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擔任的三角色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形成要經歷三個階段,即起始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作為班主任,要在每個階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一般來說,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形成要經歷三個階段,即起始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作為班主任,就要在每個階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起始階段:要扮演好“保姆”角色新班初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還互不了解,尤其是班主任,在對全班每一個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水平,以及心理特點還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就應扮演好“保姆”的角色。即班主任直接對學生進行管理、監督。如臨時指定班干部,建立健全班級組織及管理制度等等,這樣,可在較短的時間內使班級工作步入正軌。
在這個階段,從班級計劃的制訂到實施,從活動或作業的布置到檢查,班主任都要親自過問,切忌懶惰、放任。
與此同時,班主任還應該從各科任教師、不同學生那里了解班上的情況,隨時掌握好第一手材料,為班級的下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發展階段:要扮演好“教練”角色
隨著對班級學生的了解,班主任應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充分利用每個學生的長處,讓每個學生都進入班級管理的“角色”,努力扮演好“教練”角色,做一些指導工作。
在這個階段,班主任主要進行總體安排,由班干部具體布置和監督,學生具體去做。然后班主任去參與檢查、評比。比如課間操,在起始階段,班主任要親自“督戰”,而到了這個階段,班主任可以遠距離觀察,或者是間接了解,來掌握本班學生的做操情況。
成熟階段:要扮演好“顧問”角色
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班級管理的最高境界。作為班主任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應大膽地盡可能地放權,像班干部的產生、任期與改選,班集體中的各種活動計劃的制訂、實施及總結等等,均由班集體成員討論,決定。
在這個階段里,班主任要充分扮演好“顧問”的角色,對班集體的工作進行有針對性地引導、指點或者協調。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發展的不同階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在班級的發展中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