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五年級班主任的建議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我們幾個聚在一起時總是會情不自禁地談論到每個班的孩子……最后得出的結論都是:五年級的學生不是那么好教了。
班級管理中,會出現這樣一些現象:同樣的學生,同樣的班級管理,在中年級段溫馴乖巧,而一到高年級卻變得桀驁不馴,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分析起來原因應該頗多的,但是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班主任的管理策略應該隨著學生的身心變化進行適時調整,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五年級的學生都是十、十一歲的大孩子了,他們往往很敏感,很多道理都明白,但自尊心也很強,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一旦犯了錯,不能不問青紅皂白批評一通,直接的批評換回來的可能是思想的叛逆,首先要耐心聽他們解釋,再加以引導,還要注意批評方式,不能言語過于激烈。可以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處,就是避免單調重復的批評說教而引起學生的反感,容易為學生接受,能切實幫助學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認識。還要重視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多與學生談心,注重學生的個性和因材施教。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促膝談心,及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有時和學生打成一片,進行隨機教育,學生也會在說說笑笑中接受了教育。還可以經常通過聊天來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采取處理方法,也可以和孩子進行書信、小紙條的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前提要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也可以在班里準備一個筆記本。孩子們可以把自己的煩惱,發現的問題寫上,班主任經常翻閱,就能及時發現班內的問題,及時解決。
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向師性”發生了變化,不再向中低段的學生那樣,把老師的話當成圣旨,學生已經學會了“聽其言,觀其行”來評價教師。在高年級的學生的班級管理中,尤其要重視教師的身教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比如在清掃時,一些孩子開始學會偷懶,老師在一旁指手畫腳,不如親身力行,給孩子們做示范,才帶動他們的勞動熱情。另外在處理班級事務的時候學生們開始關注教師是否公平公正,例如在一些評比中、推選中,應采用投票選舉學生唱票的形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凝聚向心力,達到和諧班集體。教師教育學生還要做到誠信,教師在學生中不可說大話,說漂亮話,做“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也不可隨便許諾。而要言行一致,說話算數,以誠育誠。
高年級的學生競爭意識逐漸增強,可以在班內建立一些“競爭機制”,把孩子的精力和時間吸引到班級管理、自主學習、思想競爭中來,也要控制好班內的競爭氛圍,不因小小的成功而驕傲自滿,也不因一時的失敗而灰頭喪氣,大家同進步同快樂,享受友誼、合作、進步和成功,形成健全的心理品質。
班里的后進生,一般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聰明貪玩型,另一種是遲鈍好學型,還有一種是遲鈍不學型的。到了高年級,這些孩子開始關注外界對他們的評價,有自尊心和虛榮心,不希望像以前那樣讓教師當眾指責,更不希望老師公布考試成績。有些孩子開始自暴自棄,產生逆反心理。還有一些孩子因為心理壓力過大,不能正常參加學習。對于聰明貪玩型的學生,可以通過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勢利導,將精力更多的轉移到學習中來,還要注意自信心的培養。而遲鈍好學型的孩子,他們的心理壓力比較大,希望在學習中能夠得到教師的肯定,但總是不得要領,我們可以和這些學生進行溝通,幫助他們尋找恰當的學習方法,改進過程中放大閃光點及時鼓勵,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還可以安排一些優秀生對他們進行幫助輔導。
總之,作為高年級的班主任尤其是中低段跟上來的班主任,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應該在班級管路中關注學生的身心變化特點,采取不同班級管理策略,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