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與留守兒童家長溝通方式的改變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班主任工作離不開教育教學法規要求和監督,離不開學校的支持,更離不開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幫助。有了教育教學法規、學校的支持和學生家長的幫助,班級的管理與教育工作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50%以上“留守兒童”班級的班主任,尋求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幫助我就遇到了難題。
一般情況下,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渠道有:
1、集中召集家長會。
向家長傳達班級管理計劃或通報班級學生總體情況。有時可采取專題講座、專題討論等方式,以解決班級學生或家庭教育普遍性的問題為目的召開家長會。
2、召集部分學生家長
擇機把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行為習慣或品質不同的學生進行分期分批地按類召集家長會議,既有針對性、讓家長有平等感,又便于家長之間敞開心扉交流溝通。
3、是與個別學生及家長進行溝通
這種形式的交流具有真對性,也是班主任最機動靈活、便于操作的一種與家長溝通交流的形式為解決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
做為“留守兒童”居多班級的班主任,以上三種與家長溝通形式就不能用了。“留守兒童”的家長大都是,“學生入學寄錢來,平時很少有關懷,來電兩邊無話說,假期還是空等待”.與“留守兒童”的父母見個面都是很難的,與“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監護人見個面也有諸多問題和困難。
如何提高對“留守兒童”教育質量問題,如何保持與“留守兒童”的父母聯系和溝通,將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情況反饋給家長,把遠在千里外“留守兒童”父愛母愛拉得更近一些。班主任必須尋找與“留守兒童”家長溝通和聯系的新渠道。
信息技術的發展,開創學校、班主任及教師與“留守兒童”家長的信息技術溝通渠道。
近幾年來手機、電話、微博、電子郵箱及QQ都已成了班主任與“留守兒童”家長相互溝通和聯系的信息技術平臺。
每當新生入學時,班主任都會及時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學生及家長,同時把學生家長的手機號碼記入學生注冊表中。并上報學校通報給各任課教師備用及交流。
手機、微博、電子郵箱及QQ交流,已成了我們班主任和“留守兒童”家長互通信息、交流的平臺。家長通過這個平臺了解了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身體健康和聯絡情感的平臺。這個平臺為學生健康地成長提供教育基礎,為學校的教育發展無形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