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心靈、走進心靈、培育心靈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7-03-21
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曾經(jīng)講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是的,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進孩子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發(fā)孩子心靈深處的共鳴。我是一名低年級班主任,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切的體會到:班主任,要耐心傾聽,感受心靈;要真情交流,走進心靈;要貼近童心,培育心靈。低年級班主任,鑒于孩子的年齡特點,更要用真情付出,去譜寫“心”的對話,更要用傾情交流,去創(chuàng)造“心”的教育。
一、 感受心靈,傾聽“心”的呼聲
低年級學生情緒容易沖動而且多變,自我調(diào)控能力較之幼兒階段有了發(fā)展,但仍然比較差,特別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與暗示,加之年齡小,膽子小,很多孩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會主動和老師交流,不良情緒藏在心里,帶到家里,不僅影響學習,還可能會影響同學關系,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為了能及時聽到孩子的心聲,我給每個孩子設計了一張“心情表”,孩子們每天在心情表中以笑臉、哭臉的形式反映自己的心情,以便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緒,尋找途徑,及時調(diào)節(jié)。
一天,蒙蒙和林林打架了,我嚴厲地批評了身為組長的蒙蒙。第二天早上,我在蒙蒙的心情晴雨表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哭臉”。上課時,我觀察蒙蒙,發(fā)現(xiàn)他的眼神兒總是躲閃著我,錚錚的坐著,我忽然為自己不冷靜的發(fā)火,感到自責。蒙蒙本來就膽小、懦弱,我粗暴的批評,一定傷了孩子的心。孩子的行為是有原因的,我應該給他傾訴的機會。午休時,我領著蒙蒙來到辦公室。拉著蒙蒙的小手,我輕輕地說:“怎么了蒙蒙……”我的話還沒說完,蒙蒙的眼淚就刷得流了下來,不住地抽噎著,好久才斷斷續(xù)續(xù)地說:“林林,總欺負我,爸爸說他打我,我再不還手,回家就湊我。”孩子的一席話讓我深思:林林平時是有些暴力傾向,以往我總是囑咐大家不和他計較。一方是老師“謙讓”的教育,一方是爸爸的“還手”的要求,孩子至入兩難的境地。幫孩子從困境中解脫,不失時機的對兩個孩子進行引導,這是老師的責任。
思考良久,我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我準備好一個雞毛毽找到淘氣的林林,對他說:“這是蒙蒙托我送給你的,他讓我轉(zhuǎn)告你,想和你成為朋友……”聽到這,林林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是我先打他的,我錯了,以后我再也不打人了,我也有個毽子,送給蒙蒙行嗎!”聽了孩子的話,我激動極了,連忙帶著他找到蒙蒙。兩個毽子將兩顆稚嫩的心連在了一起,讓我感到了教育的力量。
家長會上,我激動地給家長們講述了兩個毽子的故事,會場上靜極了,家長們被深深地感動了,都說一定會教育孩子注意團結,友好相處。
靜下心來,傾聽學生的心聲,使我們的教育做得更加精細。如果,不設置“心情晴雨表”,我怎能洞察孩子的內(nèi)心呢?如果,我不給孩子傾訴的機會,我怎能抓住這個教育的契機呢?如果聽到爸爸的“還手”的要求,我就一味責恨家長和我的教育背道而馳,我又怎能讓更多的家長信服呢?太多的如果,這真的需要我們教育者放下教師的架子,傾聽孩子的訴說。
那么,與孩子溝通時,我們該如何傾聽呢?十幾年的班主任經(jīng)驗告訴我,“傾聽心聲”要做到“四要”:
要注視的“聽”,傾聽孩子的訴說時,要用眼睛看著孩子,表達你對他的尊重。
要專心的“聽”。聽孩子訴說時不要一邊做其它事一邊聽,這樣會讓孩子失去對你傾訴的興趣。
要傾心的“聽”。 傾聽孩子說話時要保持微笑,作出同情、吃驚的樣子,讓孩子感覺到你能夠理解他。
