室;自習可以自行確定科目和地點,可在教室、圖書室、實驗室或其他適合自己學習的地方自習等等。二是營造“活而不散”的學習氛圍。學習環境寬松,氣氛活躍,但自始至終都做到了活而不散。比如,班上組織開展的一切活動,都圍繞高考這一主題進行;自習討論也不允許偏離學習內容;學習上的自由只能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且有相應的限制,每次活動都要求學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學習中去。三是營造“忙而不亂”的學習氛圍。每輪復習,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都向學生交底,明確任務,制定具體的復習計劃,使復習扎扎實實、有條不紊地進行,例如在第一輪復習時,就向學生交底這是120分復習,規定每個學生都要把教材認真閱讀一遍,例題習題重做一遍,中下學生決不做高考和復習資料上的難題,教師月考出題時盡量緊扣教材,略高于教材,以此來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2、為學生的生活服務,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首先,讓學生吃得滿意。對于學生用餐選擇和營養補充,班主任都要征求家長和校醫的意見,給學生提出合理建議。其次,讓學生睡得安穩。再次,讓學生坐得舒適。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坐在教室里度過的,因此,我十分重視教室環境的改善。位子必須對成線,書擺放一樣高,間隔距離適當。教室保潔更應是無話可說,任何時候走進教室,地上不見雜物,講臺不見灰塵,給人以舒適之感和強烈的求知欲望。
3、為學生的心理服務,培養學生良好的迎考心態。
一是讓學生變“怕”為“勇”。臨近高考,要讓學生去掉“怕”的心態,讓學生掌握迎考知識和技巧,做到胸有成竹,去掉怕字。告訴他們,考場上最需要的是勇氣,勇氣盛,不會做的題都會做,會做的就不用說了。俗話說:“兩軍相遇,勇者勝”,如果把高考的復習看成是一場戰爭的話,那么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如果能戰勝自我,甚至超越自我的話,那么可以說你就已經取得了高考的勝利。怎樣才能實現戰勝自我,甚至超越自我呢?那就是兩個字——信心。要樹立起高考必勝的信心,首先要經得起考驗,正確對待高考前的每一次考試,對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應該持樂觀的態度,對模擬考試考分低一點不要氣餒,第一,模擬題一般難度偏大;第二,在高考前一個月左右,考生一般要經過一個“糊涂期”,在這個期間考生覺得什么都不知道,有越學越不明白的感覺,心情浮躁,這時老師千萬不可操之過急,批評學生,使學生喪失信心。二是讓學生變“驕”為“慎”。三是讓學生變“退”為“進”。對后進生,要采取鼓勵與鞭策的辦法進行教育,不讓他們沉淪。
四、班主任是狀元學生的總教練高考狀元效應已被越來越多的校長和教師所認識,尤其是當班主任的,都渴望自己的班上出狀元。再整個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就是總教練,其他科任教師都是教練員。在體育比賽中,教練員比總教練更讓人看重。
1、學生不可能人人都是狀元,但狀元就在其中。
不少老師認為,他所教學的學生不可能成為狀元。而我們認為,有少數學生有可能成為狀元,只是你不善于用伯樂的慧眼去發現狀元的苗子。鄧亞萍開始打乒乓球時,有的教練就認為她不是打乒乓球的料,可后來她成了世界冠軍。由此可見,發現狀元苗子,要有一雙慧眼,否則,狀元就會在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細心觀察,用心發現狀元苗子。一是在教學中發現狀元苗子。能成為狀元的學生,與一般學生比,在上課時有不少特點。特點之一,“形似漫不經心,實則全神貫注”。有的學生聽課,表面上看,不是怎么認真,可是下課后你問她,老師講的她句句對答如流。特點之二,“形似走神,實則深思”。有的同學聽課,往往會給你提一些你意想不到而又與課題密切相關的深層次問題。她們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能力很強。特點之三,“形似糊涂,實則清醒”。尖子生聽講,表面上看對某個問題沒有弄清,實際上他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延伸問題,比其他同學更精明。有名同學在我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時就提出過,長方形的紙片剪去四個角,可以拼剪成一個有蓋的盒子,這與2003年的文科最后一題一脈相承。二是在作業批改和考試中發現狀元苗子。尖子生在做作業和考試中,往往思維方式超常,解題方法特別,在眾多的改題方法中,他們會選擇最簡捷的方法。會多角度思考問題,決不會吊死在一棵樹上。尖子生不管做什么事,都很容易進入狀態,不容受外界干擾,學習好靜,遇事好奇,興趣廣泛,連睡覺大都睡也迅速,醒也迅速。在生活中樂于群處,善解人意。在討論問題時往往見解獨特,不隨波逐流。在競爭中有強烈的求勝欲,不甘心失敗。總之,只要細心觀察,輔之必要的智力測試,就會發現有可能成為狀元的苗子。
2、狀元不是天生的,是培養出來的。
首先,要強化學生的冒尖意識。為了增強優等生的冒尖意識,對優等生談話時,著重強調以下一些思想和觀點。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冠軍與亞軍不僅僅只是有無獎杯的區別”;“第一才是真正的成功,第二就意味著失敗”;“狀元是名牌大學的優先入場券,是事業成功的奠基石”等等。其次,要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培訓計劃的制定要有很強的針對性,要針對每個尖子生的特點制定,要讓學生明確培訓計劃的目的、要求和步驟。這樣,訓練時有目標任務,學生心中有底,不打亂仗。同時,也確保師生的用力點相對集中。其三,選用科學的培訓方法。一是要讓學生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狀元是在競爭中產生的,競爭是培養狀元的最好方式。要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在班上開展多學科、多形式競賽,這樣,為狀元成長創造條件。二是要讓學生在激勵中脫穎而出。培養尖子學生,更多地采取激勵的手段,讓他們充滿信心,勇往直前,不甘落后。三是讓學生在嚴格訓練中脫穎而出。對尖子學生,要求相對其他學生來講要高一些,考試哪怕一點點錯誤,可扣可不扣分的都堅決扣分。要讓學生明白,就象體操運動員一樣,你想當世界冠軍,就不允許有半點失誤,要比別人做得漂亮。
3、高考中沒有意外的狀元,只有狀元的意外。
一個學生具備奪得狀元的實力,但決不能說他就是狀元。在高考場上,不會爆冷門,沒有意外的狀元。凡是奪得狀元的都具備狀元的實力。具備狀元實力的學生而未奪得狀元才是意外。作為班主任,要想使自已的學生真正成為狀元,避免出現狀元的意外,就要象教練員指揮比賽一樣,作精心指導。一是加強模擬訓練。模擬考試是實戰前的練兵,通過模擬考試增強考生的迎考經驗。每次模擬考試,要求考生當作實戰來對待,考前作動員,考后貼紅榜。對本班前幾名考生單獨進行模擬考試講評,讓他們吸取經驗與教訓。二是加強考前指導,對尖子生的考前指導,應側重迎考技巧的指導,特別是處理陌生、難度系數大的試題的解題技巧的指導,確保會做的題不失分,不會做的題力爭得分。三是加強考生心理調適。尖子生考前心理調適主要是讓他們有強烈的參戰欲,堅定的自信心和壓倒一切的氣慨。跳高教練往往會對自己的運動員說,跳過前面那根橫桿,你就是世界冠軍。作為班主任考前也應對尖子生說,拿下你會做的題,你就是狀元。去吧,狀元在向你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