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教育手段應靈活多樣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上有個學生,有一年放寒假的時候,她和媽媽去美國度假,她爸爸當時在美國工作。我給她布置了一項特殊作業:回來后向同學介紹她所了解的美國。開學后這位同學用多媒體展示了自己拍攝的大量的圖片和錄像,用她特有的風趣幽默的語言加以講解,不時穿插進有趣的故事,感人的細節,深刻的評價,自己的思考等。內容涉及美國的人文素質、文化教育、經濟、法律、體育等多個方面。當天同學們寫的隨感中,有對演講者本人的評價,有引申到對身邊優秀同學的贊賞,有抒寫自己與優秀同學比較產生的危機感;有對美國一些現象的思考;更多的是,通過對比反省中國人修養問題。
這件事的意義何在呢?我想,重點不在他們對美國了解多少,而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所作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幼稚、無知,還任性,許多淺顯的道理他都不懂,又不肯聽老師的話,有的甚至是非不分、黑白顛倒。雖然,這可能是和他們的家庭教育、小學教育有關。但不管什么樣的學生,只要走進你的學校,走進你的班級,你就得對他負起責任來。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也只有盡力去彌補他們的這些不足了。
就上面所舉的例子,我還有一個想法。試想,如果同樣的內容,由老師以授課的方式講給學生,會不會有這樣的效果?應該不會。因為學生更習慣把老師課堂講的東西看成是考試的工具,恐怕會有不少學生以消極被動的態度勉強接受,不會那么熱心;再者,他們對老師多少會有那么點審美疲勞,缺少聽同學講課的那份新鮮感。也就是說,我們班主任的教育手段還是應該靈活多樣的。這也需要我們不斷發現和巧妙利用那些鮮活的教育資源。
所以,七八年級兩年中,我會在班級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這一屆,除了參加學?;蛏霞売嘘P部門組織的運動會、藝術節、繪畫展、各種競賽活動等,我們班內開展的活動還有:模擬人才招聘會、辯論賽、朗誦會、知識競賽等。七年級開學不久,我們班還誕生了一個組織:“筆墨凝香”文學社,并推出了自己的刊物《青春飛揚》報。從策劃成立這個組織,到征稿、改稿、打印、校對、排版、征訂等一系列工作,均由學生自己操辦。這對初一學生來說,實屬不易。自此之后,班級同學的優秀文章、學習經驗、對社會人生的感悟等,都可以在這片天地間展現;他們還會把好的作品推薦到社會報刊上去發表。
八年級下期中考試后召開的家長會,也由學生們自己組織進行的。他們分門別類向家長匯報他們在學校的各方面情況,還安排了老師、家長、學生代表發言,安排家長頒發獎品,小組內學生和家長的交流等環節。這些孩子的表現,讓家長十分驚訝,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們的能力與潛力其實比他們想象中的要強得多、大得多,從而深受鼓舞。
之所以這樣做,目的也不在活動本身。我們并不單純追求活動開展得如何成功、完美;要的就是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收獲點什么。
孩子們的好奇心強,精力旺盛,而辨別能力卻較弱,極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把他們的注意力、精力吸引到積極、有益的事情上來。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目的之一就是要用種種生動、活潑的形式,讓高尚的思想,健康的情趣,占領孩子們的心靈。另外經驗告訴我們:空洞的說教和純粹的理論,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更不能直接提升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此,我更看重學生的“實踐”。我把每周的班會交給學生,作為“實戰演習”的主戰場,在這個空間里,他們可以得到鍛煉,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可以大膽創新。
教育家林格有一本書叫《教育是沒有用的》。他認為“真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僅僅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而是把精神的能量傳遞給學生,維護孩子的心力,讓他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能承擔后果、應對變故、改善自身和環境的人?!彼?,這里大談教育資源的利用,就是想讓我們的教育不要都以赤裸裸的形式進行,盡可能地靠近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境界。這樣,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而且對孩子會有更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