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處理科任老師與問題學生的矛盾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當班主任的誰都遇到過科任老師領著“問題學生”來“交代”的場面。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該如何當著科任老師的面去處理“問題學生”,是班主任極為棘手的一個問題。
做班主任的知道,科任老師是一個班級的有機組成部分,班主任與科任老師之間的關系好壞直接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上課效率及考試成績等諸多方面的提升與發展。那么,作為班級核心領導的班主任能否合理的處理這一“場面”就顯得尤為重要。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班主任熟悉科任老師的性格是處理好事情的關鍵。
一位優秀的班主任肯定是善于與科任老師溝通交流的人。一個班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所有科任老師的辛勤耕耘,哪怕是體育、美術老師,也在其中浸入自己的汗水。班主任應該時常與科任老師溝通交流,不僅談學生的成績,而且可以拉家常,話時事……在不斷地交流中自然就了解了科任老師的性格特征。這為我們處理“交代”場面無形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比如,有些科任老師性格坦率熱情、容易沖動、脾氣暴躁,但準確性差、情感外露,且持續時間不長;有些老師感受性低、耐受性高,情緒具有穩定性,反應速度不快但靈活;有些老師情緒情感容易產生也容易變化和消失、容易外露等等。當然,這些性格的掌握并非一朝一夕功,它需要班主任的細心和耐心。依據不同老師的性格再來針對不同場面的情況,會更有利于我們把問題處理好。
二、處理這一場面時一定要站在科任老師的立場。
錯怪一個學生完全有挽回的可能,得罪一個科任老師難以撫平受傷的心靈。一般來說,科任老師領到班主任這兒來的學生均是班上的原“問題學生”,只不過科任老師在處理的過程中方式方法欠妥,致使矛盾激化,追根溯源這些事情,八九成錯誤在學生身上。在這個時候,科任老師領著學生來找你,那是萬不得已而為之,換句話說,你不撐腰誰撐腰,找校長不行?只要想到了這一點,我們班主任應該知道了處理事情的輕重。
站在科任老師立場的首要條件是封住學生的口。當然,并不是讓班主任用巴掌甚至器具來達到這一目的,應憑借班主任的威嚴或眼色去讓學生“閉嘴”或“冷靜”,把發言權全部還給科任老師,此情此景下,班主任更應該洗耳恭聽,并且不斷地安慰科任老師。
三、認真做事后安慰和教育工作。
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去處理好這一場面,需要班主任的洞察與經驗。這里我需要補充的是如何處理好事后的相關事宜,科任老師還需要班主任去安慰,說說“問題學生”的許多問題,“跟類似的學生斗氣化不來”“傷壞了身體吃力不討好”“以后少關注這樣不講理的學生”等等的話更能安慰受傷老師的心靈。班主任的目的是要讓科任老師在極短的時間里調整情緒,盡快進入上課的狀態。當然,話雖那么說,“問題學生”還是自己的學生,不得不面對,也應該認真地去引導,該批評的還需要批評,該安撫的還需要安撫,不要讓單個學生的情緒影響全班學生的情緒。
以上三點是一個總的把握要點,只要能圍繞這三個方面來處理突如其來的類似的事情,班主任總會找到最佳的突破口很有技巧地在極短的時間里把事情處理好,讓科任老師高高興興地走進課堂,讓學生心悅誠服地面對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