要冷靜的“聽”。當孩子說到關鍵問題或敏感問題時,要冷靜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總之,傾聽孩子,既不意味著你認可他的情緒,也不等于你縱容他。恰恰老師是要通過傾聽,幫助他逐漸增長應付重要挑戰(zhàn)的能力,學會控制并處理自己的情緒。
二、 走進心靈,進行“心”的對話
我們班每個孩子都有個小本本,那是我們師生說“悄悄話”的地方。它使我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在維護孩子自尊的同時,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引導孩子的行為。那么,和學生的“悄悄話”都可以談些什么呢?總結幾年來的和孩子們“對話”的經(jīng)驗,我想和學生的“悄悄話”要寫在以下幾點:寫在品德迷失處,寫心靈陰郁時,寫在質(zhì)疑問難處,寫在喜訊進步時。
這天上操時間,我見教室的燈沒關,準備到班里去關燈,走到教室門口,卻聽到里面有聲響,通過后門的觀察孔,我看到巍巍正在翻同學的書包,他把同學的機器貓鉛筆刀藏到自己的口袋里,證據(jù)確鑿,我真想沖進去大聲斥責他,但理智制止了我,我知道,我的不留情面可能會讓這個孩子從此失去自尊,我決定給他一個機會。午休時,我在大家面前講了偷拿東西的的害處,然后說明:我已經(jīng)知道是誰拿的了,他只是想看看,一會兒就還回來。我告訴同學們:讓我們做個游戲,一起和老師到室外排隊,再按順序,每人單獨回到教室內(nèi)待半分鐘,相信,“機器貓”會自己回來的。十幾分鐘以后,當我們重新回到教室,“機器貓”果然回來了。令我欣慰的是,這孩子在悄悄話里寫到:老師,今天我錯了,請您原諒我,謝謝您給我保密。我激動地回話到:老師理解你,你只是因為好奇,下次如果喜歡同學的東西,一定要對主人說:我想借看一下。說了就是“借”,不說就是“偷”,雖然一字之差但這區(qū)別好大好大。第二天孩子在悄悄話本上,畫了一顆大大的心,中間寫著:送給老師媽媽。這以后這孩子真的再沒出現(xiàn)過這種現(xiàn)象。
在這件事之后我做了反思,我寫到:真慶幸自己能夠冷靜處理,否則宣揚出去,同學的唾棄可能會使這個孩子真的成為小偷,而且,可能激活班里更多的不良風氣,出現(xiàn) “破窗效應”。因為公眾的麻木不仁,會讓壞的行為滋生。
后來這個孩子和我成為了傾心交談的朋友。在我生病住院期間,他手捧鮮花到醫(yī)院看望我。看到我做完手術疲憊的樣子,孩子傷心地哭了,他對醫(yī)生說:您一定要讓我們老師媽媽快點好,我們就要開學了,我和同學們都等著她。同病房的病人和醫(yī)生都不知道孩子為什么會對我如此依戀,我知道,這濃濃的師生情,源自我們師生心靈的交融。
悄悄話,實在是一種極好的交流方式,在平凡而普通的交流中,我對學生滲透著“做人”的教育。事實上,當學生對你說出悄悄話的時候,你的教育就很容易成功了,尤其是對單親的學生。
一天,小月在悄悄話中向我傾訴:老師,奶奶恨媽媽,就總罵我,我不想活了……看到這兒,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該怎么幫助這個單親家庭的小姑娘呢?思考良久我寫下了這樣的回話:“小月,奶奶每天接你時都向我打聽你的學習,她是愛你的。老師也是愛你的,我一直把你當作自己的孩子,希望你快樂地生活” ……
我們每天通過“悄悄話”交流著。她告訴我,爺爺病了,她很擔心。下午我利用休息時間帶她到醫(yī)院看望爺爺,又把她帶到自己家,幫助她復習功課。給她買來好看的頭花帶上。直到現(xiàn)在,我也忘不了她悄悄話中的那幾句:鄭老師,我最喜歡和您說悄悄話,跟您講話,就像和媽媽說話……漸漸地,她不再孤寂了,努力學習,期末被評為“優(yōu)秀生”,區(qū)故事比賽還獲得了一等獎。看到孫女的進步,奶奶臉上的愁云也不見了。
“悄悄話”引領進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在心靈的對話中,我?guī)秃⒆觽兘獬闹械臒溃鉀Q生活中困惑。
悄悄話的溝通不僅為我對學生的教育助了一臂之力,還為打開學生的寫作之門營建了一間又一間的素材庫。今年暑假,我班的文心同學在全國小學生技能大賽中,朗誦了與我對話的中的一段“悄悄話”,深深地感動了在場的評委,一舉奪得一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幾年來,我回復給學生的悄悄話總計超過360萬字,細細算來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竟然相當于近十部長篇小說。
從98年到現(xiàn)在,八年來,“悄悄話”不知伴隨我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幫助我化解了多少個難解的心結。回顧幾年來和學生對話的經(jīng)歷,雖苦猶甜,支持我做下來的這份精神動力,就是其中那份真摯的情感。今后,我還將一如既往地將悄悄話進行到底,用真摯的情走進學生的心靈!
三、 培育心靈,揚起“心”的風帆
心理學中的“瓦拉赫”效應告訴我們:學生不是一塊可以任意搓揉的泥團,而是有著自己獨特個性的“根塊”。班主任的工作應是一門“因勢象形”的根雕藝術,應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個性教育,作為班主任要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幫不同個性的孩子揚起不同的心靈之帆。
根據(jù)我們班學生大體表現(xiàn)出不同心理特征,通過對每位學生大量個案材料的細心分析,我將學生大體劃分為五種基本的個性類型,并據(jù)此設 計出了五種個別工作方案。
聽話型——聚合鼓勵促進步
沖動型——啟迪理智可制怒
表現(xiàn)型——因勢利導促提高
倔強型——曉之以情融堅冰
低沉型——喚醒自信促成功
子豪就屬于“沖動型”的孩子。對他的教育我就采取了“啟迪理智”的方法,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子豪由爺爺、奶奶帶大,老人事事都依著孫子,日久天長子豪養(yǎng)成了沖動易怒的壞脾氣,經(jīng)常為一點小事和同學發(fā)脾氣,過后又總是后悔。為了得到子豪父母的支持,我給子豪父母,發(fā)去了一封言辭懇切的郵件,表達了我希望幫助子豪改掉沖動脾氣的想法,并希望得到他們的配合。
很快子豪的爸爸回復了郵件,在郵件中介紹了給子豪制定的計劃,并提到自己要以身作則。
于是我和子豪,還有子豪的家長每日以笑臉、哭臉的方式對他一天在家里和學校里的情緒做出評價,每周都以網(wǎng)絡郵件的形勢發(fā)送到子豪的郵箱中。我還把和子豪的悄悄話改成了網(wǎng)上通話,以便及時給子豪指明努力的方向。
子豪入隊了,那一天我又收到子豪爸爸的郵件。郵件中寫道:
子豪的每一點進步都與您的大度、容忍、鼓勵分不開,非常感謝您的良苦用心。
網(wǎng)絡聯(lián)系及時地為孩子輸送去老師的鼓勵,啟迪孩子理智的思考,使得孩子學會做自我的心理裁判,逐漸改變沖動易怒的壞習慣,學會了做情緒的小主人。
聰明的龍龍,很熱情,他屬于“表現(xiàn)型”的孩子。做班長,是他由來已久的愿望,可是競選的縷縷失敗,使他很灰心,甚至感到在學校不快樂。我想:想當班長并不僅僅說明孩子想表現(xiàn)自己,還要看到他樂于承擔責任的一面,對這樣的孩子要因勢利導,切忌打擊他的熱情。又一次競選后,他的票數(shù)和另兩位也報名做班長的同學相差一票。我決定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在負責任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學會責任。于是我高高地舉起手來,鄭重地說,同學們還記得龍龍給大家?guī)淼南阍韱幔克荜P心同學,老師想投他一票。同學們欣然接受,龍龍感動得哭了,這樣我們班有了三位班長,我?guī)退麄儼压ぷ鬟M行分配,及時指導,三位班長配合默契,尤其是龍龍對于自己的工作特別負責,每周選舉優(yōu)秀干部時他都榜上有名,期末他被大家評選為三好學生。我想,龍龍的成功,就取決于老師的“因勢利導”吧!
班里喃喃,學習困難,很自卑,但是她愛跳舞,在我的幫助下,喃喃以良好的自身條件,進入了市“七色光”舞蹈團。三十晚上,我接到了喃喃的電話,她欣喜地告訴我: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有她參加表演的“福娃舞蹈”。打開電視,看著孩子的動情地表演,我的眼眶濕潤了,學生的喜訊是老師最大的幸福。
是呀,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瓦拉赫”,用寬容之心看待孩子的缺點,用期待之情開掘他們的優(yōu)點,幫孩子點燃希望的光芒,讓純真的心靈揚起風帆,自主前行。
感受心靈,我輕輕叩響了學生的心靈之門;走進心靈,我和孩子在情感上共鳴;培育心靈,我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十幾年來我同學生一起成長,我奉獻著愛,同時也被許多領導和前輩關愛著,在愛的滋潤下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曾獲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特等獎,北京市優(yōu)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語文學科骨干教師,朝陽區(qū)十佳班主任,朝陽區(qū)教育勞動獎章的稱號。《現(xiàn)代教育報》《朝陽教育》先后報道了我的事跡。成績和鮮花只代表過去,教育永遠是我魂牽夢繞的事業(yè),既然選擇了方向,便只顧風雨兼程。我愿化作那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將綿綿的師愛灑向那渴求理解的心靈!